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骨折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重获新生,63岁车祸骨折、反复高热、双肺感染、昏迷病重患者起死回生……
近段时间,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捷报频传,多位情况复杂的危重症患者经该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得以挽回性命。当中,中医药的应用颇具特色,肖秋生功不可没。自去年该科中医治疗小组成立以来,作为组长的肖秋生积极推动中医经典思维运用到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并发挥出喜人的疗效。
肖秋生查房
15年重症救治经验,积极摸索中医治重病优势
肖秋生是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200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ICU的名字总让人闻之色变,这是全院危重症病人的集中地,经常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及治疗,治疗过程中也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及意外,因此通宵抢救是家常便饭,对医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非常高。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氛围下,肖秋生一干就是15年。
肖秋生
尽管工作每天充满挑战,但每次成功抢救一个危重症患者,肖秋生心里总是有满满的成就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发现临床上仍有很多问题西医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比如病人细菌耐药、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后出现的各种副作用、胃肠道功能障碍、病人长时间在ICU治疗后各项机能下降……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肖秋生,而她寻思,强调辨证施治改善病人整体症状的中医,能否与西医互补,在重症救治中发挥优势呢?
于是,这几年,肖秋生一直努力提高中医临证水平,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跟随我院省名中医、大内科主任蒋开平教授出诊,也经常参加各种中医学习班。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她发现中医经方在疑难杂症及危重症救治中有独特的优势,一旦辨证准确,效如桴鼓,因此她果断选择了往中医经方之路深造。
肖秋生为患者听诊
外出进修,见证中医药治疗奇效
经过努力争取,去年,肖秋生获得了外出进修的机会,并在学习过程中,亲眼见证了中医在各种疑难杂症及危重症患者中的神奇疗效。
她记得一名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家属拒绝行PCI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住院一周经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出现严重的肺水肿、心衰。后来家属要求中医治疗,就诊时患者脸色苍白、不能平卧、语声短促、气若游丝,一周未能进食和休息,脉微欲绝。作为有多年处理危重症经验的ICU医生,肖秋生第一感觉就是病人病情非常危重,随时可能心跳骤停,需要紧急气管插管,脑海浮现的是一系列西医抢救措施。“但是老师让我们见证了中药的奇迹!经过辨证,给予了名中医李可教授的破格救心汤,患者因有鼻咽癌病史,喝中药也不配合,最后只喝了一剂药的三分之一,即使如此,患者服药两个小时后打了个嗝,然后全身症状缓解,呼吸明显改善,一晚安睡,第二天查房时患者说一周以来第一次睡了个好觉,早上起来食欲大增,中医疗效不言自明!”
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胸片对比
经过半年的学习,肖秋生建立了自己的中医经典临床思维,中医临证水平也明显提高,得到病人和老师的认可,收获多封患者的感谢信,并在三百多名进修人员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进修生”的称号。
患者主动与肖秋生合影
肖秋生在进修期间受到的部分感谢信
外积极传帮带,临床实战显疗效
进修归来,肖秋生积极与同事分享学习经验,并在临床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治疗,让很多重症病人获得满意的疗效。一名肺癌晚期合并肺部感染、心衰的病人,家属拒绝气管插管,想保守治疗,病人呼吸气促、精神萎靡不振、脸色潮红、喉间痰鸣、左脉微弱、右脉滑数、舌干无苔。肖秋生等医护人员辨证后予回阳固脱、补肾纳气为原则治疗,后来患者呼吸逐渐平顺,精神好转,痰鸣消失,两侧脉象恢复平缓有力,一周后病情稳定转回普通病房。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留守医院大本营的肖秋生与团队也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多例肺炎筛查病例救治中取得良好疗效。
患者经过中医药调理前后舌象变化
肖秋生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为重症患者诊治
喜人的效果大大增强了同事们对中医治疗危重症的信心,现在,该科也掀起了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潮,每周都进行中医业务学习和经典学习,科室医护人员学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日渐浓厚。
此外,由肖秋生负责的中医治疗小组经收集科室常见证型,在药务科等科室的支持下,还研制出了三个协定处方,即回阳救逆方,泄热通腑方,退热方。同时,科室还开展无烟灸、针灸、放血疗法、热奄包等十多项中医特色治疗。
肖秋生表示,为医者,治病救人是职责所在,她很高兴能发挥自己所学,从中西医中各取所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中医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她表示,今后将继续熟读经典,向更多前辈学习,扎实中医基本功,并在临床救治中积极运用中医思维,积累更多经验,希望能在经方之路中走得更远,为救治更多病患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张键怡
摄影:冯灿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 END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