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剧是在雷州歌的基础上,融合粤剧等岭南地方剧种的表演特色,并经历代雷歌艺人改造而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雷剧成型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曾名“雷州歌剧”,1964年后改称“雷剧”。
雷剧的行当、表演程式、服饰等均异于其他剧种,传统剧目和新创剧目均十分丰富,代表作剧目有《抓阄村长》、《陈瑸放犯》、《雷神的传说》、《梁红玉挂帅》、《大义定雷州》等。
雷剧表演行当除生、旦、净、末外,还有如骚旦(又称花旦、艳旦)、婆脚(老妇人)、乌衣(中年妇女)、瘦仔(打筋斗演员)、杂脚(打诨插科的滑稽演员)等独特行当。传统上,还有脱绳、吊辫、椅子功、吐牙、喷火等特技表演。
雷剧表演唱做并重,尤重演唱。其唱词以雷州话为唱白,带有鲜明的民歌风格,分传统、变格两类。
传统唱词格律严谨,类似于七绝,一、二、四句押韵,声韵与雷州话韵脚相同。变格类为新体例,特点是在第三、四句之间加若干句子以增强唱词的表现“张力”,名为“长句歌”,多用于新编剧目。
雷剧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兼具曲牌体的特点,抒情、婉转、悦耳动听,有“流行腔”、“抒怀腔”、“田腔”、“喜悦腔”等。配乐分“雷讴”、“高台”、“混合体”三大体系,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复板五种板式;伴奏乐器以雷胡为主,辅以二胡、扬琴、笛子 、唢呐、锣、钹、板鼓等。
雷剧的传承悠久,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保存有传统剧本千余个,为研究雷州半岛的历史、经济、文化和民间信仰、社会心理等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雷剧已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