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的田间地头,已经成熟的百合等待着收获。
因地理位置偏远,龙山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孕育出了优质的龙山百合。在当地政府和国家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龙山百合得到快速发展。
“百合之乡”——龙山县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卷丹百合产区之一,常年种植百合达10万余亩,年均产值10亿元,占到了全国规模的五分之一。同时,百合产业也已成为龙山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5万人,人均增收4000元,通过种植百合而脱贫。
龙山百合
得天独厚
龙山百合产业成脱贫支柱
龙山县,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和边远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县;在2014年的时候,还有240个贫困村、11.3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19.45%。
据了解,环山群抱的龙山县不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光热雨同季,而且县内由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酸性土壤和含硒元素为优质百合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也造就了龙山百合的独特品质。
龙山百合
“龙山百合属于卷丹百合,口感独特,总磷脂和总皂苷元含量很高,独特的生物碱和硒元素的药用及保健功能尤为出众。”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明军告诉记者,也正因如此,随着百合的保健作用为人所知,百合在市场上也广受欢迎。
龙山百合产业协会副会长、龙邦农业公司负责人杨春介绍,因品质优良,龙山县的鲜百合、干片主销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并辐射华东、华南、西南等全国20余个大中城市,其中仅在上海江桥市场,龙山百合的市场占有率(同类品种)达98%左右;
而作为药材,百合干片主销成都荷花池、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广州清平等中药材市场,市场占有率(同类品种)达80%左右。
龙山百合的发展少不了当地政府和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的帮扶。据了解,龙山县在上世纪80年代便将百合作为新的经济支柱予以扶持,并在1998年成立百合生产办公室,与新建立的外资外援项目办合署办公,支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百合产业。
随后,百合办会同县科技局、农业局开展百合高产、稳产科研;通过深入宣传培训、典型示范、与其他农业产业效益比较等,引导鼓励贫困户发展百合产业;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也牵头成立了龙山百合专家服务团,建设示范基地,推动完善龙山百合良种繁育体系......龙山百合得到迅速发展。
到2020年,龙山百合年均种植超10万亩,预计产值10亿元,龙山百合产业已成为龙山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5万人,人均增收4000元,许多农民因种植百合而脱贫。
700万加持
助力龙山百合安全用种
“龙山百合使用的依旧是第一代品种“卷丹百合”,种植户一般使用自留种,而这很容易出现品种退化、种子病毒积累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百合的品质和产量。百合亩产已从刚引进时的6000斤降到了现在的2000多斤。”明军告诉记者,脱毒复壮百合种势在必行。
为促进龙山百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助力龙山百合安全用种。
据了解,2018年农业农村部下达《2018年种养良种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央支持692万中央资金开展国家龙山百合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支持龙山百合种苗基地建设,着力推广百合组培脱毒苗,不断提高百合产量和品质,逐步解决县内用种问题。
种业司还积极发挥专家服务团作用,推动完善龙山百合良种繁育体系,进而切实提升百合品质和市场价值。
记者了解到,在种业司的统筹安排下,于2019年牵头成立了种业管理司龙山百合专家服务团,协助当地提升龙山百合良种繁育水平。今年6月11日-15日,服务团前往龙山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现场指导解决新品种生长以及龙山百合脱毒基地温室、组培室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等问题。
此外,服务团还召开了“百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培训会”,解答种植户提出的雨季防护措施、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同时,由种业司支持的示范基地已对全县百合种植户提供全天候开放式的指导服务。
“国家龙山百合良种繁育项目和龙山百合专家服务团的支持,对促进龙山百合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军表示,升级用种,培育推广新品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办法。
据了解,明军与自己所在的百合科研团队培育了“京鹤”“丹蝶”“京彩”“京鸥”等多个品种获得登记,并在龙山县进行了示范种植,在品质和产量上都要优于传统品种,这为龙山百合的用种升级做好了储备。
产业链融合
打响“龙山百合”品牌
近年来,龙山百合发展红红火火,却也出现了农户盲目扩种、现有市场逐渐饱和、市场价格波动等诸多问题,百合价格曾一落千丈。据了解,受到冲击的龙山百合,不少散户甚至放弃百合种植了。
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从产业融合入手。
明军认为,百合产业化精准扶贫在未来的几年内就是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为一体的产业化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贫困农民转移就业,进而实现精准脱贫与百合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石牌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
据了解,为规范种植生产,龙山县总结出一套适宜当地环境的百合栽培技术,形成地方标准加以推广;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在县内百合主产区石牌镇、洗洛镇试建万亩百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和千亩百合精品园等,提高百合品质。
在加工方面,龙山县不断提升全县百合加工水平和规模。
目前,龙山县拥有百合干片加工烘烤房400余栋、百合保鲜库40余座;拥有规模不等的百合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5家,研制开发出了百合精粉、百合面条、百合酒、百合饮料等一系列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高附加值产品。
龙山百合销售市场更是遍及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
“在龙山,我们只发展了百合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没有发展观赏产业。”作为百合产业的新生力量,印家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小龙在努力通过种植观赏百合,与龙山县的生态旅游观光相结合,切实将百合种植、生产加工与观赏旅游相融合,提升龙山百合的附属价值。
印家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百合基地
随着龙山县百合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龙山百合”品牌含金量不断提升。2009年,龙山县获得“龙山百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龙山百合”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7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并在2018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龙山百合”品牌影响力已逐渐走向全国。
“在农业农村部的帮扶和政策支持下,龙山百合产业的春天到了。”谈及下一步百合产业发展,龙山县相关领导表示,一方面要紧抓标准化种植园区建设,狠抓科技支撑,加强百合产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需狠抓品牌建设,延伸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提高龙山百合附加值。
你我一起努力,定能让“龙山百合”这张名片更加闪亮。
作者丨李少泽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