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鹤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加大投入为我院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包括DSA、核磁共振MR、128层CT、乳腺钼靶机、口腔CT等等,使我院综合服务能力尤其是影像诊断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自引进128层CT以来,鹤山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所开展的冠脉血管CTA技术显示出强大的功能,以快速、高效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心脏扫描的精准度和检查的成功率,为心血管病筛查和诊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更好地满足了鹤山市民的就医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冠脉CTA?
人的心脏就像一栋双层别墅,分别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通往心脏则有两条大路,一条是左冠状动脉,一条是右冠状动脉。房子年久失修,不外乎是通往房子的大路,或者是房子的内外部出了问题,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心脏疾病。
心脏的形状如同一个倒置的圆锥形,位于头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就像一顶皇冠,它与冠状静脉形成冠状系统,负责给心脏提供营养物质。
但是通往别墅的路上总有一些又黄又油腻的“路障”,它们主要由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组成,虽然有“环卫工人”巨噬细胞负责清理,也有“维修工人”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日夜修补,但由于它们毫无节制地生长,在冠状动脉里三五成团,四处搞破坏,就形成了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成分和炎性物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外观像小米粥样的斑块)。
“路障”体积越大,通道就变得越发狭窄,甚至堵塞,营养物质通过时的速度就会变缓,导致营养物质无法准时送达心脏,心脏功能受损,慢慢演变成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同时会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因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称作“缺血性心脏病”。
这个时候为了确诊是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我院影像中心的冠脉CTA检查就派上了用场。
科普时间
什么是冠状动脉CTA?
冠状动脉CTA是一种冠状动脉的无创检查,其检查的主要原理是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迅速打入冠状动脉血管内,再使用螺旋CT快速多层扫描和图象重建技术生成冠状动脉图象,能基本了解冠脉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
冠状动脉CTA有什么优势?
1.无创、快速、准确,且无侵入性操作,其风险更小。
2.对于测量冠脉钙化斑块体积、分析斑块的成分(软斑或硬斑)、了解冠脉管壁及冠脉外情况、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冠脉起源、走行和发育异常等具有优势。
3.费用低,安全性高,副作用和辐射量相比冠脉造影会更少。
冠状动脉CTA有什么缺点?
1.对心率和操作重建要求更高;
2.受血管钙化情况影响较大;
3.因为是静态图像,所以不能评价血流情况及其流动方向。
冠状动脉CTA适应人群?
1.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高危人群。
2.原因不明胸痛或劳累后心绞痛者。
3.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考虑心肌缺血者。
4.无症状而心电图异常,负荷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者。
5.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随访。
6.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如夹层、壁内血肿的诊断与复查。
7.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主要考虑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
8.小儿心梗、心脏扩大、左心衰竭,怀疑先心者,心功能评价,心脏各类肿瘤检测等。
关于影像中心
鹤山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是鹤山市规模较大、开展检查项目齐全、技术力量较雄厚的科室。科室现有工作人员26人,是一支技术全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技师1名,中级职称人员2名,硕士研究生1名。省级学会委员3人;江门市学会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2人;影像中心配备有西门子1.5T磁共振、联影uCT760 128层螺旋CT、GE血管造影机(DSA)、东芝16排螺旋CT、富士全数字化平板乳腺钼靶机、Soredex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岛津DR机、锐珂移动式摄影X射线机、富士CR机、日立800MA胃肠造影X线机等多台影像设备。
我院影像中心已熟练掌握并开展冠脉CTA,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指导。欢迎有需要的市民前来咨询检查,我们将竭诚为您解决心头之患!
咨询电话:8830505
专家介绍
滕录霞
主任医师,影像中心主任,鹤山名医,鹤山市市管专家和拔尖人才,影像硕士研究生,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
主要从事X线、CT、MR等医学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工作。广东省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门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门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市局级科研立项2项:主持江门市卫生局、科技局科研立项;参与各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厅、市级科研成果奖4项;作为主编、副主编、编者出版专著3部;参与发表论文27篇。
擅长:肺部结节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肺部感染性疾病影像诊断与研究;胃肠道肿瘤X线、CT及MR影像学检查与诊断;消化腺疾病X线、CT及MR影像学检查与诊断,尤其是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黄祥辉
主任医师,放射科副主任,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
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分会委员、江门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从事放射诊断工作20余年,技术精湛,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传统放射诊断及CT、MR诊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先后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进修学习。善于总结经验,积极开展新技术,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获江门市卫生局科学研究立项项目一项,获江门市科技进步奖,江门市优秀论文各一篇。
擅长:全身各系统的损伤、炎症及占位性病变的放射诊断与鉴别诊断。
张远鸿
主任医师,医院党委委员,CT室副主任,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胸部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学影像系,从事CT诊断工作10多年。2005年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影像诊断。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江门市科技局、卫生局科研立项各一项,获得鹤山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篇。
擅长:全身各部位疾病的影像诊断,能较好地解决本专业的疑难病例的诊断问题,具有丰富的影像诊断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
陈雄钊
放射技术副主任技师,放射诊断主治医师。
2001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专业,从事影像技术及诊断10余年,熟识CT、MR、DSA等各种大型设备的应用。曾在大型三甲医院工作10年,2016年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进修放射介入治疗。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江门市卫生局科研立项两项。
擅长:颅脑及心脏的血管成像技术,对CT、MR的影像诊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开展在CT引导下定位穿刺活检,并积累一定的介入治疗的经验。
骆玉辉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影像专业,从事影像诊断10余年。201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开展新技术,善于总结经验,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获江门市卫生局科研立项及江门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立项各1次。
擅长:全身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
冯均良
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从事影像诊断工作10年。2020年在粤北人民医院放射科进修学习冠脉CTA等全身血管CTA诊断。积极开展新技术,善于总结经验。主持开展江门市卫生局科研立项一项,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篇。
擅长:全身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
吕剑宁
影像技师
毕业于三峡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影像技术30年,熟悉掌握DR、CT、MR等各种大型影像设备的操作,1992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修学习CT技术,积极学习并熟悉掌握其技术。
擅长:CT及磁共振技术,尤其是头颈部CTA、冠脉CTA、磁共振波普及血流成像。
李秀卿
影像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5年余。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进修学习;积极开展新技术,善于总结经验,曾参与国家级及省级学术期刊的论文发表。
擅长:全身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
钟静雯
影像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医学影像诊断专业,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5年余。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进修学习;积极开展新技术,善于总结经验,曾参与国家级及省级学术期刊的论文发表。
擅长:全身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特别是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定的影像诊断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刘米月
影像技师
熟悉掌握DR、CT、MR和乳腺钼靶等各种大型影像设备的操作,遇事沉着冷静,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能灵活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特发情况。熟悉了解影像中心的工作流程,熟悉掌握医学影像的相关诊断理论知识及应用技术。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进修学习乳腺钼靶的操作,积极学习并熟悉掌握新技术。
许嘉慧
影像技师
熟悉掌握DR、CT、MR和乳腺钼靶等各种大型影像设备的操作,熟悉了解影像中心的工作流程,熟悉掌握规范的技术操作,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进修学习乳腺钼靶的操作,积极学习并熟悉掌握新技术。
樊炯麟
影像技师
熟悉掌握DR、CT、MR等各种大型影像设备的操作,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2020年在韶关粤北人民医院影像科进修学习冠脉CTA技术,积极学习并熟悉掌握其技术。
擅长:头颈CTA、肺动脉CTA、冠脉CTA及双下肢CTA等技术。
供稿 影像中心 许嘉慧
审核编辑 宣教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