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 | 谌小猛:特殊教育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

晚安华师
+ 订阅

谌小猛,中共党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特教老师应以德才兼备作为自我要求

谌小猛表示,一位优秀的特教老师应该拥有宽厚的科学人文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优良的特殊教育职业道德。从事特教,“三心”最为重要。第一心为爱心,爱人之心。当遇到长相和普通小孩有明显差异的特殊儿童时,缺乏爱心的老师是难以教育学生,甚至是难以自处的。第二心为耐心,切忌急于求成。“同样的知识,教普通孩子教一遍都会了,但教特殊孩子肯定要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学生才可能学会。”面对特殊儿童,老师们需要更加包容、有耐性。第三心为恒心,持之以恒之心。此外,特教老师还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专业之心,因为单靠一颗爱心的老师只能照顾好孩子,而不能教育好孩子。谌小猛一直认为,在特教岗位上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挫折,但只要一直坚持在岗位上,“踏实做人,勤于做事”,最后还是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打消新生顾虑,做好调适性工作

华师每年都会有新生接受志愿调剂,被动来到特殊教育专业。对此,特教系系主任谌小猛的态度是很明确且诚恳的:“我们特教专业确实是需要我们这些学生。因为特教老师相对还是比较缺乏,但特殊儿童也需要有人去教育,去关爱。”

特教系也会进行一些调适性的工作来帮助新生入门特殊教育。第一,老师会引导新生们消除对特殊儿童的消极观念,打消新生对特殊教育行业的顾虑。例如,有的学生会害怕特殊儿童对老师做出抓、咬等攻击性行为。但在现实情况中,绝大部分的特殊儿童都是非常可爱的,他们往往没有这些攻击性行为,而即使是遇到了特殊情况,班级里也不止有一个老师,也会有其他老师协助做出一些应急性的工作。第二,特教系从大一开始就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方面,系上第一学期就开设有特殊教育职业道德修养和特殊教育概论等课程,让新生们了解特殊教育、认同特教。在实践方面,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机会去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观摩和亲身体验,老师们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融合夏令营、“少年宫小老师”、家庭咨询师等特教活动,帮助学生对特教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第三,老师会在就业情况、薪酬待遇上让学生对特殊教育的就业前景有更全面的了解。

谌小猛提到,根据观察,近年来特教专业学生往外转专业的情况较少,还会出现其他专业的学生转入特教的情况。

师范生距离成为优秀的特教老师还有一段路程

谌小猛认为,特殊教育非常强调临床实践操作,特教专业的师范学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一方面,在从事特殊教育的过程中,特教老师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有孩子突然情绪爆发,大崩溃,做出在地上打滚、攻击他人等行为,“那么说实在话,教学新手在适应的时候必定会存在这样的一些困难,比如说如何去处理这种特殊情况。”另一方面,就常规情况来看,师范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当这些在特教专业学习了四年甚至更多,收获了满满当当的知识与技能的师范生们进入职场后,他们可能会发现,即使自己在上课时用尽了百分百的心思和力气去教特殊儿童,但孩子们一节课下来可能没学到什么知识,也没有给老师太多的回应。随之而来的落差感和挫败感也许会导致新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会忧虑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真正有意义。因此,新教师在教学上和心态上都需要进行一个积极调适的过程。

特教学校也会关注到新教师的适应问题。一个新教师大学毕业来到特教岗位后,学校一般会组织岗前教师培训,例如让新教师进入机构进行专门的跟岗实习培训,或者是邀请专家型特教教师手把手地给新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等。“新教师在参加培训时需要牺牲一些个人时间,例如寒暑假等,但为了做好后面的教育工作,他们还是十分愿意去接受岗前培训的。”谌小猛说到。

融合教育需要遵从“三早”原则

融合教育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的小孩的学习,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普通学校里可能会存在轻度学习障碍的学生,也可能会有学生患有多动症或自闭症。这些学生在长相和行为上和普通儿童是没有明显差异的,但这些孩子在班上的学习会很挣扎,甚至会被当作差等生、叛逆生来对待。那么,如何在普通学校发现特殊儿童,如何在普通学校建立特教团队,如何去支持和帮助这些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是谌小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表示,“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因为如果一直没有专业性的支持给到他们的话,他们可能在班上什么都学习不到,或是在班上学习效果很差。”

在广州市一些配有专业特教团队的普通学校里,特殊儿童有机会被被抽离到资源教室,即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或小组化教育的专门场所里,由专业的资源教师进行辅导。“举一例子,自闭症的孩子社交上会出现问题,那么我们的特教老师就会把他单独抽离到资源教室,给他上社交课,教他如何去和别人打交道等等。”资源教室和学校普通课程是相辅相成的,普通学校实行融合教育在学业上和人际交往上都十分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成长。

但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模式一般只适用于轻度障碍的特殊儿童,而中重度障碍的儿童则需要在特教学校或者普通学校的特教班接受教育。特教班的安置是另外一种融合教育模式,特教班的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特教班里面学习的,但他们会和普通儿童一起上体育课和音乐课,也会参加升旗、大课间等活动,在接受特殊教育的同时进入、融入社会。

采写丨谭丽蓥

执行编辑丨尹晓丹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