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餐桌·粤菜说〡万物皆可酿,客家人为何对“酿菜”如此痴迷?

南方+ 记者

【粤菜·客家篇】

客家菜虽属于“八大菜系”中的“粤菜”体系,但却有别于广府、潮汕风味,口味“浓厚、咸香”,自成为一体。

从中原迁徙至岭南大山中的客家人,通过自己的勤劳,从四季里收获;再用双手和巧思,把这些收获转化为餐桌上的美食。

它们卖相朴素、家常,但又充满着故乡的味道

今日起,请跟着我们的“粤菜说”系列,一起走进客家人的餐桌。

客家酿三宝(酿春卷,酿香菇,酿蛋饺)

客家酿三宝(酿春卷,酿香菇,酿蛋饺)

“我们客家人都是吃酿菜长大的”,来自河源的翟丙林,对家乡美味的记忆就一个字:“酿”。

“以前,大山里生活艰苦,做菜就地取材,但可选择的范围有限”,翟丙林说,客家妇女心灵手巧,总想着如何变着花样丰富餐桌,酿菜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

“酿”是客家话里的一个动词,有“包”“植入馅料”之意。

翟丙林介绍,做法是将各种素菜与肉馅结合,并通过煎、蒸、煲等方式加工而成,期间猪肉用量不必太多,一点荤,就能让素菜鲜味度大大提升。

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很让人很受用。也与现代人荤素搭配的健康用餐理念契合

酿尖椒

酿尖椒

看到客家人的餐桌,你会发现他们什么都能拿来“酿”,除了招牌的酿豆腐,还有酿蛋角、酿茄子、酿苦瓜、酿香菇、酿尖椒……

翟丙林说,甚至豆角、菜叶、竹笙、猪肝、猪大肠、田螺……也都能拿来酿。

可谓无菜不能酿、万物皆可酿。

“但有些酿菜,手动操作太繁琐,如今已很难在餐厅吃到了”,翟丙林谈到,例如我们客语餐厅曾推出过的酿豆角。

酿苦瓜

酿菜系列中值得一提的是“酿粄”。这是一道和北方饺子“神似而形不似”的客家菜。

中原人迁徙到南方,但苦于当地不能种植小麦,没法制作饺子皮,于是发明了“酿粄”。用糯米粉与粘米粉混合成皮,包住各种馅料。

可以说是“思念”,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客家菜。

【粤厨推荐】

客家酿豆腐

推荐人:广东烹饪协会金牌厨师、客语出品部中心总监翟丙林

翟丙林

翟丙林

材料:

豆腐(不可太软,老豆腐为宜)、肥瘦猪肉、香菇、干葱头,白胡椒粉、生抽、鸡枌、盐、花生油。

制作方法:

1.香菇温水泡开切丁。

2.把肥瘦相间的猪肉、香菇、干葱头剁成馅料,加入料酒、白胡椒粉、鸡粉、生抽、盐,一起拌匀。

3.豆腐切块,用小勺子其中间挖一小洞,底部要留有一定厚度,不然容易破掉。把肉末揣入其中。

4

4.豆腐两面用油煎至金黄色。

5.然后加水,小火慢炖,香味溢出,撒上葱花即可。

【记者】李劼

【策划】蔡华锋 李劼 马华

编辑 马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