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长期跟随、模仿确实到头了,要谋划构建从底层构建技术产业生态。”在2020第四届集微半导体峰会上,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总经理王汇联表示,半导体产业根本的成功是要靠商业市场来支撑,我们模式要做更深层次的探索,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坚持开放发展。
技术、产业、人才不是靠砸钱就能成
王汇联认为,现在说的比较多的是国产化替代,对很多企业来说也的确是发展中的机遇,但也要清醒地知道,十年下来的全球半导体的布局,如果分“两条线走”,相信这个代价谁都没有办法承受。
他列举了一组数据:全球局势正迫使国内半导体产业做国产化替代。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作为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和研发国,目前除手机处理器的国产化占约20%,封装代工占有一定的份额以外,其他基本上在5%以下。
“这折射出几个问题,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市场,但另一方面,我们更多处于中低端市场,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还处于产业的初级阶段,看似我们这儿有巨大的市场机遇,但这个机遇的窗口期能有多长?”
他认为,半导体产业的一些“卡脖子”技术,背后是技术生态、产业生态、人才培养体系较为缺失,这个不是靠钱能砸得出来,这个要花时间。
“最近有一个说法,‘波音值100个苹果’,这虽然是一个调侃,但这表明,波音在美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性,显然是无可比拟的。这其实反映出另一个问题,支撑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是工业基础和工业化进程,即目前必须要面对芯片、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等领域被‘卡脖子’的窘境,事实上提升工业化能力的路更长远。”王汇联说。
传统招商引资造成资源浪费
王汇联根据公开资料统计,2016-2020年中国新增了不少Fab(代工厂)产线,尽管有说法产能确实产能过剩,但是实际上产能缺口依然非常大,“我相信任何一个团队,只要你靠谱一点的团队,一定有人给你投钱来建产能,这个不是钱财的问题,关键是运营团队你的技术来源”。
“这一波建设浪潮中,地方是主要力量,但盲目性巨大,是对产业的理解和发展路径的不尊重,陷入同质化竞争。”王汇联说,目前投入看似总量很大,但是单个项目投入强度不足,长期积累下来看似什么都有,实际上真正用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王汇联认为,招商引资不适合半导体产业,各地方不能再重复招商引资的路径,这样不仅浪费巨大,而且容易被骗。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形成的产业聚集地,背后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这个产业不是砸了钱就会有,一定是时间、技术、人才、产业生态集聚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的,关键能不能做到持续支持。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泡沫”
科创板开板以来,半导体产业密集上市,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产业内的人是不挣钱,资本市场的人倒把钱挣了,半导体已然成为资本盛宴,这个热度需要减一下。”王汇联说,但不得不承认,这也可能是产业发展过程泡沫当中的必然过程,正如《技术革命和金融泡沫的关系》明确提出金融泡沫是技术革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对技术革命发展是有意义,目前半导体就在经历这个阶段。
王汇联说,要利用好半导体的泡沫期,多积累资源,建立我们的技术生态、产业生态,需要时间、耐心,对半导体要有敬畏之心,也要有情怀,希望有一个很美好的诗和远方。
他说,创业团队如雨后春笋成立,但也不乏到处骗钱的团队,可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动行业整合和并购。
【记者】郜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