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线上家长会第三季
“开学综合征”,相信家长、老师们对这个名词都不陌生,一般指长假过后,面临开学,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具有相同特征的行为,在昨晚由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推出的“全市中小学同开一场家长会(第三季)”上,两位受邀嘉宾为家长分析了开学“开学综合征”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上学磨蹭拖拉等。而这也是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这需要父母理解和科学看待。新学期开学在即,面对孩子开学,家长还需要做哪些准备,接下来南方+记者将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对家长会进行复盘。首先,带着家长一起了解在新学期衔接和调适中,哪些类型的孩子更应该受到关注。
东莞市家庭教育名师培养对象、心理健康高级教师、大岭山镇向东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黄碧娥通过教学实践、问卷调查,总结了有五类学生是“开学综合征”的易感人群,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心理呵护和指导。
一类是自理能力差、依赖心重、解决问题能力弱的孩子;第二类是不善与人交往或受到过校园欺凌的孩子;第三类是假期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第四类是学习成绩差,经常被家长、老师批评的孩子;第五类是过于追求完美学业的优秀学生。
现场,黄碧娥老师继续为家长支招,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努力做到“三到”:
1.到心中有准备。家长的学习要走在孩子身心发展的前面,就像今晚一样,大家在这里听课学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策略;
2.做到眼中有光。永远看见孩子的优点和希望,例如虽然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很会关心孝敬父母,很热爱劳动,主动挖掘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点、兴趣特长,帮助他找到学习以外的自信支点。
3.做到口中有德,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说积极温暖有希望的话。例如,每天孩子上学时,父母坚持说一句简单的话:儿子或女儿,爸爸妈妈爱你!给到孩子的就会是一整天的力量和幸福感。
“正如人的身体会有小感冒或出现较严重的疾病,心理也一样会有小感冒变化。“黄碧娥老师建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不适应程度严重偏离了大部分孩子,或者发现孩子有明显的异常,例如:长时间情绪很低落或失控、不愿意出门,或者突然说一些奇怪的话、做一些奇怪的事,父母首先要冷静,并及时主动寻求心理老师或社会心理服务的帮助,帮助孩子渡过这个困难的阶段。
她强调,父母一定要强化自己是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培养孩子遇到问题主动向父母、老师等求助的能力。
明天,南方+继续为大家复盘,一起看看不同学段的孩子开学衔接调适各有什么不同,并附家长操作“方法论”,欢迎关注。
【记者】黄婷
【摄影】孙俊杰
【视频】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