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10位校长开学“第一讲”,哪些金句戳中你心?(点赞)

惠州大课堂
+ 订阅

金秋九月,扬帆逐梦。在惠州各个学校2020秋季开学典礼上,校长们第一时间为同学们送上了美好祝福、殷切期盼和真诚告诫。

透过疫情防控、热门电影《八佰》讲家国情怀,倡导劳动教育、“光盘”行动、垃圾分类,还有分享袁隆平、钟南山的励志故事……

校长们“第一讲”留下了很多值得慢慢领悟和品味的“金句”。南方+摘选了10所学校校长讲话,看看哪些话戳中了你?

新学期新征程,为学校为校长加油点赞!(可多选) 惠州市第一中学校长刘俊华: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惠州中学校长黄津海:绽放青春,筑梦远航 惠州市实验中学校长聂育松:新时代•新方针•新作为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陈绍安:携手共逐华中梦,青春奋斗正当时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校长谢振中:红色基因蓝色教育绿色课堂,成就最好的你 惠州市第八中学校长林本红: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做敢担当有作为的八中人 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校长戴立波:用友善打开一个美好世界 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总校长练伟平:怀抱梦想,一往无前 惠州市南山学校校长王展森:平凡事中育人格 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校长杨永强:责任凝聚力量,行动成就未来 提交

惠州市第一中学校长刘俊华: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惠州一中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不仅学业优秀、事业成功,他们更是心系祖国。今天,虽然大家还身在校园,但我们必须满怀使命感、自豪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自己学习目标、远大理想的导航,用担当和爱国谱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人生诗篇,铸就一个意气风发的青春中国,做一名热爱国家的中国人,把自己真正培养成为伟大中国梦的建设者。

作为惠州教育的排头兵,今天站在这里的同学都曾经是以前学校里的“佼佼者”,来到一中,你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将圆梦人,希望大家始终铭记使命,志存高远、无惧风雨、静心学习、不负韶华,真正做一名承载使命、不负自我、好学上进的时代人。

实践证明,越是艰难时刻,一中人就越能创造辉煌;现实不断要求我们,越是关键时刻,一中人要更加务实努力。新学年,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很艰巨,教育教学依然工作的核心,高考中考备考依然重中之重,各项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初中部危楼重建、教学设施改善、疫情防控等等千头万绪。但我们相信,只要全体一中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再难的事我们都能解决。让我们立足新起点,整装再出发,朝着“人文之校、智慧之校、特色之校、品牌之校”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

惠州中学校长黄津海:

绽放青春,筑梦远航

两年来,作为惠中人,我们在凤凰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以校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指引,默默努力、奋力汲取,激荡生命,我们凝神聚力,等待青春的绽放、梦想的圆满。

五彩的惠中是充满生命力的,学校以凤凰为生命力的物化,以五彩凤凰“赤、紫、金、青、白”为基色,构建出“校园、管理、教师、课堂、学生”五彩育人体系,育五彩缤纷之才,筑五彩人生之基。短短两年时间,便有709名师生获得省市级荣誉。

用奋斗铸就金色的青春,用激情点燃火红的青春。青春不设限,奋斗不打烊。祖国强大,需要我们青春的注入,热血的拼搏。经过两载,我们已经拼搏730个日日夜夜,未来300多天还需持续奋斗;经过两年,我们已经茁壮成长,待放飞翔,高飞的倒计时已经启动。

同学们,前行的路上,希望你们:怀揣梦想,勇敢前行;戒骄戒躁,静心沉淀;不畏艰难,坚持到底!

奋斗吧,青春!绽放吧,青春!

惠州市实验中学校长聂育松:

新时代 新方针 新作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以新为“魂”,大胆作为,不断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新德育,“立德”为首。“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是首要的。作为老师,不能忘记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改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师德师风水平,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引路人”;自觉践行“文化教学德育化”的课程理念,上好思政课,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作为学生,大的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奋斗精神,增强家国情怀;小的方面,要遵守惠州市文明公约,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

第二,新智育,“树人”为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们老师需要吃透新课标、熟悉新教材、把握新评价,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更加注重思维锤炼,让学生知识扎实、见识宽广。“树人”从根,根基稳固,行稳致远。

第三,新体育,“健康”为核。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新体育,健康是核心。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指心理的健康。我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锤炼学生意志;践行“体育教学心理化”,开展更多富有特色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享受乐趣中“文明精神,野蛮体魄”。

第四,新美育,“高雅”为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所代表的美育能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塑造美好心灵。我们要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深挖“艺术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让我们变得高雅脱俗。

第五,新劳育,“创造”为本。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可见,劳动是“创造”之本。我们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去;增强珍惜劳动成果意识,做到文明用餐,落实“光盘行动”;坚持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陈绍安:

携手共逐华中梦,青春奋斗正当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华老“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精神在华中这片沃土扎根、发芽、开花,浸润在我们华中人的血液中,我们每一位华中人秉承着华老精神,用自己的奋斗书写青春华章,用自己的坚韧不拔不断攀登高峰,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实现人生理想。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正是因为华中人的顽强拼搏、爱拼敢赢,学校2020届高考上重本线、本科线人数再创新高,再续辉煌!艺术特长生也有新亮点。奋进华中有你我的奋斗更加精彩!

华中做教育不仅仅有成绩,更是有温度。亲爱的同学们,可有注意到华中那些悄悄的变化吗?建设中的智慧校园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更加有度;方便温馨的洗衣房让你无后顾之忧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你眼前一亮的特色饭堂是否是你的“学习加油站”?华中始终“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奋进的华中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敬业乐业要质量、向特色发展要质量,更优的管理只为华中有更美好的明天,只为华中学子有更好的发展。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校长谢振中:

红色基因 蓝色教育 绿色课堂,成就最好的你

学校继2019年高考以48个优投,658个本科创造新的历史之后,今年高考,又以优投58人,本科675人、本科率73%的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全体教职工尤其是两届高三团队的共同努力,也归功于我们实施三全育人,传承四东文化,创建人文性花园式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

为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和深化,提出了“传承红色基因,打造蓝色教育,实施绿色课堂,全力以赴创建人文性花园式特色学校”的发展思路。

红色基因来源就是我们四东文化中的东江革命历史文化,延伸出来就是革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等。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红色基因对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你们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最近有一部电影感动了全中国人,我想同学们应该有所了解,那就是——《八佰》。国难之际,400壮士舍小我为大我,舍家为国,这就是家国情怀,这就是担当。

还有,面对新冠疫情,无数共产党员、医护人员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防疫第一线,日夜奋战,与死神赛跑,这就是舍己为人、舍小家顾大家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我们学校正在打造的红色基因教育就是要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蓝色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外观特征,我们学校的主色调是蓝色的,白色为底,蓝色为眼,我们的建筑、校服都以蓝色为主色。二是象征意义,来源于我们的水文化,水东流到海,积累到一定程度,在天空的映衬下就成了蓝海,象征目标坚定,积极进取、视野广阔、包容大度、厚积薄发、刚柔并济的品质。而这与东高“源深行远”的办学理念也是吻合的。

绿色课堂,就是要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高度和谐的课堂,追求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相统一的教育,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绿色课堂的倡导下,学生能主动有效的学习,富有个性的探究,师生能平等深入的交流,亲密无间的合作,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高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新需要。

和同学们一样,东高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虽然现在名气还不大,但充满了朝气。只要同学们足够自信,严格要求自己,紧跟老师的步伐,努力投身到新的学习与生活中去,在学校红色基因、蓝色教育和绿色课堂的熏陶下,一定可以成就最好的自己,成长为具有目标讲定、视野开阔、包容大度、厚积薄发、刚柔并济等优良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惠州市第八中学校长林本红:

努力实现八中跨越式发展,做敢担当有作为的八中人

什么叫担当,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什么叫作为,作为就是要有所建树、做出成绩。自古以来,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事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把该负的责任负好。中华民族一直就有敢担当有作为的人,他们怀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信念,秉承“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昂扬斗志,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一定要主动做事,积极承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小流成大河,新学期开始,我有几句话,想与大家共勉:

一是一定要注重习惯养成。正所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养成好的习惯,务必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上课专注听课、回家马上做作业、每天锻炼一小时,看见垃圾马上捡起来、吃饭不浪费、上完厕所马上冲水等等。

二是秉承八中“博学造才、诚信做人”的校训,养成“正德、励学、笃行、同心”学风,逐步形成了“自信自强、求实向上、真诚友爱、乐学美好”的校风,打造八中美好校园。

三是要有强烈的爱国心、有一颗红色的中国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需要我们把“个人梦”融入到“家国梦”、“民族梦”中,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对老师们而言,希望老师们要践行八中爱、严、勤、实、新的教风,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承担起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校长杨永强:

责任凝聚力量,行动成就未来

我们都读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今天,国家更是发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提倡。珍惜粮食“粒粒不易,不倒不弃”、“敬畏粮食,尊重劳动”应该是新时代中小学生的共识与承诺。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勤俭节约是一种文明,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

老师、同学们,行动成就未来。言之易,行之难。说一说总是简单的,落到实处去实践行动却才是真正有益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苏轼小时候就写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历代伟人、学者、科学家们的光辉,总是从微时开始闪光,总是从他们的学生时代起,就懂得了笔耕不辍、学海无涯的道理。

老师、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目标决定方向、学习改变命运。新学期伊始,用决心重燃希望,用奋斗开拓进取,用行动成就未来。

老师、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坚定向上的信心、稳踩文明的脚步,在新的学期,浇灌我们的新理想、采撷属于我们的新收获!

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校长戴立波:

用友善打开一个美好世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愿意善待别人的人,也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我一贯的观念是,学校是一个大家庭,班级就是一个小家庭,希望大家都秉承这样的理念,在处理学校和班级的任何事务上,都心怀对待家人的爱心,大家就会互学互帮、互敬互爱、互谅互让,遇有矛盾误会也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在这种宽容友善、豁达大度的友善相处中,我们一定会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无论世界怎么变化,时代如何发展,善良必然是社会的底色,我们每个人对友善的追求和坚守,将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学校全力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个团结友善的学校文化所积蓄的正能量,将确保更好地实现建设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的目标。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美好世界中,我之所需,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需要我们用友善的态度与同学相交、与老师相学、与同事相处,让身边处处充盈友善的温暖和光芒。

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总校长练伟平:

怀抱梦想,一往无前

每一个开始都是梦想的起点,每一次起步都要一往无前,这应该成为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

从学生而言,求学之旅是人格成长之旅,习惯养成之旅,智慧增长之旅,学业进步之旅,所谓进德修业,这些旅程都并非坦途,都需要梦想照亮,追求点燃。

从教师而言,和睦家庭,孝敬长辈,教育小孩,追求事业,所谓齐家成业,这些平常事或非常事也离不开梦想的星光,追求的灯火。

从学校而言,第八栋宿舍楼已经竣工入住,教师公寓也即将竣工,也就是说,学校这一个校区大的硬件已经基本就绪,剩下的就是精装打磨了。

学校的愿景是“承一中学脉,办双语名校”,在这个句子里,很多词语的内涵是明晰的,只有“名校”的内涵需要不断充实。

什么是名校?我们可以说是有名学生的学校,我们也可以说是有名教师的学校,经过引进,我们有了多位正高级教师、副高级教师和特聘学科带头人,一批校聘教师也逐渐成熟。我们还可以说是有可供借鉴的办学思想的学校,这点我们有了自己的点点星光。

不管是名学生、名教师、“名”思想,我们都获得了发展的高起点,突破的零公里,而要不断走向高品质,就必须怀抱梦想,一往无前。 

惠州市南山学校校长王展森:

平凡事中育人格

惠州市南山学校校长王展森讲了一个小镇普通服务员成为希尔顿酒店总经理的故事。深夜,一对年老的夫妻到一家旅馆想要一个房间,可是已客满,前台服务员不忍心深夜让这对疲惫老人出门另找住宿,把自己整洁干净房间借给老人住了一晚,没有收费。他根本不知道这位老人是亿万富翁,老人后来专门为这个服务员买下了一座大酒店。

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酒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故事中服务员自以为只不过做了一件平凡小事,老人却从服务员所做的事情看出了其具有仁爱之心的本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思考的是服务员是如何修炼出善良、仁慈之心的。

如何让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学生,其“三观”尚未形成,到底是先教做人还是重视做事?老师们可以展开讨论。南山实行的是生态体验式德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悟道,普遍被孩子们认可。

王展森叮嘱同学们平时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正如故事中的服务员不断的做好事,好的行为养成好习惯,自然形成好品格。希望同学们做好“光盘”行动和垃圾分类这两件平凡事为日后“会做人”添加一块厚重的基石。

【整理】谢志清

【通讯员】邱慧娟 何碧兰 戴静怡 周春 郑静  黄慧  林敏虹

【摄影】王昌辉 梁勇

【策划】夏令

【备注】部分文字、图片来自学校官微(略有删减)

编辑 南小惠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