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是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2018年8月,接到中山帮扶云南昭通的支教任务,她毅然报名,千里远赴昭通市绥江县凤凰小学挂职副校长。“来昭通,我代表的是中山帮扶云南昭通的支教队伍。我的定位很清晰,我的任务不仅是教好一个班级的学生。要想帮更多的人,我还要做的是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 李莉说。
李莉一年的支教任务刚刚结束。今年的教师节,李莉又收到昭通市组织的教师节座谈会的邀请,重返故地,作为代表发言。她说:“昭通一年一世情。回忆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有一丝丝欣慰,有许多感慨,又有一些遗憾。”
着眼于教师团队培育
培训全县600多名老师
起初,李莉被安排在昭通市绥江县凤凰小学,任职语文老师。“我一开始也不明确自己的定位,觉得能把一个班的学生教好,也挺好的。”李莉说,然而任职凤凰小学的第一个月,李莉凭借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听课调研发现,当地老师对2019年秋季才开始在全国统一使用的统编教材不熟悉。不仅如此,她还发现由于学校老师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很少聚集在一起开展教研教学讨论。
“我慢慢意识到,我到昭通支教,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中山帮扶云南昭通的支教队伍。我不应该只看到一个班的学生,我更应该着眼于当地教师队伍、教学实际出现的问题,尽自己所能去提供帮助。而我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反馈到中山这个‘大后方’寻求支援。”李莉说,这才是她来到昭通的意义所在。
于是,她在当地县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立即组织讲座进行新教材培训,一整年来,她多次给老师们听课、评课、上课。除了凤凰小学,她还逐步拓展培训范围,分别给玉泉小学、全县语文中心组的成员及全县所有的语文教师,就教材变化与语文学科常规教研开展培训,培训达600多人次。
发现老师合作意识不强后,她又组织了关于团队建设的讲座,在凤凰小学组建了语文、数学两个研修班。她积极组织老师们利用周末、寒假进行系统理念、方法的学习。直到李莉离开时,老师们撰写的学习心得多达22万字。
“想要影响更多的人,我必须培训一批老师,让留下来的老师一代一代地教育更多的学生。” 李莉说。
“行走在山区孩子的人生河流里”
为他们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来昭通支教后,我感觉自己行走在这些山区孩子的人生河流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孩子命运改变的转折点。”在绥江县支教的一年里,除了参与教师培训,紧抓教研外,李莉还常常跟随当地老师到学生家里家访。
经过家访,以及对绥江县14所学校的调研,李莉还发现,当地孩子很少有读课外书的习惯。“阅读非常重要。现今,考试阅读量在不断增大,一方面是阅读量在加大,另一方面是题量在增加。这种情况下,考生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李莉意识到,读书对于当地学生升学而言,其中关键而神秘的作用。
于是,她着手制定了一个由班到校、由校到县的小学生全员阅读计划。
起初,她自费给所教的二年级10班共48名学生每人购买了一本少儿版《水浒传》,手把手教孩子们怎样进行整本书阅读。
随后,在第六工作组和中山市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山援昭通第三批支教队成功组织了一次中山市中小学对昭通市中小学的图书捐赠活动。“我们回到中山这个大后方,大力地倡导中山的学校、师生捐赠书籍。”李莉说,在中山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支教队伍共收到捐赠图书3万多册,其中, 13000多册送至凤凰小学。除了牵线搭桥,发动捐书活动外,李莉还仔细研读并统计出12本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推荐的书目,制定了一份《东西部扶贫协作教育帮扶之小学必读书籍推广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这份实施方案,她帮助当地争取20万元资金用于该阅读项目,实现了让全县每一个小学生都有教材推荐的课外书可读的愿望。
捐书送书计划只是李莉在孩子们心中播下阅读种子的一部分。她再次把目光投向教师群体,疫情发生以前,她曾奔走计划,牵线搭桥,让中山与昭通绥江县的教师团队互访交流教授孩子阅读的方法。然而,由于疫情原因,这一计划未能实施,这也是李莉在“教师节”发言中提到的“有一些遗憾”。
虽然李莉的支教任务已然结束,但她为昭通绥江县53个教学点1万1千个孩子送去课外书,将影响孩子一生。
中山援昭通第三批支教队是千万个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教育帮扶项目的小分支,“东西部扶贫协作教育把我们送到了昭通,不是让我们仅仅做一个任课老师,而更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察人之所需,尽己之所能。思考当地需要什么,我们能给他们什么?”李莉说。
【南方日报记者】曾艳春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