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高鸣奏,主祭肃衣装。登堂行大礼,叩头三通响”。8月25日七夕佳节,在广州天河珠村的明德堂,伴随着玉女们的朗朗吟唱,“拜七娘”仪式随之展开,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观礼。旧时七夕,未婚的姑娘们靓妆艳服,脚踏自制珠片绣花鞋,左手持香扇,右手持香,焚香点烛,遥对星空跪拜,这便是“迎仙”。自三至五更,连拜七次,向织女祈求幸福美满,这便是“拜仙”。
镜头回到明德堂,只见“拜七娘”的玉女们身着古装手持折扇,踏着典雅的古乐款款踱步,摇曳生姿。在主礼人的引导下,虔诚地完成上香、诵祝福词、敬茶、净手、拜天、对拜、穿针乞巧、唱乞巧歌等仪式环节。礼成之后,游人纷纷焚香许愿,叩拜织女,广东人俗称“拜七娘”。根据传统,千百年来,乞巧的主角都是待嫁少女,她们通过为织女制作贡品祈求获得巧艺、向七娘拜祭祈求觅得佳婿、婚姻美满。在“拜七娘”仪式的背后,玉女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玉女就是指以前未嫁的少女,拜七娘是向七娘祈求心灵手巧,寻得如意郎君。这些女孩子(扮演玉女的女生)多数都是珠村本地的人”仪式的司仪君姨如是说。玉女在参加“拜七娘”仪式之前会梳妆打扮。拜七娘的第一天,玉女们梳的是孖辫头,第二天玉女的头发则是全部盘扎起来,寓意着从未成年的少女真正变成了成年的少女。
在古代,女子需要举止端庄稳重,不可轻易抛头露面。玉女手中的扇子就起到了遮挡的作用,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眉目传情,所以现在的“拜七娘”仪式还保留着女子手执扇子的习俗。
参加表演的玉女们都是珠村的当地人,她们都热衷于来参加这种公益性民俗活动,因为在她们心中,乞巧节就是女儿节,是姑娘们自己的节日,而且珠村传承乞巧文化靠的就是她们这些年轻人,是时候为这片自己成长的土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游客来来往往,仪式继续上演。在玉女的心中,传承乞巧文化的心意,早已抹掉所有劳累。
2020·广州乞巧文化节以“七夕天河·幸福广州”为主题,由广州乞巧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作为特邀顾问,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承办,天河区珠吉街道办事处、王者荣耀、TT电竞、广州市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琪林里文旅产业园、展说智慧文艺、科学家之家创工场、夜空彩虹联合承办,由天河区猎德街道办事处、珠村实业有限公司、天河区长兴街道办事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有点牛、珠村、CC直播、花城汇协办,国家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广东省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应用示范”提供学术支持。
-END-
尚天河自媒体平台
微博关注搜索:尚天河
抖音关注搜索:尚天河
微信公众号搜索:尚天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