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屁多屁少,都是身体在报警!千万别小看这些“屁事”

珠海市人民医院
+ 订阅

人的一生中,

有太多事情难以掌控,

比如放屁,

这种尴尬

又非得存在的身体自然现象。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屁乃人生之气,岂有不放之理”,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全世界闻名的幽默大师“憨豆先生”用一个“响屁”表演收尾,让全世界赞叹不已。但是,如果一个悄无声息又巨臭无比的屁出现在早晚高峰的车厢里,舒适的被窝里……想必是连了断自己的想法都有了吧。

那么,这个“屁”从何而来呢?人为什么会放屁?

日本著名肠胃学专家光冈知足认为,屁多由肠道中的细菌产生。每天,我们都在不停地进食,这些食物在体内经细菌发酵后,产生一些气体,随着肠道的蠕动向下移动到肛门区域,然后你就会放屁。

屁为何有响声?

这主要是是由于气体通过肛门括约肌时产生振动的作用。如果产气量过大,气体冲出肛门的速度便不好控制,就容易造成比较大的动静。

人活着就要放屁。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放14个屁。而且,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放屁多,男性平均每天放屁17次,女性约9次。但是,很多人为了不失体面,宁愿憋红了脸也绝不松那口“气”。

这个憋回去的“屁”去哪了?

憋回去的屁,无论如何都会寻找一个出口,要么就是蓄势待发,等待下一次释放;要么就是往下不行,往上走。这股气体被肠道重新吸收,通过血液循环来到肺部,最后“屁”从口出。如果长期憋屁,会引起腹胀,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还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法国散文作家蒙田曾在《论想象力》中写道:“要是不看那些历史书,我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啊,仅仅因为拒放一个屁,肠道就非常可能把我们都送到最残酷的死亡之门前。”

我们要大胆地放屁,就像大胆地打饱嗝一样。

当然,如果你频频放屁或长时间不放屁,甚至是屁味臭气熏天,那有可能说明你的身体出了毛病。

放屁过多可能是因为吃了过多的纤维类、淀粉类和刺激性等易产气的食物,如白萝卜、薯类、大豆、大蒜、洋葱等食物。也可能是胃肠道消化系统出现了毛病,是胃炎、肠炎、胃肠动力紊乱等疾病的征兆。此外,还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脸上出现粉刺,痘痘等,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屁多又臭则是胃肠问题比较严重的表现。

无屁比多屁更危险

新生儿不放屁,要检查是否为无肛症或肛门发育不全。

成人无屁,腹部发胀如鼓,还要考虑肛门或直肠是否出现问题,如炎症、肿瘤、便秘、痔疮等,必要时需要肛门插管排气。

没有屁放的人往往会有一些症状,如腹痛、腹胀、便秘、肠鸣、音亢进或消失、气过水声等。患有肠套叠、肠扭转、肠梗阻的人无屁,可能多因肠道某处“封锁”不通。如果不放屁并伴有剧烈的肠绞痛甚至呕吐等症状,必须马上就医。

做过腹部手术的人在术后查房时,常常会听到医生问“今天放屁了吗?”——可谓“能放屁”等于“肠道畅通”,放个屁报平安啊!

“闻屁”识健康

如果是臭鸡蛋味的屁,可能是因为吃了太多高蛋白的肉类食品,胃肠负担太重而产生大量臭鸡蛋味的硫化氢气体及吲哚,这些有害气体会增加肠道通透性;

如果是粪臭味的屁,那多是肠道内粪便蓄积过久导致的严重便秘引起;

如果是腥臭味的屁,那可能与消化道出血、肠癌有关,此时千万别拖,应立马去医院!

此外,大多数的屁是由大肠杆菌和肠内的其他细菌作用下产生,肠道微生态环境和屁关系密切,比如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增加时,屁易于排出,相反,有害菌增加,屁则不易排出。

虽说公众场合放屁确实不雅,但你也可以找一个无人的僻静处将屁悄然释放了。

最后,千万别把“屁”不当回事。平时,饮食均衡、荤素搭配,以及细嚼慢咽、少食多餐等饮食习惯,加上适当的身体锻炼以促进肠胃蠕动,可以让你少点“屁”事。

部分内容节选自腾讯医典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