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佛山紫南村获评“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广东生态环境
+ 订阅

好消息!

紫南村获“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称号

并在9月2日举行授牌仪式啦!

这条村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起来看看!

紫南村

紫南村,一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内的行政村,全村面积5.88平方公里,下辖15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6400多人,外来人口7000多人,已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村镇” 以及“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在众多的荣誉面前,紫南人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务实,不忘初心,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紫南村,在蓝天下,在绿水旁,迎来了“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又一荣誉称号。

9月2日下午,禅城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南庄镇紫南村举行,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杨永泰局长、禅城区副区长吴莉芬、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局长李鸣一、南庄镇镇长叶华出席了授牌仪式。

近十年来,紫南村以“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水质洁净、空气清新、适宜人居”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刀阔斧地对旧村的工业园区进行了改造,为紫南村招大商招优商出让空间,形成了“四个专业市场和一个饮食产业链”的绿色环保产业格局,同时优越的环境吸引了56家企业落户,充分传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

紫南村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经历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的过程。紫南村过去的村民分红和村内收入主要来源于村内村级工业区内的一众小企业,但村级工业区内大多是小散乱污企业,对村内环境影响大,亦影响了紫南村招商引资和进一步发展。

没有好的环境如何吸引到好的企业?没有绿水青山哪来金山银山?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找到阻碍紫南村发展的症结所在后,便大刀阔斧地对旧村的工业园区进行改造。紫南村通过关停、搬迁22家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和小作坊,为紫南招大商招优商让出空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四个专业市场(即紫南商贸城、易运物流城、国际卫浴城、银河广场)和一个饮食产业链”的绿色环保产业格局,同时优越的环境吸引了56家企业落户,其中有3家上市公司,23家规上企业,村集体收入在2017年突破了1亿元,实现了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村民们的荷包涨起来了!

紫南智慧不仅是让村民们荷包涨起来的物质文明建设,还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紫南村建成了省级名校紫南幼儿园和紫南小学,配套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村内的好人馆及村史馆也给这两所学校建立定点校外教育基地奠定了基础,绿色教育从娃娃抓起,深入人心。

紫南村的孩子,高中毕业后不管考上哪一所大中专院校,都有奖学金,为莘莘学子在求知求学的道路上解决了后顾之忧。在乡村治理的医疗方面,村民看病只需交4元门诊挂号费或600元住院费,便可享受医保范围内的药费、床位费等费用全免,实现了紫南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人帮”的目标。如今的紫南村,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弱有所助”。

河水清、环境靓

实现紫南的绿水青山

村级工业园整治的成果,坚定了紫南村环境改造提升的决心。紫南村开始加大对村内环境的整治提升工作,打造绿水青山的紫南村。

用好“金山银山”,改造提升村内“绿水青山”

近十年来,紫南村共投资3.8亿元进行村居环境改造提升,率先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增加村内人均绿化面积,实现了道路的硬化、绿化和亮化,并通过兴建立体停车场、生态停车位、人行天桥、人行隧道,实行人车分流。同时,紫南村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成立市政处,建立村级环卫队伍,购置洒水车、扫地车。

全村污水管网全覆盖改善水环境。早在2010年,紫南村就自筹资金完成了农村地下污水管网建设,在15个自然村全面推进下水道改造工程,在各街巷铺设下水管道,累计共改造下水道长达60公里,把明渠改为暗渠,实现了雨污分流,并把生活污水接驳到南庄镇属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纳污、统一处理。该举措,极大改善了紫南村的河涌水质,实现村内无黑臭河涌,没有劣五类河涌,岸绿、水清、鱼游、嬉水的景象常现紫南。

专业队伍解决农村垃圾问题。紫南村在2011年初成立了禅城区首家村级绿化环卫管理处。建立了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专职环卫队伍,负责紫南辖区内的卫生清洁、河涌清洁以及绿化维护工作,并逐步对绿化环卫队伍进行优化,分设垃圾汽车清运、绿化养护、环卫清洁、河涌清理、四害灭杀五个班组,实行层级管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紫南村自行投入资金购置了自动装卸式环卫垃圾车、垃圾桶、洒水车,把辖区内各个工业区和村小组的垃圾池进行取替,规范管理整个紫南村内的垃圾收集和清运以及绿化维护。村委会和各村小组在绿化和环卫方面加大投入,用于环境绿化、建绿化休闲公园、整理废弃土地、清除卫生死角、烂地及边角地硬底化、水厕改造、下水道建设等。现时村内已无可视的垃圾存在,村内垃圾日产日清。

村内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改善村内环境方面,紫南村不遗余力,修建了18座文化休闲公园,实现道路的绿化,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60余平方米,是广东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近4倍;打通部分断头河涌,对全村4.5公里河涌进行清淤,对其中大部分河涌进行了砌案、植绿处理;扩建、改建大小桥梁60多座,修建亭台水榭楼阁40多座。

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巩固环境整治成果。为巩固环境治理成果,紫南村制定了《紫南村环境卫生管理自治规定》、《紫南村公共环境整治提升管理提升方案》、《紫南村辖区内河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紧抓卫生细节。明确村内禁养鸡、猪禽类的制度,实施鱼塘投包合同制,辖区内所有鱼塘及用地严禁搭棚建舍、杜绝饲养,改善河涌水质、合理布局农用地,遏制村内生态恶化。制定《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规范私人住宅建设行为,对建筑杂物等的摆放也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使村容村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

打造生态文明文化,涵养生态文明乡风

紫南村在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保留着典型的珠三角桑基鱼塘文化,全村目前是一派岭南水乡田园风光,一派田园牧歌渔舟唱晚的乡村风情。村内河岸两旁,既有保留完整的古建筑群落被改建为特色民宿,更有村民新建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排列有序,古老的祠堂、雅致的书院、岭南风格的亭台楼阁,掩映在榕树林中;佛山陶艺、艺术壁画,沿途可见。

在紫南村,处处能感受到一种“做好生态文明,走前列当表率”的精神扑面而来,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是教育村民学习好家训,保护好环境,铭记好家风,学好人做好人,记住乡愁的一个重要教育阵地。一万多米长的仁善文化和生态文明长廊,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主题公园,可让村民处处都能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让保护环境,爱护村内的绿水青山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意识。

现时的紫南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他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已经成为一种乡风和文化,并且一代代地继承下去,对于紫南的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其打造“一带一环三区,22个旅游项目”的理念中,可以看到希望,可以看到一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项目,拭目以待紫南生态文明建设。

放飞绿色梦想,合力完善教育基地

环境的改善,紫南村也提出了一系列环境再升级项目,包括在2019年10月将紫南创建成国家3A级景区;2020年10月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打造“一带一环三区,22个旅游项目”;构成紫南村“787”旅游项目体系。

其中,“一带”为“北江风光带”、“一环”为“乡村游憩环”、“三区”为“文化体验区、综合服务区、休闲农业区”。22个旅游项目,其中,7大核心项目分别为:仁园、孝园、善园、礼园、福园、紫南船说、仁善三馆。8个重点项目分别为:村头原舍、体育公园、生态湿地公园、紫南农业公园、北江花堤、画里锦石、狮舞充美、水韵澳边。7个支撑项目是:沙边书院、丛林营地、贤德公园、鱼耕粤韵、水果市场、陶瓷家园、紫南商圩。

现在,紫南村每年接待外地乡村前来学习和参观的组织近百次,每年就近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及家长利用节假日,以绿色教育为主题,通过开展参观紫南村好人馆、学习仁善紫南的绿色发展理念、亲子体验活动等,让孩子们了解绿色生态科技知识,增强绿色环保意识。未来,生态湿地公园、紫南农业公园、北江花堤、画里锦石、狮舞充美、水韵澳边等项目也将无处不在地渗透紫南对美好生态的展示,来到紫南村的每个人都会置身其境地体验绿水青山给生活带来的美好,直观感受紫南村通过环境治理带来的村落变迁。

打造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不仅在促进青少年绿色健康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其建设过程中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加,还带动了部分返乡青年在家创业,部分失业青年重新就业。在其效益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吸引了近万人才成为“新紫南人”齐力开拓紫南村的绿色发展之路。紫南村以文旅结合的方式,也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使紫南村在绿色环保、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不断良性循环。

来源/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醉美南庄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