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考出清华学子,东莞这个社区崇文重教结成果

南方+ 记者

自从8月23日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东城温塘社区的袁振钊家里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客人,村里的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前来“取经”,顺便观摩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希望以此激励小孩以袁振钊为榜样,发奋学习。

据了解,土生土长的温塘社区学子袁振钊,今年以695分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也是继去年该社区另一位学子袁百漮以679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温塘社区连续2年有学生考进清华大学。

“学霸”分享激励社区子弟前行

2019年,袁百漮以679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温塘社区专门举办了分享会,让袁百漮跟社区的弟弟妹妹们分享“学习经”,当时准备升高三的袁振钊便是其中一个。

“从高二的成绩来看,我还没达到清华的标准,但是跟袁百漮学长交流学习方法后,就立志要冲清华大学,跟学长成为校友。”袁振钊告诉记者,学长的经验分享和指点支持,让自己更增添了信心,加上高三一年的努力,自己在考场上充分发挥,终于如愿实现了考上清华的目标。“我报了电子信息专业,希望以后从事高科技事业,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袁百漮、袁振钊的逐梦清华故事,一直激励着温塘社区的莘莘学子们,也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一个地方连续两年考出清华学子,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

据了解,立村于北宋(993年)的温塘社区,至今有1027年历史,是历史文化悠久、人口众多的革命老村,当地崇文重教的良好乡风和家风,由来已久。《温塘村志》记载,温塘历史上出过50多名进士,近代还出过一名北京大学高才生——袁振英,他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

坚持弘扬尊师重教风尚的温塘,十几年来,每逢每年教师节,社区两委干部都会到辖区内公办学校探望慰问在教育一线的老师,组织辖区两所学校教职工、退休老师到社区开展联谊和交流,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提高教师的归属感。每逢每年六一儿童节,到公办学校探望慰问,向学生送上节日的问候和节日小礼品。

同时,不断推动粤剧、醒狮等传统社区文化进学校,谋划建设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粤剧、醒狮、书法、绘画等公益培训,活跃社区文化氛围。

10年发放奖学金约510万元

按照传统,和去年奖励袁百漮一样,温塘社区今年也将在入学前为袁振钊举办一个颁奖礼并发放奖励金,同时还会以光荣榜的形式表扬及奖励社区考上本科的其他学子。

“十年来社区共向约600名优秀学子,发放约510万元奖学金。”温塘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0年开始,温塘社区为了提高温塘学生读书积极性,为温塘今后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制定并通过了社区奖学方案。根据“方案”,社区对考取北大、清华的社区学子将奖励20万元,考取国家重点本科(第一批本科,以国家当年公布的分数线为准)的奖励2万元,考取第二批本科的奖励5千元。

榜样的力量和奖金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不仅能有效激励社区学子奋发学习、立志成才,也更让子弟们感受到家乡父老的关心与期盼。许多温塘学子纷纷表示“以袁百漮、袁振钊为榜样,继续努力,将来为家乡为国家积极做贡献。”

【记者】刘远忠

编辑 于羽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