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挚爱的老师们

少男少女杂志
+ 订阅

每年9月,都有一个不能忽略的节日——教师节。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一本厚实的百科全书——老师不但教会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为人处世——为我们的健康成长铺就锦绣大道。

今天又值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一起来看看我们精选出的这些故事中有没有你身边熟悉的老师的身影。也借此祝愿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默默老师”不生气

她秀发披肩,樱桃小嘴不时传出她银铃般的笑声;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永远不在乎我们幼稚的误解,只是一心一意为我们奉献自己的心意。她,就是我心中的最美老师—莫小芳老师。也许是因为她常常挂在脸上那盈盈不语的笑意,也许是因为她总是默默地关爱着我们,我们都亲切地叫她“默默老师”。

当我从外地转学回到广州的时候,她第一个给我送来了欢迎的拥抱。她常常和我谈心,让我消除自己紧张不安的情绪;每当我有一点点小小的成绩,她都会热情地赞许我,让我感受到她的鼓励;而当我犯了错,她从来不会大声地训斥我,总是在没有人的时候,亲切地先让我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再像妈妈一样温和地指出我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她让我当上了班上的小组长,提高了我的学习热情,让我快速地融入同学们当中。 

有一次,我在语文课上画画,莫老师走到我的面前轻轻地敲敲我的桌子,但我对这个温柔的提醒不以为然,她走开之后我又继续完成我未完成的绘画。莫老师又一次走过来,轻声地说:“奕萱,再画我可要收走咯。”我恼怒地把自己的画塞进了抽屉。

“这节语文课怎么还没结束啊?”我不耐烦地想着。我突然想起自己新买的小笔记本,就掏出来开始用笔“控诉”起莫老师。我写得正来劲儿呢,完全没有察觉莫老师已经站到我的面前。她拿起我的笔记本看了看,什么都没有说,走回讲台坐了下来。 

“完蛋了,今晚回家一定有一场暴风雨,默默老师看了这些还不火冒三丈?”我忐忑不安地想。没想到,预料中的训斥并没有响起,我反倒听见莫老师平静的声音开始读出我的“控诉”,她每读一条就向我们解释她这么要求我们的初衷。最后,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看着我说:“我非常感谢奕萱的诚实,我也对奕萱对我有这样的看法而表示歉意。现在,我要向奕萱道歉。”

我愣住了。

那一天我回家,一切都风平浪静。临睡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妈妈已经知道了白天发生的事,但是她答应了默默老师的嘱咐,没有责骂我,只是希望我好好地反省自己,想想这一年多来,默默老师是怎么样关爱我,鼓励我,帮助我,而我这样的行为,对默默老师是怎样的伤害。

这一个晚上,我没有睡好。

第二天放学的时候,我走到莫老师的面前,真诚地对她说:“对不起,默默老师,昨天的事情,我错了,请你原谅我吧。”莫老师那水汪汪的大眼睛满含着欣慰的笑意,拍拍我的肩膀。

我一直是个很桀骜的人,就算是在她这样温柔的溪水的包容下,我这块锋利的山石也从未磨平自己的棱角。我不时会“攻击”莫老师,她的任何一个决定只要被我抓到一点点的“不近人情”,我就会不停地质疑和否定。可她呢?她从不抱怨而是照单全收,好像我给她的不是冷酷无情的讽刺而是美妙无比的诗词,我那些针对她的所谓“阴谋文学”其实漏洞百出,不堪一击。而我还蒙着眼睛沉浸在个人“英雄主义”里盲目狂欢,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班门弄斧给这个全心全意爱着我们的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她大可以让我畏惧老师的权威而闭上自己的嘴。可她没有,她只是任由我们的攻击在她心中撞出一次次的伤痛,仍然给我们一个遍体鳞伤的微笑。

写到这里,我忽然觉得她很像《哈利·波特》里的邓布利多,那个一心为学生着想的老校长。他也曾被误解过,被那些心怀鬼胎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歪曲过,甚至被自己最信任的学生怀疑过,但他从不还击。最终,真相和无私的爱为他正名。

是的,默默老师和他真的很像—都是爱学生爱到忘记自己的得失和委屈啊!

她一直是我心中最好的老师,因为她的包容和她的善良。她把我们四十七个人都当作自己的儿女,却从不在乎自己的爱得到了什么回报。她总能发现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为我们每一次的点滴进步而喜悦自豪;她是一个最棒的园丁,为我们修枝剪叶;她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为我们照亮前方。

在茫茫人海中,她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身影,却让我永远珍惜和感激这样的相遇!她给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她的太少,因此她是我心中最好的老师—她教给我“无私奉献”真正的含义。

作者︱李奕萱  广州市龙口西小学

指导老师︱莫小芳


老 杨

很早便想为老杨写一篇文章。

老杨是我初三的班主任,年纪约莫四五十岁,我们都喊他老杨。

老杨在柳山中学任教了二十多年,“严格”和“凶”也跟随了他二十多年,这是全校皆知的。因此,刚开始他当我班主任时,我是不大欢喜的。只知道老杨嗓门出奇的大,犹记初二自习课时曾隐约听见楼上老杨在责骂他当时的学生。如今成为他的学生,才真正领略到了他的风采。不论上课下课抑或夏季冬季,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浑厚响亮,喊醒了许多人。老杨的普通话不标准,又不肯用方言教我们上课,所以“半普半土”成了他的一大教学特色。大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上也逐渐有了“半普半土”的趋势,虽然不知道是“朱”还是“墨”,但大家都乐在其中。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临近毕业那几天,气氛总是很压抑,兴许是不舍,兴许是感叹成长。最难忘的是老杨分发手机的时候。

初三时,许多调皮的同学按捺不住躁动,顾不得校规,带了手机到学校。虽然“欺”了老杨一时,但“欺”不了老杨几天,没多久全被老杨缴获,伤亡惨重。老杨承诺毕业的时候会物归原主,当时谁也不知道老杨的承诺有几分实现的可能性。当那天老杨神秘地从办公室拿出个袋子,从里面拿出十几个用报纸包裹的手机时,我们都笑他什么年代了,东西还用纸包着。事后听说,那纸上还写着名字的。

三年将至,总嫌时间太短,来不及成长,但岁月无情,任凭六月的雨冲散三年的宴席,七月的风吹动等待的裙摆。八月我考上了二中,九月下旬放了假,我与同学一起回了柳山。那天天气很好,老杨就站在教学楼下,还是一年前的样子,一条短袖,牛仔中裤,一双凉拖,三件套一个颜色,和老杨分外得搭。见到我们时只一句“来了啊”,便找回了曾经的感觉。我知道老杨是开心的,因为他曾经无意地说:“毕业了可要记得老师。”站在曾经的教室走廊,看着阳光下老杨与另一个老师搬运新采集的猪肉去冷冻室,学校人不多,这种事常常是老杨亲力亲为的。后来的日子里,我想起老杨,便想起这场景。

再次见到老杨是在二中的餐饮楼,那时他没注意到我,我便上前喊他的名字。他抬起头,一脸惊喜,一定要我同他一起吃饭。我发现身旁的一个白净温婉的女生时,才忆起他曾几次自豪地提起过他的女儿,大概天下的父亲都是这样吧。期间,老杨用我从未见过的柔和目光时不时看着他的女儿,特别啰嗦地说哪道菜好吃,让我们多吃点。这是我没见过的老杨。

还有很多闲话想说,虽耐不住纸短,却禁不住情长。老杨,下次再见!

作者︱张翠翠  湖南省隆回二中

指导老师︱刘  剑


老师的爱是甜的

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平时要求十分严格,但她却十分关心我们。在课间,杨老师总会成为我们的好伙伴;在课堂上,她总会为我们讲人生的哲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杨老师那亲切、灿烂的笑容。

我的班主任杨老师,有一双炯炯有神而又非常特别的大眼睛。当哪个同学犯了错误时,杨老师就会用温柔而又面带微笑的目光让那个犯错误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高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红色的眼镜,杨老师常常微笑着推眼镜,显得十分有学问。

在课上,杨老师可是“武林高手”,她拥有鹰的眼睛,只要有一个同学在底下做一点小动作,杨老师都能发现。可当我们谁不舒服了,杨老师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担心,恨不得自己是魔法师,“刷”的一下就把不舒服的同学治好了。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件事。

记得那天早晨,我睡过头了,因为怕迟到,所以我并没有吃早饭就去上学了。上第一节课,我的肚子就有一点小小的痛,我心想:这么一点痛,忍忍就过去了。第二节课时,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趴在了桌子上。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畔,“梓林,你怎么了?”杨老师微笑着关心地问。

我有气无力地回答道:“没事儿,就是肚子有点痛,可能过一会就好了。”

杨老师又担心地问:“早上吃早饭了吗?我看你实在难受,用不用给你家长打电话?”

“没吃,不用打电话,我没大事。”我拒绝了老师的建议。

杨老师摸着我的头,担心地说:“这样吧,你先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如果还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说完,杨老师从书包里拿出一块糖,递给我说:“吃了吧,会好受一点。这是我总犯低血糖,放包里的。”说着杨老师将糖放到了我的手里。

我将糖小心翼翼地放入嘴巴里。看到我吃下了糖,老师笑了,笑得是那么亲切,那么的和蔼。这块糖对于别人来说微不足道,价值不高,但对我来说,这是一块独一无二的糖,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意。

老师像红烛燃烧自己,点亮了他人;老师像妈妈,将浓浓的爱无私地洒向我们;老师就像太阳,当我们十分寒冷时,她会用太阳光温暖我们。那块糖甜甜的味道,那阳光般的微笑,我会永远珍藏!

作者︱田梓林  北京市南菜园小学

指导老师︱杨东艳


再见了,“捉摸不透”的刘老师

小学的时光过得飞快!转眼间,我都已经上五年级了。当我翻开一张全班合影时,看到每个人的微笑是那么灿烂,刘老师的眼睛眯成了一弯细月。与刘老师离别的一刻却又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

“今天,我要来宣布一件事情。”刘老师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班上的同学们又以为谁给刘老师添麻烦了,或者刘老师又想借机耍耍我们。班里安静得出奇,似乎空气都凝固了,大家都等着刘老师的出招。

“学校领导跟我说,我不能继续来教你们了,我要去带新的一年级小朋友了。”刘老师神情低落,小眼睛看了看班长小张,又扫了扫我与小代,目光里透露着浓浓的不舍。

“刘老师,你又骗人!”小贺的一声尖叫在大家的屏息凝视中脱颖而出。她不信,因为刘老师总是这么喜欢捉弄人,让人捉摸不透。其实我们都盼望着刘老师下一秒“奸计得逞”的笑声,可是……

刘老师却不语,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默认他要离开的事实。然后他一手直接抓过了语文书,故作镇定地说:“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十八课!”

教室里一片安静。没有翻开书页的沙沙声、没有害怕老师来检查预习情况的嘘嘘声、更没有人说小话的吱吱声。刘老师看着书,再看看我们,静静地皱起了双眉。过了一会,他又再瞟了瞟还沉浸在惊讶中的我们一眼,便把书立马合上,举起手,用力地拍响了讲台,连讲台上的小盆栽被震落了几片叶子。

我们看着刘老师被拍红的手,伤心极了。班里有了声音,那是借纸巾的声音。

“今天,语文课随堂整理两篇作文给我。”说完,刘老师深呼吸一口便大步流星地离开讲台。

“刘老师,谢谢!”很多同学出去将刘老师围住。

“你别走。”“送给你的杯子,你一定要用啊!”“我们还能不能去找你聊天?”嘈杂的声音响满走廊……顿时,又静得只听见风吹的声音!

我们都哭了,趴在桌上狠狠地哭了。

刘老师,虽然您与我们班已告别,却长久地住在了每个人心里!谢谢你陪伴我们走过这段年少懵懂的时光。

作者︱范哲妤  广州市民航子弟学校

指导老师︱李碧云


老师上课不带书

要说学生时代哪个老师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那肯定是高中教了我三年地理的罗老师。

罗老师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脸型棱角分明,而且头发总是短短的,直立地竖起来,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为举止都显得很有阳刚气。这股阳刚气让他在学生中间很有人气,就算毕业多年,他教过的同学们也总因为这股阳刚气记得他。

对我来说,罗老师的阳刚气虽然让我印象深刻,但上课不带书才是时隔多年我依旧记得罗老师的原因。

高中的老师上课,都要带着教科书、教案和练习册,如果要引申一下教学内容,或许还会拿着试卷或者科目报纸,厚厚一叠,令学生不寒而栗。只有罗老师,经常空着手来上课。

犹记得第一次发现罗老师空着手来上课的时候。

那时他是刚从隔壁班上完课,手里还拿着一根用了一半的白色粉笔。他进来直接走到黑板前,将小指作为支点,拇指和食指夹住粉笔,轻轻一转,一个规则的圆形就出来了。他一边在圆里面画五大洲四大洋,一边说道:“翻开书17页,我们来讲‘地球的运动’。”

我们惊讶于他单手画圆的本领,还没注意到他没带书来上课。他在讲台上跟我们讲完“公转”“自转”这些知识点后,走下讲台来,跟我们举例日常生活中因为“地球的运动”导致的地理现象。

罗老师侃侃而谈,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等到下课铃打响的时候,在讲台下讲课的罗老师大手一挥:“下课吧。”居然没上讲台,径直往后门走去。

“老师你没带书走。”地理科代表看到罗老师就这么空着手走向后门,提醒道。

罗老师听到后转头诧异地说:“我没带书来啊!”说完就这样潇潇洒洒地离开了。

大家面面相觑,仔细一想,罗老师上课确实没带书来,整节课他也没有需要用到书的地方,所有的知识点他都记得。

后来的地理课,罗老师都没有带书来上课,最多带本练习册或一张试卷。但罗老师的上课质量却非常高,我们班的地理成绩也出奇的好。班级平均分常常第一,地理单科排名前十有六七个都是我们班的。可见罗老师不带书来上课不是“耍酷”,而是书上的内容都被他记在心里,所以讲课时才能信手拈来。

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讲课可以不用看书,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教了这么多年书,里面的内容都在我脑子里了。”

这句话让我肃然起敬,不由得想起《卖油翁》里的那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罗老师整整教了我三年的高中地理,他上课不带书的这种自信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对学习地理这门科目充满信心,成绩始终排在年级前列,高考更是以地理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

其实在教育行业,和罗老师这样优秀的老师有很多。他们经过多年的教学,达到了在教导学生时,不用看书,却能说出知识点的出处,解释每一个知识点的含义的地步。这样的老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作者︱刘文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