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桃源村,原生态自然风貌与古民居相得益彰,宛若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地处梅县区东北部的桃尧镇,毗邻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辖区内山水人文优势突出。近年来,该镇立足东部绿色生态产业组团的发展定位,依托禀赋资源,撬动乡贤、村民力量,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将沿线分散的节点进行整合,串点成线,全力将桃溪村、桃源村打造成为“最美省际边界村”,助力乡村振兴。
桃溪村莲岳楼是梁亮胜先生“上山下乡”期间的寓所,周围的知青文化主题墙绘极具年代感。
深挖知青文化重温峥嵘岁月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路过醉美桃溪,倚望岁月的烤烟房”
……
焕然一新的桃溪村。
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步入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交界的桃尧镇桃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独具特色的墙绘,墙壁上知青下乡的场景活灵活现,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此外,农耕文化墙上还挂有犁耙、蓑衣、斗笠等农具,颇具田园风味。
画匠们正在制作墙绘,将农耕文化、传统文化、秀美山水搬上墙面。
再往里走,则是崭新的知青文化纪念馆,馆内分为展馆简介、知青海报文化展示墙、物品展示柜、“知青历史”主景墙、知青赞歌、知青上山下乡四个阶段、梅县知青、梁亮胜知青事迹、知青影视文化墙等多个展区,不少游客正在此参观游览,回忆那段上山下乡、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
墙壁上知青下乡的场景活灵活现,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游客在知青文化纪念馆内参观游览,回忆那段上山下乡、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
桃溪村党支部书记黄新坤介绍,2018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和古尔夫伉俪携松口68届20名老知青,回到50年前下乡插队的桃尧镇省亲,并捐资1000万元助力桃溪村美丽乡村建设事业。该村立足乡情实际,深挖桃溪村历史人文和知青文化,委托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扎实有序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同时突出乡土气息,将知青文化、产业、生态旅游融入桃溪村美丽乡村建设中,打造桃溪意境、康养胜地。
桃尧镇新建桃溪村党群服务中心(知青楼),进一步加强支部阵地建设。
“在党建引领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参与村级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目前已完成了村道路升级改造、莲岳楼修缮、桃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共厕所、沿河栈道、村标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提升等32个项目,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黄新坤说。
盘活古村资源留住乡愁记忆
桃源村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松口知青农场、鸡冠山森林公园等,还荣获“广东省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荣誉称号。
桃源深处有人家,别有风情韵味长。
在闽粤两省交界的桃尧镇,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中期的古村落,村内至今仍完整保存着百年以上历史的古民居建筑40多座,其中500年以上的有2座,与村内原生态的自然风貌相得益彰,宛若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桃源村始建于明朝中期,村内至今仍完整保存着百年以上历史的古民居建筑40多座。
这里便是“广东省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桃源村。数百年来,桃源村一直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民俗——灯会、祭祀、香花佛事、婚庆等,以及当地客家人喜闻乐见的客家山歌,730户村民生活于此怡然自得。
继述楼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基本保持完好。
“近年来,我们立足村情实际,按照突出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突出抓好‘三清三拆’打造整洁村庄、突出统筹资源抓好联动建设、突出保护客家古民居留住乡村记忆、突出保护环境持续优化生态‘五个突出’的思路,全面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桃源村党支部书记张旋说。
桃溪村农耕文化墙上挂有犁耙、蓑衣、斗笠等农具,颇具田园风味。
截至目前,桃源村全村累计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等12230平方米,改造无害化卫生户厕730户,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100%,建成农村公厕5座;累计投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500多万元,完成溪、河治理1.5公里,以及道路、步道、绿化美化等项目23个。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出门是美景,转角是公园,这里就是‘世外桃源’。”谈起村庄近年的变化,村民如数家珍。
眼下,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最美省际边界村画卷正在桃尧大地徐徐铺展。“初心一如来时路,山高路远再启程。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久久为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成为现实,全力打造最美省际边界村。”桃尧镇党委书记温育泉说。
原标题:
因地制宜巧发力 边界乡村换新颜
梅县区桃尧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最美省际边界村”
【全媒体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廖伟明
桃尧镇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