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中心理教师黄珊珊:点亮心窗守护希望

香山学堂
2020-09-09 18:23
+ 订阅

“中山市第五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广东省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中山市优秀教师” ……在中山市第一中学教师黄珊珊身上,有着许多闪亮的标签。但她更喜欢学生叫她“珊珊老师”。黄珊珊说,从教七年来,自己更愿意也更想成为学生的朋友,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更容易靠近学生,为他们拨开心底的阴霾,点亮心窗,见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1

初心:希望自己的专业助力学生成长

讲台上的黄珊珊,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黄老师。她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授课让人如沐春风;讲台下的她,开朗爱笑,循循善诱地引导让学生敞开心扉,希望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家人。作为一名中学心理教师,黄珊珊的日常相较于其他主科老师有一些差别:上午在年级办公室备课,下午回到心理科组一起探讨钻研。还有每周放学后的心理咨询轮值、定期的主题心理教育大会……每一天都是满当当的安排。黄珊珊喜欢被工作“填满”的状态,因为这是一种被信任,是一种得到认可和接纳的美好。

谈起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在外人看来比较“特殊”的学科时,黄珊珊说:“我从小立志做教师,当时被调剂到心理学专业,欣然接受;学了之后,满心欢喜。心理学带我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走进学生的心里,给了我出乎意料的惊喜。”

黄珊珊介绍,心理学是一门复杂且高深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涉及的内容广且深。学好心理学是一样极具挑战的任务,而恰好,自己热衷于迎接挑战。

她坦言,从一名擅长做科研的学生到一名中学心理教师,她也曾有彷徨和迷茫。但是,在学校每周的心理辅导值班中,看着一个个迸发着青春气息的学生眼里对她的信任以及依赖,她逐渐明确了自己继续坚持的信念。

1

黄珊珊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所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遇上了一群拉动她成长的前辈和领导,也遇上了一个个愿意与她“交心”的学生。他们让她感受到自己专业的价值,也让她发觉了心理学在中学生成长中一个不可取替的位置。黄珊珊介绍,中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和关键期,是心理断乳期,是自我同一性探索期。每一个学生都有多重角色,在学校,是班级的一份子;在家里,是父母的孩子。当孩子表现出问题,不论原因为何,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孩子本人、所在宿舍、班级,以及一个家庭。心理教师的“看见”和陪伴,或许能打开孩子的心门,或许能改善一个宿舍,拯救一个家庭。“所以,我希望我能用自己的专业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少年健康成长,让他们放松心情、从成长的笑与泪中汲取能量。”

1

使命:坚守职责,扫除心理阴霾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平稳有序的生活。延迟开学、线上教育、中考高考延期……对于学校而言不仅要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还需要做好准备应对这一系列变化导致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在此期间,作为党员的黄珊珊响应学校的号召,作为首批成员与科组同事一起加入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小组共同编写了中山市第一中学《守护心灵,共同战疫》的心理防护手册,公布了所有心理老师的联系方式,开通“中山一中心理咨询热线”,为广大师生、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扫除疫情带来的心理阴霾。同时,他们通过钉钉、微信、qq、邮箱、电话、短信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聊天,以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一起用自己的专业和敬业“抗疫护心”,和学生们一起经历特殊时期的非凡成长。

5月,在所有年级顺利复学返校后,在学校和年级的支持下,黄珊珊又通过班级内宣传栏、楼道宣传栏、电视节目、心理课等形式宣传心理求助途径,保证有需要的学生能够得到有效帮助。

回想起刚刚送走的这一届毕业生,黄珊珊感慨良多。她直言自己也有感到压力超负荷的时候,但她每天都会鼓励自己: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只是数百名一中教师中的其中一员,我的同事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着同样的付出。班主任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的陪伴;科任老师无数个加班加点的教室外的守护;周末无休的家访,赶不上吃晚饭继续晚修……从他们的身上,我同样感受到了来自一中人‘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职业初心,也体会到了教育人‘辛勤耕耘,守护成长’的担当和使命。”

【南方日报记者】廖冰莹

【实习生】童林婧

【通讯员】李孝如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 卢子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