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用心用情书写脱贫攻坚“时代答卷”

南方日报

西南边境的广西靖西、那坡,漫山遍野恣意生长着的桑叶染绿了整片山头。

一排排红砖房星罗棋布、一座座盛满蚕茧的蚕房……在南国四季如春的胜景中,这个位于西南边陲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深圳龙岗区的对口帮扶下找到了新的致富路。

粤东地区的汕尾海丰,由龙岗区牵头并出资建设的海龙投资大厦已然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颇具现代感的外观、舒适的办公环境、紧邻园区主干道的优越地理位置,让这座10层楼高的园区综合服务大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独具创新色彩的扶贫模式,让海龙投资大厦成为一座扶贫“蓄水池”,为海丰县33个贫困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由龙岗区参与投资建设的海龙投资大厦,已经成为服务海丰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多功能创新创业平台。摄影:许裕能

由龙岗区参与投资建设的海龙投资大厦,已经成为服务海丰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多功能创新创业平台。摄影:许裕能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近年来,龙岗坚持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政治任务,不断创新机制、加大力度,聚焦精准、攻坚重点,全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大帮扶工作格局,在精准扶贫、产业造血、育才扶智、民生帮扶、产业共建等方面全面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广西靖西到汕尾海丰,从江西寻乌到四川甘孜……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广大龙岗干部正带领当地群众同时间赛跑、与贫困决战,在绵延数千公里的扶贫战线上凝聚起激荡人心的奋进力量。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龙岗用心用情,奋力书写“扶贫答卷”:截至今年7月底,龙岗仅为那坡县就投入财政资金1.89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870万元,用真金白银帮扶贫困地区脱贫;合计引导到靖西市、那坡县的企业实际投资额约18亿元,以“造血”谋长远;合计向那坡县、靖西市派出155名优秀干部人才在前方开展帮扶工作,以“智力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的那坡县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已经100%达到脱贫标准……

在一笔笔“真金实银”的直接扶植下,在一位位援助干部的倾情扶志下,“穷根”变成了“富矿”,荒山变成了“金山”,危房变成了新房……龙岗在各受援地区绘就了一张张精准扶贫的精彩画卷,这份穿越山与海的家国情怀也将在时间的河流里被深深铭记。

靖西市老乡家园,由龙岗区参与援助建设,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摄影:曾凡强

靖西市老乡家园,由龙岗区参与援助建设,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摄影:曾凡强

精准帮扶

因地制宜打造

对口帮扶样板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土地石漠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30%的贫困人口还居住在大石山区。

“每到夏天多雨时节,泥土松软,极易引发地质灾害。”那坡县百省乡乡长罗泽慧说。

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配套,始终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瓶颈。而精准扶贫,就是要从解决贫困地区、贫困户最迫切的需求开始。

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龙岗区结合靖西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援助靖西在当地建成老乡家园安置住房32栋4856套,并配套建成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室、商铺等功能设施,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

告别了山间的危房,百姓们搬进了城里敞亮的大房子,幸福的笑容时刻洋溢在嘴角。

“出门直走是县城、左转去上学、右转去上班、门口有社区医院,感谢龙岗区!”今年年初,谭女士搬到了老乡家园的新房子。她笑言道,站在自家阳台眺望着整个小区,崭新的生活环境,她怎么都看不够。

截至目前,靖西全市已累计完成搬迁5458户238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57户23428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搬迁群众全部入住。

“帮扶贫困村,不仅仅是几条村道宽敞了、房子更大了,还得让贫困群众得实惠,贫困户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龙岗一名扶贫干部表示。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

在那坡、靖西、海丰等地区,龙岗选派了优秀干部长期驻县、驻村,与各级扶贫干部一起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根据资源特色、致贫差异等条件,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对不同贫困村实施不同的帮扶策略、对不同贫困户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

自2016年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龙岗将扶贫协作对象那坡、靖西的发展作为“分内事”和“家里事”,开始了从“输血”到“造血”、从“单向扶贫”到“合作共赢”的转变,全力打造扶贫协作的“龙岗样板”。目前、那坡县、靖西市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已经100%达到脱贫标准。

在财政投入上,龙岗也拿出真金白银,打好脱贫攻坚战。

今年以来,龙岗区累计为靖西、那坡两地投入财政资金约1.2亿元。其中,在靖西市投入资金6137万元,覆盖贫困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产业路建设等32个项目;在那坡县投入财政资金6292万元,覆盖贫困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产业路建设等20个项目。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在龙岗区,扶贫从来不是一个政府、一个单位、一个人的事。大扶贫格局的落地让龙岗各行各业的社会力量都参与到对口帮扶中。

今年以来,龙岗的社会力量共为那坡、靖西筹集社会捐款现金近4800万元,各类医疗、生活物资折合超900万元,主要用于教育帮扶、贫困人口兜底补助等20个民生保障项目及166个结对村的基础设施项目,募资金额历年最多。

那坡县城鸟瞰图。摄影:曾凡强

那坡县城鸟瞰图。摄影:曾凡强

产业帮扶

穷山荒山 变身金山银山

站在那坡县城厢镇口角村的空旷山坡上举目四眺,目之所及皆是一片苍翠,那是漫山遍野恣意生长着的桑叶;

相对高差近百米的山坡上,一幢幢崭新的房屋分布在绿树丛中,阳光从云的缝隙间投射在山坡上,错落有致,恬静安宁。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山清水秀、宁静祥和的小山村曾经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村里产业一片空白,村民靠着种点玉米、养些家畜勉强能够维持温饱。

2009年,这里也曾尝试发展种桑养蚕业。由于一直没有技术员跟进指导,这次产业试水最终宣告夭折。

山乡巨变发生于2018年。

那一年,龙岗区源源不断注入的帮扶举措,助力着这个偏远山村的桑蚕产业向前发展。龙岗为口角村修建了39座公共蚕房,购买了大量蚕具,为当地的桑蚕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扶贫过程中,建立长短效结合、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扶持项目,“授之于渔”才能彻底解决帮扶地区由“输血”向“造血”模式的转变。

“要真正实现‘造血’,关键还是要靠产业发展,这其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便是一个重要抓手。”龙岗区党组成员钟春平说。

产业大区带着多年的产业发展经验,为那坡全力打造茧丝绸加工全产业链。

2019年1月,龙岗区为当地投入引进同益新丝绸项目,为其提供政策性无息借款7000多万元,支持企业在那坡建设集桑蚕茧收购、白厂丝生产、绸布纺织、炼染数码印花的茧丝绸加工完整产业链,填补那坡乃至广西丝绸产业空白。

走进同益新车间,伴随着轰鸣的机械声,从村民家收来的蚕茧经过一道道工序化茧成丝,织成精美的蚕丝面料。

同益新公司总经理刘建云介绍:“丝绸生产线属于劳动密集型产线,目前,公司已安排当地306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1/3。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预计年产值5亿元,年上缴税收2000万元以上,未来还可提供约800个岗位。”

思路一变天地宽。

在龙岗区的倾力帮扶下,如今的口角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公共蚕房39间、400平方米省力化大蚕房1座,核心区桑园面积达800余亩,并成功创建县级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通过桑蚕产业,户均收入可达2.5万元。

龙头企业也是实现持续带贫、稳定带贫的重要保障。同益新的入驻,实现了引进一个优质企业,带动一大批贫困户。而通过同益新丝绸项目,龙岗在那坡发展起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新模式。

在贫困村建立种桑养蚕合作社,委托合作社集中收购农户的蚕茧上交公司,公司给予合作社一定的劳务费,作为村委集体的经济收入,并签订最低收购保护价,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全打通。

除了广西那坡,龙岗还在其他各对口扶贫地区开展实施产业帮扶工作,一个又一个“造血”工程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在广西靖西,龙岗与当地政府共同谋划建设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深圳龙岗百色靖西跨境产业园等2个共建产业园,累计引导7个企业到园内投资3.2亿元,协调援建扶贫车间11个。

今年截至7月31日,龙岗累计引导到靖西市的企业实际投资额4.2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数1603;引导到那坡县的企业实际投资额达2.68亿元,带动贫困人口数1.45万。

在汕尾海丰,龙岗企业威圳航空于2017年落户当地。该项目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在龙岗建设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在海丰打造航空产业城。

目前,威圳航空项目已于2019年7月底下线首架海丰产FX-2型飞机,预计在正式投产后年产飞机约800架,实现直接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预计带动就业超过千人。

民生帮扶

以人才“造血” 创新智力扶贫

“刚来到那坡县时,我们发现这里干部和人民的观念较为陈旧,这实际上是阻碍发展的一大因素。”谈起过往的扶贫工作经历,龙岗区对口办副主任胡泽准颇有感慨。

原来,在过去多年,许多贫困地区的政府官员没有服务企业的意识,在当地开工厂需要走10多个流程。“这么多流程走下来,企业早就没有了落户的兴趣。”胡泽准介绍道。

脱贫攻坚要着力解决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等问题。多年来,除了为贫困地区“造血”,龙岗区还将深圳、龙岗区的特区理念和经验传授给当地政府,帮助当地改善营商招商环境,为产业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仅在海丰县,龙岗区通过招商成功引进并落地建设的项目有41个,计划总投资约160亿元。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富脑袋”和“富口袋”一样重要。

传统的捐资捐物只能解决眼下的困难,只有开展智力输送、人才帮扶才能长久地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为此,龙岗向对口帮扶地区精准选派扶贫干部和专业人才,增加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干部和人才的比例,优化扶贫干部和人才结构。截至目前,龙岗派出103名优秀干部在前方开展帮扶工作。

破解贫困地区“人才洼地”问题,既要用好外援,也要激发内生动力。因此,龙岗也把人才培养和项目、资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针对各贫困县劳动力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等情况,龙岗区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工程项目,努力实现贫困群众的“精神脱贫”。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稍稍拓展一下,学生便跟不上;如果讲的题目有些深度、难度,推进起来就会很吃力。”

去年9月,来自龙城高级中学的罗明军来到了靖西民族高中,担任高一地理老师,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靖西基础教育的薄弱让罗明军深有体会。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困境,罗明军积极引导老师们在深刻理解、运用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科内容知识,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加。”罗明军说。

在教育人才方面,龙岗区开展教师到那坡、靖西、海丰等地支教活动,2016年至今,已累计派出129名教师到对口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受到了当地师生的一致好评。

除了把优秀的教育人才送出去,龙岗还积极把贫困地区的教师请进来。

龙岗区相关部门组织那坡、靖西、海丰等地的教师到龙岗教师进修学校进行短期培训。仅2019年,就邀请了两批100名海丰县教师赴龙岗进修,有力提高了当地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此外,龙岗还协调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招收海丰县贫困户子弟,目前已开展4期、累计输送245人到深圳就学,据统计,这些来深就读学生就业率达100%,人均工资近6000元每月。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阶段。越到紧要关头,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越到最后时刻,越要保持清醒,做到善作善成。

决战时刻,难能可贵的是战略定力。龙岗区主要领导表示,尽管脱贫的任务将要完成,但绝不代表龙岗的对口帮扶就会告一段落。“未来,龙岗的扶贫攻坚战队将会就地转化为乡村振兴战队,继续做好帮扶工作,防止脱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撰文】崔璨 徐烜和


编辑 文海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