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我妈竟成我同学

汕头青年
+ 订阅

近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

43岁的牧民娜日娜

和儿子一起参加了2020年高考

双双过了本科线!

乘风破浪的妈妈还有很多

宿管阿姨与儿子考研一同中榜

陪女儿考研自己却先考上

“妈妈学姐”现又考取博士

......

梦想啥时候圆都不晚

一起来见证这些梦想发光时刻!

时隔23年再高考

43岁女牧民与儿子双双被录取

8月19日,对于蒙古族牧民娜日娜而言,是她人生中最为“闪光”的日子。

这一天,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一本降分补录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高考中的“大龄考生”,43岁的娜日娜被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录取。

23年前,学习成绩优异的娜日娜本来有机会参加高考,但却因照顾聋哑母亲,只能遗憾地挥别高考考场。

2001年,教育部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取消对高考考生在年龄和婚姻状况上“不超过25周岁”和“未婚”的限制。

今年,娜日娜与儿子一同参加高考,均被一本院校录取。娜日娜的儿子总成绩520分,是乌兰察布市蒙授(蒙古语授课)理科状元。她自己也以404分的成绩过了蒙授文科二本线,在降分补录时,被一本院校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录取。

相差25岁医护母女考研同被录取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公布了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出现了一对相差25岁的母女的名字。她们的励志故事引发热议,网友称她们为“神仙母女”。

该校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50岁的白永旗被公共管理专业拟录取,25岁的女儿、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露露(小名)被儿科学专业拟录取。

女儿露露多次考研失败。为了鼓励女儿认真准备,白永旗想不如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做一名陪考妈妈,加入“考研大军”。

白永旗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有时加班、应酬,无法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第二天必须补上。

她随身携带英语词典,上厕所、等红绿灯、朋友聚会,一有空闲时间,她就背单词。两个多月的备考中,母女俩闭关读书,最终皆大欢喜:双双被学校录取。

“我们是母女,是同事,未来三年成为同学,这段经历妙不可言!” 女儿露露曾觉得,母亲严厉甚至有些苛刻,但她现在对母亲佩服得五体投地。

 宿管阿姨与儿子一起考研  一同中榜

2019年9月8日,一名颇受关注的研一新生来到广西大学文学院报到。她叫原梦园,原本是上海交通大学一名宿管阿姨。

2018年底,她和儿子一起考研,母子俩一同中榜。儿子被录取为复旦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原梦园则被录取为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考研的过程中,原梦园遇到最大的障碍,是记忆力差。

“我花很多很多时间,一遍遍重复,不气馁不放弃。”英语也是大难题。原梦园连续700多天背单词,1天都不敢懈怠。

此外,原梦园还参加了英语和政治的网课,在线完成了500余节课程。“圆梦的道路无论多艰险,路的尽头一定是梦圆。”这句原梦园的座右铭,如今成为现实!

 56岁“妈妈学姐”又考上博士研究生

还记得那位陪女儿考研自己却先一年考上的“妈妈学姐”周亚松吗?

2016年,年过五旬的周亚松考上了华中师大音乐学院研究生。2017年,女儿吴悠考上同一专业,成为妈妈的学妹。

周亚松来自湖南,热爱音乐,喜欢唱歌。而女儿吴悠从小学习舞蹈、钢琴,她便坚持伴随女儿学习。只有高中学历的周亚松通过函授、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

几年前,女儿打算考华师研究生,她陪女儿备考时也萌发了考研的念头。但对于年过五旬的她来说,备考尤其是复习英语并不轻松。

2016年,陪女儿考研的周亚松收到了华中师大音乐学院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她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走进大学校园专心学声乐,她的教授只比她大两岁,而她的同窗大多是“90后”。

2019年,经过三年努力,周亚松成了华中师大声乐专业的一名硕士毕业生。

2020年7月,周亚松收到了韩国大学院(韩国研究生院统称)音乐学科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年龄从来不是梦想的绊脚石

梦想啥时候圆都不晚

岁月无憾

每一个梦想都不会被辜负

乘风破浪的妈妈

就是我们心中想要成为的样子!

来源:学习大国、内蒙古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