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传承特区精神,谋划新一轮大发展

南方日报

位于珠澳交界的拱北口岸广场,在阳光照耀之下,“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引人注目。它,见证了特区的光荣与梦想。

距离这里17公里以外,总投资260亿元的新横琴口岸,已于8月18日正式通关。这个“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年通关量可达8000万人次的超级口岸,将与拱北口岸一起,共同演绎特区未来的故事。

过去40年,珠海经济特区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望未来,珠海该如何继续传承特区精神,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珠海必须要坚持扩大开放的政策,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深化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赵晋平表示,除了持续深化与澳门的合作之外,珠海还需进一步加强与深圳的联动,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改革开放的实干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珠海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关铭荣 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珠海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关铭荣 摄

新实践

改革兴则城市兴

珠海横琴,改革开放新地标。

自5年前横琴自贸试验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起,这里平均2.8个工作日就诞生一项创新成果,目前累计已落地440余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3项试点经验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2项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56项试点经验在广东省复制推广。

日新月异的横琴发展故事,正是珠海城市精神最好的写照。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一直深深地镌刻在珠海经济特区的基因里。

在全国率先实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五个统一”,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

开全国重奖科技人才先河,引领尊重知识、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时代风潮。

创建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园区、启动全国第一个“一岛两制”新区,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支撑。

开创中国举办航展之先河,搭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与空军实力的重要展示窗口。

率先探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三个零”(零跑动、零收费、零罚款)政府服务。

率先出台地方“两法衔接”条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出台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

率先推行12年免费教育、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险……

一系列全国“首个”“首办”“首创”“首推”,是珠海经济特区交出的时代答卷。

回眸过去40年,珠海坚持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发展进入攻坚与深水阶段时,总能以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的精神,勇于冲破传统束缚,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而40年的实践也证明:改革兴,则城市兴。

从1980年到2019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从2.61亿元增加到3435.89亿元,经济规模增长1000多倍;人均GDP从579元人民币提高到25400美元,排名全国第四。

新使命

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经济特区快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同时也是坚持开放型经济模式、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的结果。”赵晋平说。

赵晋平认为,珠海区别于其他经济特区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在城市化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径,“这个特色很大程度上也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一种集中体现。”

作为一座独具特色的特区城市,珠海的发展故事从来都牵动人心。

从港珠澳大桥连通港澳,到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自贸片区,再到谋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近年来,紧紧围绕中央和省的部署,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成效、新的气象。

独特的区位、特区的优势,也注定珠海要在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承担起重要使命。根据部署,珠海要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这是珠海未来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经济特区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努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新课题。

从外部大环境看,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深水区里的改革,要涉险滩、啃硬骨头、破瓶颈,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远超改革开放之初。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扩大开放,经济特区所具有的制度与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已经明显减弱。

从内部条件看,珠海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驱动基础较薄弱、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挑战也仍然存在。

“这要求珠海必须要坚持扩大开放的政策,不论是对投资者开放,还是市场开放,只有在担当使命、抢抓机遇中才能破解发展的难题。”赵晋平说,同时,珠海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深化改革。

“比如要谋划传统的政府职能如何去进行改革,适应新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在投资管理制度、海关监管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珠海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赵晋平说。

新思路

“特大高多”谋划新发展

站在新起点上,珠海将如何谋划新发展?一个新的发展思路正在展开。

“未来珠海经济特区要坚持‘特、大、高、多’的发展思路,让特区发展‘走得好、走得稳、走得远’。”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说。

看长远、谋全局、勇担当,珠海提出,要以珠澳合作为总牵引带动全局工作,以创新思维深化澳珠、深珠等区域合作,推动广佛、港深、澳珠三大极点互动互补、强强联合,建设大湾区重要增长极。

坚持“特”,继续办好经济特区。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认真总结特区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改革再出发。

坚持“大”,迅速做大珠海城市能级量级。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实体经济导向,加快构建具有珠海特色、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

坚持“高”,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多”,全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深化珠澳合作,全力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牵引带动新时代珠海改革发展全局。

新期待

抢抓“双区驱动”提升竞争力

在这条开放路径中,赵晋平认为,珠海与深圳两地的合作,格外值得期待。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标志着深圳继兴办经济特区后,又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光荣使命,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征程。

“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珠海需要厘清思路,抢抓‘双区’驱动的辐射。”赵晋平说。

事实上,珠海已有初步设想。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推动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聚集发展区,谋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

“这种联动,无论对深圳还是对珠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赵晋平表示,深圳目前面临着资源要素成本上升、发展空间受限等制约因素,需要通过和大湾区其他地区展开合作,来解决它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可使自身在更大范围内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对珠海而言,与深圳合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解决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赵晋平说,加强和深圳的协同联动发展,不仅有助于拓展珠海的合作伙伴和合作层次,还能加强要素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重要的创新要素。

同时,深圳在政府放管服改革、城市化和社会治理体系方面,也处于领先水平。“这对于进一步提升珠海市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赵晋平说。

此外,他强调,两个特区的联动,也是在新时期提升珠三角地区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必要举措,有助于推动大湾区整体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

特区记忆

四代横琴口岸见证湾区蝶变

“太方便了!”8月18日下午3时02分,19岁的澳门居民杨小姐经新横琴口岸抵达珠海,成为该口岸通关后首位入境旅客。“以前都是通过拱北口岸到珠海市区,如今从横琴口岸过关更加便捷,加上横琴旅游资源日趋丰富,未来肯定会更多地选择从这里入境。”她说。

作为琴澳两地往来的主通道,横琴口岸自第一代建立起,已历经20年变迁。早在2000年3月,第一代横琴口岸与莲花大桥一同兴建,改变了琴澳两地隔水而居的局面。如今,历经四代变迁,横琴口岸始终伫立在濠江边,见证着两地风雨同路的20年,也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20年变迁史。

闭塞荒岛敞开怀抱

“第一次到横琴岛是在1999年7月,当时横琴大桥尚未开通,到横琴需要靠摆渡船来岛上。不仅人员进出很不方便,所有基建物资都靠水运颠簸过来。”时隔多年,珠海大横琴口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彤依然清晰记得与横琴初次见面的场景。

当时的他不曾想到,自己会与眼前这片泥塘甘蔗地结下不解之缘。后来,张彤一路见证横琴口岸的建设。

横琴的对面是澳门,地缘上唇齿相依。但回望改革开放之初,珠海横琴这片“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荒岛,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对面的澳门有着不小的差距。

1980年8月,珠海经济特区成立。对前来特区投资的外商,珠海在税收、土地利用、出入境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政策吸引下,大量的澳门资本涌入珠海经济特区,兴建了一批“三资”企业,带动了珠海经济的腾飞。

不过,彼时的横琴,仍旧是一座荒草鱼塘的小岛。珠澳之间唯一的陆路通道就是拱北口岸,一个口岸连接珠澳两地的人口密集区,人员货物均由此进出。

改变始于澳门回归祖国之际。2000年3月,作为迎回归的重点项目,珠澳共建的莲花大桥正式通车。横琴口岸也同时通关,拉开了横琴与澳门陆上往来的序幕,闭塞已久的横琴岛逐渐敞开怀抱。

据横琴边检站入境车道队教导员丁晓俊回忆,第一代横琴口岸是填海建造的临时口岸,旅检大厅是铁皮屋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台风来时,整栋建筑哐当哐当响。“当时每天验放旅客仅几百人,上午9时开关,晚上8时就闭关了,澳门方面通关的主要是氹仔居民,珠海方面则以赴澳旅游的旅行团居多。”丁晓俊说。

通关几年后,第一代横琴口岸地陷严重,铁皮屋修修补补,威胁旅客安全。被迫于2005年关闭旅检大厅,在原址上进行重建。

两年后再度开放的第二代横琴口岸,旅检扩容,车道修缮,整体的通关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丁晓俊骄傲地告诉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健儿在澳门结束访问后,就是坐大巴从横琴口岸通关的!”

随着两地往来的增加,第二代口岸也不足以承载通行客货的需求。2014年12月,第三代横琴口岸应运而生,实现24小时通关。

此后,随着横琴自贸片区挂牌、澳门单牌机动车入出横琴政策落地,横琴口岸迎来了高速发展,客流量呈现爆发性增长。从2000年验放20万人次到2019年的900万人次,足足翻了45倍。

数字的背后,丁晓俊感到珠澳两地的情感联络正愈发紧密。“很多澳门同胞都很认可内地的发展,到珠海经商做生意的很多,跨境上班上学的也很多,还有专门跑趟珠海来吃个饭的,每天下午5时左右都是客流高峰期。”

历时6年研发新通关模式

8月18日下午3时,第四代横琴口岸——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正式启用,迎来首批通关旅客。

在新通关模式下,往来澳门和内地的出入境旅客只需“在一个大厅、排一次队、集中接受一次检查”即可完成出入境手续,全程仅需30秒。其开通,对进一步强化粤澳、珠澳深度合作和密切经贸交流、人员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

“数千名建设者历经1300多个日日夜夜,与时间赛跑,艰苦奋战,今天终于破茧成蝶、开通面世,这是横琴新区开发建设中的一件大好事、大喜事。”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川如是说。

三道门,过澳门。新横琴口岸便捷通关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多维创新。

多年来,位于莲花大桥两端的横琴口岸与澳门莲花口岸采用的是传统“两地两检”的查验方式,过境人员需来回换乘穿梭巴士摆渡,让不少过境人员直呼“流程繁、耗时长”,难以适应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双方深度合作的发展需要。

“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新在哪里?珠海边检总站横琴边检站副站长范永华介绍,此模式属全国首创。自2013年起,珠澳两地边检部门前后历时6年,从法律、业务、技术等多方面展开论证,反复研究场地建设、查验流程、设施布局、合作方式等关键问题,历经37次专题研讨、27项技术课题研究、4000项试错提高、数十万次反复调试测试。

2018年10月24日,该模式率先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珠澳通道实施。截至目前,已查验出入境人员超过300万人次,为便利内地与澳门人员经贸往来作出重要贡献。如今,这一模式又在新横琴口岸落地铺开。

监管模式创新是另一重要维度。经过持续探索,拱北海关与澳门口岸执法单位合作推动规则与标准对接:与澳门市政署建立输澳苗圃认可制度,将澳方检疫监管“前推”至内地生产环节,构建起珠澳安全准入协同监管机制;推行简化归类、检验前置、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等系列措施,推动内地与澳门食品安全管理互认……

下一步,珠澳两地海关将进一步探索在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对旅客行李物品实施“执法互助、便捷通关”的正面清单通报制度等,大幅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8月18日,横琴口岸原旅检通道及出境车道全部搬迁至横琴口岸新址,原澳门莲花口岸亦整体搬迁至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

事实上,由于新横琴口岸部分工程建设需在原过渡期临时口岸的场地上拆旧建新、边拆边建,边腾挪转关边维持通关运行的特殊性,澳门莲花口岸实行了分阶段搬迁至横琴口岸运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授权采取因地制宜举措,对横琴口岸澳方管辖区创新性采用“一次授权、分阶段适用澳门法律管辖”。

“这一做法开创了全国口岸建设法律授权的先河,是国家法治保障重大改革的鲜活实践和生动案例。”杨川表示。

新口岸开启粤澳合作新通道

站在莲花大桥眺望,一侧是澳门氹仔岛上富丽堂皇的酒店建筑群,另一侧是新崛起的横琴口岸巍然矗立桥头。

新口岸,到底能为珠海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什么?答案是一条新的合作通道,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杨川提到,“超级口岸”未来将逐步建成珠澳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系统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未来,澳门轻轨将在横琴口岸与广珠城轨延长线等便利对接,将澳门纳入国家铁路网,更加有利于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把目光转向距离新横琴口岸不远的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自2013年11月澳大横琴新校区启用以来,只有一条河底隧道连通澳门本土,澳门大学师生进出横琴只能绕行河底隧道、莲花大桥后再从横琴口岸过关,对两地交流极不便利。

横琴口岸澳方管辖区在申请中央授权时,专门设置澳门大学连接横琴口岸的常规通道桥,直接连通莲花大桥和横琴口岸,并拟在2021年申请开通。届时,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连接横琴口岸通道桥搭成后,澳门大学师生可经此桥直接通达横琴,助力横琴自贸片区产业发展的创新血液加速流动。

通道开启,商潮涌动。截至2019年底,珠海有澳门投资企业4243家,到位澳门资金47.26亿元。珠海在澳门投资项目有214个,协议中方投资总额2.4亿元。

“新口岸开通后,必将助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亦能实现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内地互联互通,促进两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新闻发布会上,澳门保安部队事务局局长郭美凤表示。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沈梦怡、刘艳婷、梁涵

编辑 文秋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