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 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高等教育采访实践活动来了

南方+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不少中小学生将化身小记者,走进不同领域、行业,近距离探寻深圳40年发展巨变、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用自己的亲身行动为深圳40年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小记者“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系列活动由深圳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发起、举办。

今天(8月28日)第十二期“走读深圳 看40年巨变”课程,将带领小记者们走进南方科技大学,参观校园并与教授交流互动,近距离体验南科大办学特色,感受深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深圳通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南方科技大学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办、成长起来的一所的公办创新型大学。

 南科大。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南科大。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2007年,深圳坚定决心创办南科大,着力打造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2010年12月2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办南方科技大学。

2012年4月,南科大正式获批“去筹转正”。

2020年,南科大即将迎来十周年校庆。

创校十年来,南科大入选了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六个学科进入重点学科。

在多个国际排行榜上表现亮眼——在2020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第8位,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内地第14,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创校50年以内)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排中国内地第1、全球第47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学科已快速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


14:00

集合啦!

14时,29名深圳中小学生在南方科技大学1号门集合,进行抽签分组。

小记者们按照南科大书院名称分为四组,配戴上了四种不同颜色的定制胸章。


14:10

在南科大校团委的支持下,来自南科大致新、致仁、树礼、树德四个书院的学生代表,将带领小记者们,分为四组开展活动。

在短暂的自我介绍和“破冰”环节之后,小记者们登上电瓶车,开启了“车游南科大”之旅。


14:18

南科大校园坐落于大沙河畔,塘朗山下。校园环境优美,九水一山。

大沙河位于南科大南面,横贯整个大学城区,最终流入深圳湾。

游校园之旅按照如下路线展开:

大沙河生态长廊→行政楼→图书馆(合影)→风雨操场→专家公寓→松禾体育场→创园→荔园→学生宿舍→创园9栋海洋系


14:20

图书馆门前,小记者们在南科大校名石前合影。


14:25

南科大琳恩图书馆位于行政楼的北侧,由香港慈善家匿名捐赠两千万港元所冠名。

截至2019年6月,馆内藏书容量已达24万余册(中文近18万册,外文6万册)。

琳恩图书馆是2013年开始启用的一幢现代感强、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

据了解,南科大在2020年将增加两个图书馆,新增面积为10000平方米,琳恩图书馆为一号馆,学校二期建设还有二号和三号图书馆。


14:38

现在,小记者们来到了创园。

创园是南科大的产业孵化基地,是学校为老师和学生创办的企业提供的场所。

南科大学生和小记者们正进行火热交谈,南科大哥哥姐姐们向介绍南科大各院系和专业设置,了解小记者们的学习兴趣和志愿方向。


15:20

接下来,小记者们来到南科大海洋系实验室参观。

南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系2015年7月创办成立。

目前,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已获批了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已获批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分部和三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发改委资助建设的深圳海底地震仪设备与技术工程实验室和深圳海洋油气钻采装备与管缆工程实验室;

深圳市科创委资助的深圳市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

依托深圳市的优势和近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南科大海洋系致力于五年内将南科大海洋学科建设成国际知名的海洋科学和工程研究。

利用大鹏新区提供黄金海岸线的机会,海洋系还将建造南科大码头和海洋科学实验室,为我国深海科考航次准备提供岸基平台。


15:30

现在来到小记者采访实践环节:

滚动 | 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高等教育采访实践活动来了

深圳育才二中初二年级学生孙嬿茜对南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张传伦教授进行提问。

小记者:海洋系是学什么的?南科大海洋系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传伦:

海洋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对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的学科,教授与海洋和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

我们常说,学海洋的人要有像海一样的胸怀去拥抱世界,海洋学科正是一门需要将化学、生物、物理的知识和海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南科大海洋系带有南科大本身的特色和优点——敢闯敢试,勇于挑战该领域目前还有待突破的瓶颈,把科学、技术、工程三者结合起来。

张传伦表示,深圳正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希望小记者们关注海洋、多多学习了解海洋知识。


【小记者对话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

滚动 | 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高等教育采访实践活动来了

小记者:40年来,您认为深圳高等教育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李凤亮:大学和城市是密切互动的关系。城市是大学的依托,大学办得好,也会成为城市的名片。一流大学和一流城市应该形成密切互动的关系。

深圳高等教育一直随着特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快速进步。有一种说法是,城市间综合实力的比拼,早期是比拼经济、比拼产业,到了一定程度比拼科技,再则是比拼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最后比拼的是软实力,也就是文化和教育。

在李凤亮看来,40年来,深圳高等教育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其过程呈现几个变化特点:

(1)体量增大。从早期的只有一所大学,到现在全市有14所高校。按照规划,全市还将发展到20所左右的高校。一批高校的建立也将吸引一批优秀的学子,在不远的将来,预计深圳将有20万高校在校生,如果他们留在深圳,将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2)品类丰富。深圳既有传统的综合性大学,如深圳大学,也有创新型高校,如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还有国内高校在深圳建立的校区,还引进了国际高校资源合作办学,如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

可以说,深圳将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模式都做了一些创新的探索,这些探索都是难能可贵的“深圳经验”。

(3)功能增强。我们明显地看到,深圳高校的发展和城市科技的发展、产业的创新、城市品牌和影响力的提升是十分一致的。

(4)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潜力巨大。当前,借助着城市的区位优势、历史机遇、人才集聚等有利条件,深圳高等教育正来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俱佳的发展阶段。

2、小记者:南科大是一所怎样的大学?您认为它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李凤亮:南科大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在深圳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同时,我们也将迎来建校十周年。

在我看来,南科大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立足前沿和创新发展,走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质量”。


16:00

接下来,松禾体育场上,小记者们体验“水火箭”制作,并分组进行比赛。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是利用质量比和气压作用而设计的玩具,同时是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典型的案例之一。

小记者们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


16:40

松禾体育场是南科大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的主要场地,这里包括松禾田径场和润杨体育馆。

润阳体育馆里涵盖了羽毛球场、健身房、舞蹈房等,也是南科大重大校级活动的举办地,比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跨年晚会、大型音乐会、运动会等都在这里举行。


17:00

现在小记者们来到了南科大教职工活动中心。教工中心是一个长约18米,宽约15米的厅堂场所,是开展小型舞会,音乐会,还有各种艺术课堂的场所。

在南科大学生社团的哥哥姐姐们的带领下,小记者们正分为四组进行不同主题的手工制作,

深入体验南科大校内的“三创文化”(创新、创知、创业)。

在南科大非遗社指导老师刘期培的指导下,一节别开生面的手工课正在进行中。蝴蝶、兔子、月亮、花等多种剪纸图案在小记者们的剪刀下诞生。

面对大多是初次体验剪纸的孩子们,从事剪纸剪影艺术已40余年的刘期培表示,他希望通过这次简单的创作,提高小记者的动手能力,同时提升小记者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跟随咖啡社咖啡师,小记者们正在学习认识咖啡豆、咖啡果学习、了解如何制作一杯手磨咖啡,通过咖啡豆研磨、注水冲咖啡,伴随着咖啡豆的清香,一杯杯由小记者们亲手制作的热腾腾的咖啡正在出炉。

在科普社成员的指导下,小记者们正在制作活性碳科学净水装置,通过净水实验,了解水的性质,培养科学兴趣。

在3D打印社的同学的指导下,小记者们正在使用以彩色的聚乳酸为材料的3D打印笔,通过描摹图纸,雕刻出制作眼镜、愤怒的小鸟、海绵宝宝等3D打印作品。


17:50

“质量尚好,价格好说,清仓大甩卖!”

现在小记者们正在专家公寓门前进行义卖,为自己的作品卖力吆喝。出摊的商品包括小记者们亲手制作的曲奇饼、咖啡、手工净水器、剪纸绘画、3D打印作品等。


不知不觉,今天的活动来到了尾声。现场,小记者们坐在一起,对今天的活动进行总结和颁奖。

“水火箭”比赛中的获胜者——致仁书院队,和在模拟义卖会中以295元收益获胜的树礼书院队,都获得了精美的奖状和礼品。折叠贺卡、小狮子玩偶、钥匙扣……在场所有小记者们都收到了来自书院的纪念品,收获满满。


特别鸣谢:

南方科技大学校团委、深圳市南科大财经科技研究院、深圳市南科明之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撰文】刘越亚

【摄影】实习生 谷政宇

【统筹】孙颖

编辑 文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