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语文老师夏小涵心里,“来了就是深圳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她内化于心的一种教育情怀,她关注留守儿童,用自己的美好,带着学生一起美好。她同样是一位热爱用文字去交流的人,与学生们之间有许多“鸿雁传书”,也正因此,夏小涵深知教师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一笔一划写下每一封信。
夏小涵
用心让学生安定、感受温暖
1998年的春节,12岁的夏小涵来到深圳探望打工的父亲,11年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全家终于相聚于此。也正因自身留守儿童的经历,夏小涵格外关注这些特别的孩子,给予他们别样的温暖。
一位学生曾在周记中写到,自己两个多月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在深圳感受到的是孤独,看到学生的文字,夏小涵找到她同她来了一段“同经历”的握手,不仅带着这位学生感受深圳多个地标的故事,还一一讲述自己曾经努力为相聚的经历。一位高三学生曾说自己每周回家要三个小时,夏小涵便让她住进了自己的家。“此心安处是吾乡。”夏小涵说,不管孩子们来自何方,能尽自己所能给他们一些家的感觉,使他们的心真的安定下来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被称为上课喜欢“跑题”的老师
高中语文有一篇课文叫《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有梦想》,在这门课上,夏小涵提到当下的中国,大概有8500万残疾人,简单的一句话,却不曾想被一位学生牢牢记住了。原来,那位学生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后便思考“每十六个人中就会有一个残疾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于它对待弱者的态度”这些感悟,直到最后他大学选择了就读特殊教育专业。
虽然这个数字只是课堂上一句话,却在同学的心中生根发芽,影响了同学的一生。得知此事的夏小涵更认为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一笔一划写下每一封信,精心准备每一份礼物是重要的。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2015届一位毕业生说,大家常常称夏老师是一位“跑题”的老师,在当年的课堂上讲解英雄飞行员王伟的事迹,让他现在依旧记得81192号战机,依旧记得英雄的精神。
在夏小涵看来,默默地埋下的教育种子,虽然不会在自己的带领下开花结果,但能够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同样值得骄傲,当他们在未来绽放时,可以骄傲地说: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是我是这座城市真正的创造者。
【撰文】徐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