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
锋利坚韧,可穿透盔甲
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兵器
随着时代的发展
武器不断升级换代
刀剑早以远离了大众视野
然而,在台山
有一位匠人热衷铸剑
花费30多年时间研究
成功打造出多把刀剑
走进水步一个专设的陈列室
这些在中国铸造史上
曾赫赫有名的刀剑仿制品
展示出中国古代刀剑的魅力
这些刀剑的铸造者,都是台山非遗传承人陈再荣。30多年来,他利用自己学习、领悟的中国传统铸剑技艺,按照古籍记载,成功打造出多把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刀剑,并把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相融合,醉心于打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家刀。
壹
铸剑:千锤百炼打造历代名刀剑
阅读武侠小说,听白胡子老爷爷讲三国、水浒、岳飞抗金的故事,看老家铸铁匠人工作。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出生于湖南岳阳的陈再荣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对刀剑有着独特的感情。
“我是家里最小的,在我几岁大时。有一天,我躺在床上,看着从破屋顶透进来的阳光,就感觉那是一把把利剑发出的光芒。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将来自己要铸一把剑出来。”陈再荣说。
为了儿时的梦想,16岁的陈再荣就开始跟岳阳最出名的铁匠学习打铁。到了20岁时,他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铁匠。
“铸铁是铸剑的基础,基础打牢了才能铸一把好剑。”陈再荣说。“在做学徒的时候,我除了干活,也偷偷研究剑。有天我和师父收了一件朽烂的古兵器,只有一截,我们把它磨了出来,是有花纹的。我就反复研究花纹的形成,后来在师父的指点下,掌握了这项技艺。”
上世纪90年代末,陈再荣来到台山打工。“因为自己懂技术,所以到这台山五金厂做技术师傅,还做过厂长,收入还不错。”他说。“有了积蓄,我就开始买书本研究、学习铸剑技术。青铜铸造术比较困难,所以刚开始我也只是利用工作之余,自己找钢材试验。”后来,陈再荣自己开店做生意, 他把更多的时间和资金用到铸剑试验上来。
“铸剑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陈再荣说。“木料要找黄花梨木和紫檀木,碳钢材料要用5种,熔炉要自己设计、自己制造。”
为了铸剑,陈再荣把20多万元积蓄几乎全用到铸剑材料等上。终于,他按照古法纯手工造成了第一把青铜剑——越王勾践剑仿制品。
近年来,陈再荣又陆续以纯手工仿造出汉环首刀、唐刀、明刀、清刀等中国铸造史上曾赫赫有名的刀剑。他打造的清三星剑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省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广东(江门)振兴传统工艺推介活动“金榕奖”。
2018年
传统铸剑技艺被列入
台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再荣也成为代表性传承人
贰
传承: “磨刀”“论刀”到“传刀”
成为传统铸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后,陈再荣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能让传统技艺和现代需求相结合,找到新的出路,他一直在思索。
一次机缘巧合下,陈再荣结识了拿铁铁器创始人邱小锋。邱小锋原本在一家大型企业做高管,他有一个梦想,希望锻造一套让国人合手自信的高品质中华家刀。陈再荣说,“邱小锋和我一样,有一种情怀。”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陈再荣受邀成为拿铁铁器首席刀匠,将传统铸剑智慧融入到拿铁铁器中华家刀的锻造中,而邱小锋也成为他的徒弟。
为了打造让国人合手自信的中华家刀,他们花费3年时间“磨刀”,打造出家用文武双刀。之后,他们又用了3年时间“论刀”,在用户体验中不断改良产品。“现在,我们进入了‘传刀’阶段。”邱小锋说。“希望通过3到4年时间,让更多的国人接触、体验到优秀的中国传统制造产品与文化。”
事实上,利用传统技艺做一把刀并非易事。对于陈再荣打出来的菜刀,两年前,邱小锋曾提了一句“这菜刀如果不生锈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再荣当时已经在研究不生锈夹钢刀。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了。“为了造出不生锈的刀,我自己设计了青铜炉,这是我的独门技艺。”陈再荣说。
叁
守护:最难舍的是铸剑精神
陈再荣成铸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后,不少人登门拜访,寻求与他合作,甚至有商业机构直接开出大合同,让他到景区建立生产作坊,将铸剑技艺展示给游客,并以此吸引人气,但都被陈再荣一一拒绝了。
“我是个手艺人,不在乎东西卖多少钱。要想发财,我就不干这事了。一项传承了千年的技艺,更应尽力守护、传承好,这也是责任!”陈再荣说。“还有就是不舍中国古代匠人的那种精神,认真、敬业、执著、创新。”
陈再荣经常晚上啥都不做,把炉烧开,就拿着一块材料发呆,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有人说我是怪人,但是不能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就不可能把这件事做好做精。”
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是陈再荣仍每天在坚持学习,坚持提升技艺。
和印象中的“打铁佬”不同,陈再荣烧炉打铁从来都是身着白色上衣。一套流程下来,衣服没有半点灰黑。“打铁人为什么一定要穿深色的衣服?打铁人为什么一定要给人脏兮兮的样子?”他说。“铸剑和打铁一样,是一种追求,淬火人生,并不是简单的谋生。”
来源:江门日报
编辑:李心草
转载需注明出处:台山发布(taishanfabu)
投稿邮箱:tsfb001@qq.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