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特区故事| 汕大早期筹备组组长陈仲豪:把大学办成特区窗口

南方+ 记者

立于汕头大学行政楼前的校训碑,镌刻着《汕头大学建校史略》,其中提到:“与筹建汕头经济特区同时,筹办汕头大学”。1981年8月,国务院批准汕头市筹办一所综合性大学。当年9月,广东省委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起步建设。

从开始酝酿、调研、选址,到草拟办学方案、制作建校图纸,在汕头大学早期的筹办工作,陈仲豪是见证者、开拓者。他指出,创建汕头大学,是历史渊源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中央及省市、潮籍乡亲的支持和帮忙,也是广大海外侨胞的夙愿。有了这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汕头大学才能应运而生、顺利建成。

牵头大学早期选点和联络

陈仲豪的思绪和回忆,从1978年开始。当年9月至10月之间,回国的泰国华侨代表团提及,希望潮汕家乡能建立一所正规大学,得到中央的赞同和支持。汕头市闻风而动,派了时任汕头市教育局副局长的陈仲豪到省里汇报请示,并开展了前期的调查研究。

《规划筹建xx大学地址示意图》

陈仲豪说,回到汕头后,汕头市教育局决定让出汕头市十四中学,学农分校校舍也考虑让出。他与同事又进行踏勘校址、草拟绘制了《规划筹建xx大学地址示意图》和办学设想等工作。

对落款于1979年8月15日的《规划筹建xx大学地址示意图》,陈仲豪记忆犹新。他说,这一张用钢板钢针刻写、用油印机油墨制印出来的图纸,现在看来,已经是这座学府史上一件珍贵文物。

1981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汕头大学。从一开始,汕头大学就作为经济特区发展的桥梁和窗口,并被列为特区建设项目。陈仲豪所在的筹备小组,负责了早期选点和联络工作。后来筹备委员会成立了,大学各项工作加快步伐。

陈仲豪回忆称,1982年11月16日那天,筹备办公室全体人员55人,从市区医专搬到学农分校来办公。那时候,大家都知道汕大先头部队进驻桑浦山来了。

1984年4月,建校工程全面展开(汕头大学提供)。

汕大创办早期的大量工作,都是在困难和艰辛中进行的。陈仲豪说,从市区开往学校的校车,在满是烂泥和坑洼的路上行驶,需要颠簸一个多小时。学校经常停电,要用煤油灯,甚至连食堂和教职工家庭的用煤,都要派车从梅州拉来……

1983年5月,汕头市郊区桑浦山下破土平整,不久举行汕头大学奠基典礼。当年,汕头大学的招生与基建同步进行,首先招生的有中文、外语和法律三个系。1985年年底,汕头大学第一期建筑工程完成。在不到三年时间就完成基建20多万平方米,并开始全面招生。

1983年之前汕头大学临时校门。

汕头大学的创办,有一项尤为引人自豪,那就是工程建设招投标。

当时的惯例,工程由谁来做,是单位领导说了算。汕头大学的工程建设,改变了这种惯例,用招标的方式来决定施工单位。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是少有的。

1984建成的汕头大学校门。曾建平 摄

大胆尝试图书馆开架借阅

1981年10月,受命赴京参加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之后,陈仲豪便定位在汕头大学图书馆工作,一直到1987年11月办理离休手续。谈到汕头大学图书馆,陈仲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汕大图书馆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政治经济学辞典》《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许涤新经济学文选》是图书馆最早的三部图书。它们是后来担任汕头大学首任校长的经济学家许涤新于1981年赠予的。”陈仲豪回忆说,后来他们把这些图书陈列在赠书厅的专柜中。

陈仲豪。余丹 摄

最开始,汕头大学图书馆利用三间教室作为临时办公室,连几张桌椅也是借来的,从潮汕各市县要来的古籍图书只好摆放在地板上。直到1986年,汕头大学图书馆新馆才建成并正式开放。

陈仲豪介绍,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新馆的设计中,约八成左右的图书采用开架借阅,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模式,这在当时的高校图书馆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挑战。扩大开架借阅,是当时图书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时代的要求。为加强开架借阅的科学管理,做到少丢书、不乱架,1986年他们考察了香港五所高校图书馆和一所公共图书馆,扩大眼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增强办好现代化图书馆的信心。

陈仲豪。余丹 摄

“经历汕头大学近十年的创业,给了我很多人生启迪。往事历历在目,又见今日的辉煌,深感昔年拓荒者的一片苦心和敬业精神、改革精神。”陈仲豪感慨道。

潮汕地区文化积淀颇深,近代以来不少潮汕人怀着大学梦。在陈仲豪这代人的努力和见证下,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把教育作为人生主题的陈仲豪,于1947年在复旦大学毕业,先后在汕头的华侨中学、聿怀中学、第一中学任教。汕头大学是他教育生涯的最后一个岗位。离休之后,陈仲豪仍志在教育、情系教育。他说,自己离而不休,几乎没有空闲着,也就没有感受到失落和孤寂的心绪。

【对话】

“汕大的改革开放之路早在筹办时就明确”

南方日报、南方+:作为筹备组组长,您那时候做了哪几件事?

陈仲豪:1979年,我牵头起草了《在汕头地区筹办XX大学的设想》。作为筹备组组长,我经常要坐大巴前往广州的省高教局汇报请示,到许多高校调研。那时候交通不便,从汕头到广州的车程要两三天。若是深夜抵达找不到投宿的地方,只能在珠江上的民船住宿。后来我负责筹建汕大图书馆。我跟许涤新许老说,我这个馆长什么都没有,没人也没书,一片空白。许老笑着说,我第一个捐书帮你建馆。他找来了他几部经济学力作,并为图书馆题字。记得刚进驻汕头大学的选址桑浦山下时,我们挂上红旗,象征革命;放了鞭炮,意味着迎来特大喜事。转眼近40年了。

1990年2月,汕头大学落成庆典时,新建的校训碑。曾建平摄

1990年2月,汕头大学落成庆典时,新建的校训碑。曾建平摄

南方日报、南方+:你们当时还去了广州的一些高校调研,对学校后来的发展有何影响?

陈仲豪:是的。我们当时去了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当时的华南工学院、广州外语学院。在访问中,大家赞成汕头大学可办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至于专业的设置,要看需要与可能,要办得有地方特色。当时,大家认为办学一定要跟上现代文化科学发展的形势,汕大的筹办,也一定要适应广东“四化”建设的需要。办汕头大学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条路子早在那时候就明确下来了。

【记者】辛均庆 余丹 蔡沚彦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居伟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