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扬州出了一群“怪才”,
他们能书、能印、能画、能写,
他们的作品博采众长,又“离经叛道”。
“扬州八怪”到底有多“怪”?来广州艺博院看看便知!
8月28日,由辽宁省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联袂主办的“领异标新——清代扬州画派精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开幕。
展览现场
看点1 “扬州八怪”弯道超车正统画派
清代画坛,以“仿古”为特点的正统派大行其道,但后继者中鲜有杰出人才,作品陈陈相因,乏味无趣,反而让宣扬个性的扬州画派弯道超车,以其独特的风格让人们耳目一新。
正统画派山水VS扬州画派山水
扬州画派以“领异标新”为意趣,不受正统派主流画风的束缚,各自创格,或古拙天真,或奇崛狂放,或秀润超脱,或纵横驰骋。正是他们的艺术疏离于主流的审美趣味,风格怪诞狂放,隐含着对个性解放的精神追求,与时俗不同,因此被时人以“怪”称之。
“‘扬州八怪’这个称号起初是含有贬义的,是在抨击扬州画派‘偏离正统’。” 展览策展人、广州艺术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陈志云告诉观众,但没想到随着诸多名家诞生,扬州画派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上升,以至于清代末期许多画大写意的画家,基本上都受他们的影响。
正统派书法VS扬州画派书法
“正统画派以静为美,但扬州画派的作品用笔跌宕起伏,充满动感。这一静一动之间,是两者画风上非常明显的差异。” 陈志云以李鱓的《稻鱼图》为例介绍扬州画派的过人之处。
《稻鱼图》仅用寥寥几笔,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鱼儿戏水的灵动,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笔墨的“动感”。“这张画的用笔非常淋漓放纵,在很多扬州画派画家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这种‘纵横气’。”陈志云说。
李鱓《稻鱼图》
看点2 展品超六成为一、二级文物
这次展览,广州艺博院联合了古书画藏品资源的辽宁省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为羊城观众带来了扬州画派书画精品共计126件(实物230件)。展品之多,需分两期展出,首轮展品共79件(套),10月22日之后将更换其中49件(套)。所以,这是一场绝对值得“二刷”的展览。
汪士慎 《墨梅图轴》
小南了解到,此次展品有不少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占了展品总数的67%。其中李葂、杨法、陈撰等画家存世作品非常少,非常难得一见。其中金农《花卉图册》等多件珍贵文物亦是首次展出,为观众带来全面观摩扬州画派艺术的难得体验。
罗聘 兰竹图册
这件罗聘所绘的《兰竹图册》便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的一级文物。罗聘是“扬州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有“画无不工”的美誉。这本《兰竹图册》便汇集了罗聘与其学生12张绘竹图,有的画竹受风吹拂,有的画竹节节生长,形态各异。
小南如果是艺术生的话,必定要好好学习一下这本“画竹教科书”。
看点3 被“带歪”的岭南画派
扬州画派的画风不仅停留在扬州,还南下影响了岭南地区的艺术风格。
这次展览设置了一个独立展厅,从丰富的本土艺术收藏中精选出受到扬州画派影响的岭南画家作品一同展示,从另一个角度探讨扬州画派对于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黄慎、华嵒两位画家的作品画作就影响了不少岭南画派的人物画家。临摹华嵒的作品一时还成为很多岭南画家学习花鸟画的入门途径。
其中,清代顺德画家苏六朋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别的人物画家不同的是,别人画佳人才子,他画秃头瞎子。
苏六朋《二瞎图轴》局部
将笔端伸到社会现实中不和谐的一面,以辛辣之笔勾勒生活的真实,正是苏六朋的兴趣所在。比如这张《二瞎图轴》,就以极其夸张的幽默笔法在尺素中刻画出两个瞎子自得意满的神态。
现场也展出了苏六朋相对“正统”的人物画,画中人物风度翩翩,表情风轻云淡,确实优雅好看,却无论如何比不上他笔下的市井人物来得真实震撼。
本次展出的230件实物,件件背后都有或甜或苦的故事。有些朋友可能会担心无法看懂这些作品,不用着急,广州艺术博物院为了本次展览针对不同观众群体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公教活动,让观众能够“沉浸式”解读这些展品。
第一场专家导览8月29日(星期六)上午10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微信公众号上进行预约。
【记者】杨逸 实习生 孙羽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