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水稻无人农场的首批大米“上线”啦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华南农业大学水稻无人农场的首批大米“上线”啦

上午10时许,无人驾驶收获机“大红”从机库开出,缓缓驶往水稻无人农场,无人驾驶运粮车“小红”紧随其后。进入田块后,“大红”沿着预设路线开始收割水稻,很快就把粮仓装满了;“小红”闻讯前来,从“大红”自动伸出的卸粮筒中接过新鲜的稻谷。

无人农场出产的大米

30日上午,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研科学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及其团队开展的无人农场试验迎来收获作业。

罗锡文介绍,该无人农场已经实现“耕种管收”全程全面机械化,将作业人员从繁重的驾驶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未来,该项技术有望被推广至全国。

罗锡文院士在讲解无人农场概念

旋耕机收获机都懂得“自己回家”

在基地中,一包包真空包装的“无人农场大米”被码放整齐,反射出诱人的光芒。这是华农水稻无人农场产出的首批大米。经五点取样法测算,无人农场的水稻亩产量约为558.6公斤。

这批大米完全由无人驾驶的农机进行耕、种、管、收,属国内首次。

5月上旬,无人驾驶旋耕机“小蓝”完成土地耕整,无人驾驶水稻旱直播机进行水稻直播;随后的几个月里,由无人驾驶高地隙喷雾机“小绿”对水稻喷施农药,由无人驾驶飞机进行农药喷施和变量施肥等必要的田间管理作业;8月30日,由无人驾驶收获机和无人驾驶运粮车协同完成收获作业。

完成作业后,小蓝、小绿、大红、小红等都能沿着来时的路,轻松回到自己的“家”。

罗锡文介绍,无人农场有五个特点,分别是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无人农场自主作业技术将作业人员从繁重的驾驶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

从2004年开始,罗锡文团队开展了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了导航定位、路径跟踪、电液转向、电机转向、速度线控、机具操控、自动避障、主从导航、车载终端和系统集成十大关键技术,先后研制出无人驾驶旋耕机、无人驾驶播种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驾驶高地隙宽幅喷雾机和无人驾驶收获机等农机设备。

机库中的无人驾驶农机

上海、山东等地确定逾万亩合作计划

省心又省力的“无人农场”,目前是否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罗锡文认为,无人农场的大范围推广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基础设施要好,农田的水网、路网、电网、通讯信号等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二是田地规模要够大,要把面积小、零散分布的土地有效整合,实现‘短变长’‘弯变直’‘窄变宽’”。

“现阶段应该还是以试验效果、为农民提供示范为主,之后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再逐步推广。”罗锡文表示,2016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5.2%,而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80年代已相继实现全面机械化。

目前,罗锡文团队研发的各项成果总体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水田自动导航作业和主从导航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满足旱地或水田耕整、种植、植保和收获等环节精准作业需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现代农业智慧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过几个月邀请大家来赏花!”罗锡文笑着透露,完成水稻无人农场的首轮试验后,这个地块将在11月开展油菜无人农场的试验。今年10月,该团队还计划在佛山市三水区建设一个花生无人农场。

除此之外,团队已经与上海、山东等地初步确定合作意向,计划试验种植面积逾万亩。

【记者】钟哲 实习生 梁嘉颖

【通讯员】方玮

编辑 陈明诗
校对 吴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