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拥有600亿容量的全国第一酒类消费大省,地产酒却多而不强,始终没能撕掉低价低值的标签。粤酒如何才能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摆在广东酒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实现粤酒振兴的关键所在。
“粤酒已经错失了几次机会,现在与其等待机会,不如自己创造机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过去了,粤酒需要呐喊。”日前,“粤酒文化行”活动走进广东石湾酒厂集团,在这家粤酒领军企业,中国白酒泰斗梁邦昌、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广东石湾酒厂集团董事长范绍辉齐聚一堂,共商粤酒破局之道。
粤酒文化谈 | 由守转攻,粤酒破局之道何在?
广东米酒价值亟待回归
岭南酿酒历史有上千年,在这一过程中工艺技术不断发展,形成极具岭南特色的广东米酒。广东米酒采用优质大米为原材料,酿出来的米酒香味清雅,口味独特,特别是“菜不改酒味,酒不夺菜味”这一特征让“粤酒配粤菜”成为经典搭配。
虽然广东米香型酒历史悠久,但与浓香、酱香、清香型白酒相比,广东米酒缺少大品牌,整体产品形象较低端。由此带来的市场局限性,已成为广东地产酒产业发展的严重瓶颈。多年来,粤酒企业在为广东米酒“鸣不平”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提升广东米酒的价值。
“大米是中国最原生、最早的粮食,也是五粮中最贵的,而且我们半液半固的酿造工艺是中国酿酒最早的工艺,为什么酿出来的东西反倒不贵?”广东石湾酒厂集团董事长范绍辉表示,“广东米酒的价格大都是从几块到十几块不等,与世界的发展、广东的发展都不匹配。“社会在发展,粤酒只有实现价值回归,粤酒企业才有发展空间,才能让消费者用到更好的东西。”
在8月17日举行的中国白酒酒庄及陈太吉文化体验空间启用仪式上,石湾推出了定价6000元的新品“陈太吉”酒庄酒。“拉菲价格不高吗,罗曼尼康帝价格不高吗,为什么中国酒庄不能打造这样一款产品?”对于外界的质疑,范绍辉表示,陈太吉酒庄推出6000元酒庄酒,就是要打破粤酒无好酒的成见。
“粤酒需要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低端形象”,中国白酒泰斗、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原组长梁邦昌表示,提升粤酒价值,石湾走了重要一步,它是以文化为主导,以酒庄为载体,弘扬粤酒的文化价值,可以说“太吉酒庄兴旺,粤酒振兴有望”。
“对企业来说,发展要通过文化引领;对行业来说,文化不再只是挖掘,还要发挥和应用。”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表示,弘扬粤酒文化是振兴粤酒的关键,在通过文化引领的同时,品质要保证,即品质保障,文化先行,彰显价值。“陈太吉酒庄酒上市重新彰显了广东酒文化的魅力,是广东酒品质回归真正彰显的体现,也彰显了未来消费者需求的价值。”
振兴粤酒需要形成合力
近年来,在石湾等粤酒代表企业的引领下,粤酒振兴成效初显,如何再下一城?在范绍辉看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过去了,振兴粤酒需要形成合力,要为粤酒呐喊。
数据显示,以出厂价计,广东省2018年酒类销售总额约586亿元,其中国产白酒销售总额235亿元,是酒类消费大省。其中,广东地产酒量大但值低,销售额占10%左右。
“广东酒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你看所有的酒都跑来广东了,广东的酒跑出去的却很少,广东的酒企要从‘防守型’变成‘进攻型’,让大家改变一下对我们的看法。”范绍辉表示,振兴粤酒不光要埋头苦干,还要去呐喊。
“我们从大清香的成功,再到浓香的崛起,可以借鉴的是一定要有龙头老大站出来,并形成合力共同做大。”彭洪表示,清香是汾酒,浓香是五粮液,酱香是茅台,米香现在石湾站了出来。“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在思维定位和竞争策略上,粤酒要改变以往的做法,多走出去,市场最大的竞争并不是本土品牌,而是外来市场品牌。”
在此前举行的“中国白酒酒庄文化峰会”上,梁邦昌表示,粤酒面对的是“兵临城下”的挑战,消费升级的市场和成本上升的压力,粤酒振兴已经迫在眉睫。在他看来,粤酒曾经错失了两次扬名和发展的机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突破低端文化的局限。现在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机会,那就是以文化为主体,以酒庄为载体,突破传统的局限,在创新中发展。”
在“粤酒文化谈”节目中,梁邦昌再次强调了弘扬粤酒文化的重要性。“粤酒错失了多次走出去的机会,但是大量的酒进入广东,这样下去生存虽不是问题,但发展是问题。从防御到开拓,粤酒从业者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小富即安。”梁邦昌为粤酒振兴积极建言,“品牌要上去,文化必须跟上,要弘扬粤酒文化,同时必须抓住机会,与其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那么,粤酒有哪些可以抓住的机遇?在彭洪看来,粤酒目前面临三大机遇:一是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推广传播机会,这是最大的机遇;二是不管茅台、五粮液,都在回归做消费者教育,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消费者教育是粤酒的一大机遇;三是消费者对高品质、高价值酒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是粤酒的又一大机遇。
【策划】陈韩晖 陈戈 赵兵辉
【统筹】赵兵辉 马华 张西陆 陈明环
【采写】赵兵辉 周中雨
【主播】彭颖
【监制】马华 赵兵辉
【脚本】赵兵辉 彭颖
【摄影】马华 周中雨 肖楚翰(实习生)
【剪辑】周鑫宇 周中雨 马华
【海报】郑炜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