9月11日上午,在东莞松山湖举办的2020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就在松山湖园区建立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达成合作。常务董事、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任书记张剑,广东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瑛,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万科集团监事会主席、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解冻等领导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从全球范围来看,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研发工作,是国际社会共同倡导的发展方向。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成功落地松山湖,将成为支持各类企业开展智能运动性能检测的公共服务平台,充分体现了东莞市委、市政府和松山湖管委会按照国际惯例对包括华为在内广大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研发工作坚定不移的支持。
在活动现场,华为消费者业务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松山湖管委会、万科集团共同签署关于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建设的合作备忘录,这也是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态在东莞松山湖的又一重要布局。
事实上,自从2005年首次投资落地东莞以来,过去十多年,华为公司在打造自身的全场景智慧生态底层创新支撑的“黑土地”的同时,松山湖也已然成为与华为携手共建万物互联无限可能的创新“黑土地”。
平台涌现
运动健康生态再添共建实验室
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以运动穿戴产品研究、标准研发、检测认证和展示体验、产业孵化为引领,在松山湖园区打造国际一流的运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智慧体育示范区,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创建成为国家智慧体育技术创新中心。
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不仅能提升产业收益和科技含量,还能助力东莞打造“时尚户外运动之城”的新名片,为我国智慧体育的后续发展贡献宝贵人力资源。
实验室选址位于松山湖高新区南部片区的万汇云谷科技产业园,总面积达468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3亿元,产业园一期办公楼与华为溪流背坡村隔湖相望。
据介绍,万汇云谷科技产业园是东莞万科潜心打造的超低密度的纯生态临湖创新空间,也是万科落户松山湖的首个产业项目。未来,产业园将在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布局基础上,着重引进智慧运动健康、高端电子信息、科教创意平台类项目,形成虹吸效应,打造继华为溪流背坡村之后又一个“小华为圈”。
“华为运动健康实验室的落户,将吸引华为运动健康生态企业聚集。园区将以华为实验室为核心平台,着力引进和培育智能可穿戴装备、智能体育器材、运动装备等企业,打造运动健康特色产业集群。”万汇云谷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到2023年,该实验室将引进不少于10家运动健康领域企业落户松山湖,为不少于150家松山湖功能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认证测试等服务。
这已不是华为首次在东莞松山湖布局运动健康生态。2019年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中小企业融通专业赛(华为专场)在松山湖正式打响。这项围绕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态倾力打造的国家级顶尖创业赛事,是华为加快全场景智慧生态产业链建设,寻求更多合作伙伴,鼓励帮助创业企业成长的创新探索,最终吸引多家优秀企业落地松山湖。
云上互动
多方合力开创智造新红利
“全球每14台手机屏幕模组就有一台是德普特造”。德普特是国内手机、平板、智能穿戴、笔记本电脑等屏幕模组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基于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打造的大数据平台,在德普特生产线上,利用大数据管理极大提升了该公司的生产管理效率与数据安全性。
在德普特,生产车间的自动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高度结合,使车间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服务于生产全流程,极大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我们最高峰的时候,工厂的人数接近13000人。现在相近的工作量,全厂的员工总人数约8375人。经过统计,推动智能化之后,人工成本直接下降了25%—30%。”德普特CFO陈诚介绍道。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多年来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市拥有工业企业超1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一万家,稳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制造业企业最密集的城市。而在松山湖,电子信息制造、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体量庞大,自动化程度高、制造基础深厚,优良的“制造基因”为华为布局工业互联网、探索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2019年10月,松山湖管委会携手华为共同推出松山湖产业云项目,采用“政府引导+华为云服务+华为生态伙伴”,搭建服务平台的项目模式,旨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松山湖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松山湖功能区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支持企业积极“上云用云”,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园区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截至2020年8月,通过松山湖产业云项目开通工业互联网业务的企业已有64家。
乘着“东风”,华为云进一步开拓其在松山湖的版图。2020年8月25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广东光大集团,在松山湖共建的广东省首个 “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正式上线。创新中心将助力东莞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速落地,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强链补链
生态伙伴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很多人不知道,市面上90%的手机摄像头支架材料用的是高韧性的铝合金材料,随着智能手机终端快速迭代升级时代,手机结构件新型材料、尤其是压铸工艺新材料的需求也不断激增。在东莞,拥有规模最大的金属冶炼厂的是东莞市青鸟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青鸟金属”),它与华为已建立起长效协同研发机制。
“高效的协同研发需要我们有最快的反应能力”,青鸟金属项目总监陈明表示,为了更好地为华为等手机终端厂商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2019年,公司最终决定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松山湖。
随着华为的到来,华为的相关供应商以及众多生态合作伙伴也开始在松山湖布局。作为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态重要伙伴代表,2019年11月,歌尔华南智能制造园区在松山湖正式开工建设,并计划于2021年5月投入使用。
青鸟金属所在的光大We谷产业园,与华为南方基地仅一路之隔,目前已进驻了包括中软国际、软通动力、易宝软件、华微软件等一批“华为系”软件服务企业,数以千计的软件开发人才高度集聚,为行业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促进构建起良好氛围。
创新布局不断加码的背后,隐藏着华为与松山湖关系的流变。
自从2005年首次投资落地以来,华为公司已经在松山湖园区先后投资建设了华为机器、华为大学、华为终端、华为研发实验室、华为台湾科技园南部学校、华为人才房等项目。
数以万计的研发人员汇聚于此,众多供应商伙伴追随着华为而集聚在松山湖,更有越来越多从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态中走出来的新生代创业者在新征程上探索,全场景智慧生态“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2020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常务董事、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说:“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每一位开发者,都是华为要汇聚的星星之火。”
在松山湖畔,作为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布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松山湖科学城将携手光明科学城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中国散裂中子源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群,以及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代表的重大平台建设布局,已经在为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高科技企业挺进创新无人区,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撑。
【撰文】张仕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