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炎热暑假,足蒸暑气,符处村的初中女孩符莹莹却过着跟往常不太一样的暑假生活!她每天早上都会到田里和忙于农活的母亲陈妃珍告别,背起书包步行到离家大约一公里路程的符处小学上课——那里有专为村子开设的电商培训班。等晚上下了课,符莹莹又会乘着西斜的晚霞,沿着来时的路返家。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十天。跟符莹莹一样,符处村还有34名学生希望通过培训班习得谋生技能,甚至梦想着通过电商直播改变家庭和村里的贫困面貌。
从8月15号开始,湛江雷州市白沙镇符处村来了一群扛着单反相机、视频补光灯等设备的年轻人,每天准时来到学校五楼的多功能教室为大家上课。据班主任说,这些都是“符处村·碧桂园村企共建电商人才培训班”的老师,是来给同学们培训电商直播课程的。
培训班教学现场
课堂上,年轻的老师教会了大家视频拍摄剪辑的手法、电商直播带货的窍门、PS图片处理软件运用等课程。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接触过哪些直播平台呀?”“虎牙!”“斗鱼!”......而当老师提问大家都认识哪些主播的时候,同学们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诸如“李佳琦、薇娅”等令人熟悉的网红主播。
同学们明显对这种与自己的网络生活相接近的课堂充满兴趣,通过此次学习机会,老师耐心地教导专业知识,希望大家通过网络这一窗口让家乡量大质优的农产品尽快“跑出去”,实现家庭增收。老师会以手把手实践的方式,通过直播平台推销符处村的特产——红薯。这类根茎肥厚、香甜可口的农作物,加上精美的包装便于输送,是理想的网销产品。
除了直播带货,在符莹莹小小眼睛看来,这样的方式,更是让全国各地的网友认识和了解民风淳朴的符处村最好的方式。她专心致志、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在这种难得的机会里,她大口地汲取着知识,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
符莹莹在家中写作业
母亲陈妃珍告诉我们,这段时间符莹莹的学习态度更为专注了,通过电商直播的课堂,她对家乡以外的世界似乎变得更为向往。
想要改变目前家中的生活条件,符莹莹越来越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与符婷婷类似,在过去的十天里,符处村共有35名学生接受了电商培训班的课程并成功结业。而在符处村之外,湛江那毛、茂名高州、广西田东、甘肃东乡等地方也同样有一批学员借助碧桂园打造的电商培训班平台,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提升技能,为更好地就业做准备。对于很多身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系统地学习电商理论知识、与新兴行业接轨的机会。
培训班教学现场
8月24日,经过十天的持续培训后,“符处村·碧桂园村企共建电商人才培训班”结业仪式在符处小学举行。在结业的这一天,符莹莹的母亲陈妃珍也来到教室听讲,与女儿一起体验“电商直播”课堂。对于这个半生都在桑田中劳作的妇女来说,在线直播是充满新鲜感的。在培训老师耐心地讲解下,她也走上了讲台了解如何通过直播的形式介绍商品、与观众互动。当她捧起红薯面对镜头时,词汇匮乏的她断断续续地做出了介绍,表情显得紧张却认真。
当记者问起她的课堂感受时,陈妃珍用生疏的普通话回答说:“年轻人玩的网络我都不太会,但要感谢碧桂园将电商带给符处村,让符处村的孩子、我的孩子学到新本领,非常感谢。”
24日下午,当符婷婷在结业仪式上接过结业证书时,这份证书便成为了她心中对于未来的一个美好期盼。日后,当她从高校毕业,拿着这份证书去到东莞百达连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碧桂园电商培训班合作单位),可以继续接受新的电商技能培训,还可以获得就业岗位的推荐。而在更远的未来,她要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回报父母、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领导嘉宾为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不断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大力开展电商人才等教育扶贫工程。碧桂园等不少爱心企业也不遗余力地参与到了精准扶贫工程来,结合农村需要、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以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地区提升就业能力——实现授人以渔。在湛江,碧桂园响应了“万企帮万村”的号召,对驻点重点帮扶对象——那毛村、符处村送课下乡,通过电商人才工程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鼓励村民们利用知识去改变命运,有力促进贫困村民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创业、技能致富。
如今,越来越多的“符莹莹”在碧桂园各项扶贫新策的帮助下接受了技能培训,借助名师教学、操作实践以及信息技术的力量,她们得以弥补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突破乡村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导致的知识壁垒,向着“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稳步前行。
【全媒体记者】刘稳
【通讯员】吴明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