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为40多名听障伙伴提供工作岗位的烘焙店“无声的Cake”,即使直面疫情的考验,仍然没有停下原定的前进步伐,开出疫情后的两家新门店。以日渐成熟的商业模式快速发展,“无声的Cake”背后的运营企业“无声梦”,致力于解决听障人士的就业问题。2021年,“无声的Cake”门店数量预计将增至60家,为240多名听障伙伴提供就业岗位——这将是一个令所有竭尽全力帮助特需人士就业的人们感到惊讶和振奋的数字。
“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团队叫‘无声梦’吗?因为每个听障伙伴心里都有一个梦,但他们说不出来。我们心里也有一个梦,就是帮助他们把梦表达出来,甚至实现。”“无声梦人”波音说,这个梦好像很小,其实很大,“中国有2700万听障人士,每一年还有接近3万名听障孩子诞生,我们的力量还太小。”然而,这正是“无声的Cake”为自己设定的价值——让更多人看到可能性,让更多人受到自己的影响、与自己并肩作战,为愿意积极学习、努力争取的听障人士提供融入社会、寻找自我价值的机会。
法国甜点大师:想留在中国把“无声梦”做下去
“无声梦人”的底气,一部分来自背后的技术支持。法蓝西烘焙学校为“无声梦”自有,是广州现有四家拥有烘培职业培训资质的学校之一,也是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定点考场,已有10余年办学经验,自2018年至今已为近500名听障人士提供烘焙技能辅导,间接或直接提供了1000个就业岗位。因为发现听障学员在培训后仍然存在极大的就业困难,“无声梦”于2018年启动为学员提供就业岗位的项目“无声的Cake”,实现产学结合,打造听障人士就业的闭环。
艾瑞克来自法国,是法蓝西烘焙学校的技术总监,也是少有的专门任职于某一中国烘焙学校的法国甜点大师。 2016年,他参加广东一个烘焙创业比赛并担任半决赛和决赛评委,发现一个参赛的听障人士因为技能高超而获得了前三的名次,深受感动。“接触这个群体后,我发现,烘焙行业对于听障人士来说是一条有尊严、有希望地生活的道路。” 艾瑞克说,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无声的Cake”项目落地后,他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最近,艾瑞克正在跟朋友们美滋滋炫耀自己刚刚获得的中国绿卡,且感叹道:“这么多年来,在法国,我还没有发现专门为听障人士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而建立的烘焙品牌,在中国却遇到了。”正是因为这种“奇遇”,他想留在中国,一起把“无声梦”做下去。
“我接触的听障学员,在学习甜点时跟健听学员比毫不逊色。” 艾瑞克说,他们非常聪明,也珍惜学习机会,愿意为自己的就业做任何的努力,出品效果非常好,但是确实不得不面对就业困难重重的现实,“希望‘无声梦’给他们带来一点希望,帮助他们自食其力——他们值得拥有这样的机会。”
“无声梦人”:“融合需要双方的努力才能实现”
“无声的Cake”做的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梦”,而是在两年里切切实实帮助40多名听障人士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实现多家门店的经营步入良性循环,其运营模式被慈善公益领域所关注和探讨。更多志同道合者受其模式的鼓舞和启发,建立了专门为听障人士提供工作岗位的机构。
“这一路,我们内部其实总在讨论、调整,关于如何兼顾商业和公益,如何平衡,如何取舍。”波音承认,这是一个对企业来说很不容易的考验,“企业必须在商业上实现良性运转,所以要遵循商业逻辑和规律,必须保持理性、冷静,而既然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公益项目,又必须时刻不忘初衷,守护内心柔软的部分。”
幸运的是,“无声梦人”的共识是“没有商业,何来公益”,只有让企业良性运转,才能发展、扩大,才有能力,有底气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这种“柔软”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出于“共情”——“我们互相包容,一起成长”。
“坚韧、融合、平等、成长、幸福,这些都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波音说,听障人士要融入有声的世界里,要获得平等、成长,要比健听人士付出更多的努力,但首先他们要有机会去努力,能找到方向和办法,才有可能实现融合,“融合需要双方的努力才能实现。”
融合,无声梦人的“无声梦”。
2020年,“无声的Cake”将开出第15家门店。2021年,这个数量将增长为60。按照每家门店至少为4名听障人士提供工作岗位的规划,60家门店将提供240个岗位。尽管这是一个致力于解决特需人士就业问题的人们将大为一惊的数字,但与全中国现有的2700万名听障人士比,似乎不足一提。
然而,并非不足一提。
“无声梦人”并没有夸大自己的力量和预设的目标。他们的定位很清晰——做为行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影响更多人,一起把这个“无声梦”做大。他们愿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可能性”:听障人士发挥能力的可能性、健听人士用成熟的商业模式为他们提供机会的可能性,以及彼此之间融合的可能性。
“不论是什么特需群体,都可以实现这种融合。”波音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伴与我们并肩同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