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谁的生命会被记录?”
刚进入媒体工作的郭玉洁,在《逝者》栏目中写离世者的故事时,常思考这个问题。
十数年过去了,从普通记者到《单向街》主编,再到“正午故事”联合创始人,郭玉洁一路摸索,找到了答案:
“只有少数人——通常是成功者——拥有故事,而大部分人长久地沉默,就此被遗忘。”
郭玉洁在演讲
现实的确如此,当流量成为平台存亡的关键,自带粉丝效应的名人是大家争相记录的对象。
在“功利写作”之下,普通人的故事似乎是他们不轻易触碰的“冷门”话题。
但找到答案的郭玉洁,却选择逆流而上,她放弃更有10w+潜力的名人故事,转而记录那些被有意或无意遗忘了的人:为下岗女工办学校的老人、背井离乡的抗战老兵、幼时在饥荒中求生的母亲……
这些都是她觉得必须要讲述、而无人讲述的故事。除此之外的题材,无论多热门、多有流量,都难以吸引她。在她看来,如果只是单一地书写成功者的故事,有的人就失去了尊严。
“为了抵御这种单一,我们应该学习讲故事。长久地凝视现实,让被遗忘的复活,赋予普通人尊严。”郭玉洁如是说。
和郭玉洁一样,前《时尚先生Esquire》副主编、原《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杨潇也在记录自己身边的普通故事。
过去十年,杨潇采访过昂山素季、石原慎太郎、桑德尔,成为哈佛大学尼曼学者……
游历诸国的他,却从未忘记自己厂矿子弟的身份。
杨潇获得哈佛尼曼学者毕业证书
他儿时所在的厂矿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铀矿原料加工地,建立背景注定了它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在这座建构了三代人记忆的厂矿中,个体命运曾与时代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随着父辈的下岗和退休,厂矿逐渐荒废,厂矿子弟们也散落于五湖四海,“故乡”正在消失。
他不希望祖辈们就像时代的弃儿一样就此被遗忘,于是,他在《我是厂矿子弟,我们灯光球场见》一文中发起了“厂矿叙事计划”的邀约,希望用故事延续厂矿的记忆。
就像资深媒体人周逵所说:“我们庸庸碌碌度过一生,却可能对自己的人生一无所知……如果这些故事不被记录,就会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离开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这是多么令人遗憾而痛心的事。”
为了对抗遗忘,一大批优秀的媒体人,开始记录自己的普通故事:《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卫毅在《寻找桃花源》一书中记录故乡的点滴;媒体人蔡崇达在百万畅销书《皮囊》中,留住自己刻在骨肉里的记忆……
时代或许惯写成功者的故事,但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家乡、童年、父亲、母亲,都是值得留下的痕迹。唯有记录这一切,我们才不会忘记,我们是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
但要记录好这些普通的故事并非易事,因为他们的故事可能冗长,他们的讲述可能无聊,正如郭玉洁所说,“写普通人的故事,需要更高超的写作技巧。”
那我们要如何从中挖掘素材?如何把故事写得生动呢?
为探寻这背后的秘密,我们历时6个月打造了《南方周末写作实战训练营第二季》,邀请了7位非虚构行业专家:
他们来自《南方周末》《冰点周刊》《人物》等顶尖非虚构写作团队,也不乏具有国际视野的哈佛大学尼曼学者。
他们将从故事选题、结构思维、采访挖掘、文本呈现、真实与真实感等7个方面入手,讲述不同“派系”的故事写作秘密。
01
如何把一个想法写成故事?
前些年我曾经采访过一位省长,他爱看小说,因为小说让他经历现实中他无法经历的世界。
非虚构写作同样如此,有时能带读者去看、去体验他无法经历的世界;而有时则能让读者从他原以为熟悉的生活中,看出新鲜陌生的经验。而且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着的。
我在媒体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忙着去追逐一个又一个领域里的故事。好像大洋上的航海者,为这里一块礁石、那里一片浅滩惊叹,接着又奔往下一个海岛。
而现在,我好像变成了一个潜水者,就在某一小片海域里,钻下去,甚至只是观察某一株海草。同样壮观奇妙!从一株海草身上也能感受到地球的脉动。
在我看来,这大概就是寻找好故事的两大维度吧。
——包丽敏
02
如何搭建结构,让你的写作事半功倍?
2009年年末,我为了写一篇关于“蚁族”的特稿,在北京西北郊的唐家岭住了10天。10天以后,我开始写稿,但材料太杂,还不听使唤,四处乱窜。
我用几天时间憋出了稿子,文章不坏,但远非佳作。
后来回想,经过唐家岭的公交车一共有六路,其中一路是365路,一年365天,365路是个不错的隐喻。我完全可以以年为单位,通过采访获知这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故事。
又或者以拆迁为结尾,从最终一切都要拆掉的这一点来结构文章,在前面不断埋下拆迁或者与暂居、临时感有关的伏笔,提高文章的魔幻现实主义质地。
但当时的我没有这么处理。从那以后,只要写超过5000字的文章,不琢磨清楚结构我就不会动笔。
——杨潇
03
怎样采访让人知无不言?
刚开始写特稿,去河北采访一个身高1米2的乡村代课教师。他几乎给我讲了每一段经历,讲到哭了三次。
自以为采访成功,回北京写完初稿接到编辑电话:你知道他是怎样写板书的吗?你知道站在一起时学生到他哪里吗?他教过的学生后来去做什么?你有没有试着蹲下来体验1米2的世界是怎样的?
编辑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
从那之后,我开始明白,采访不是单向度的,它的本质是沟通。采到这个人是第一步,走近这个人是第二步,真正理解他才是我们最终要抵达的。
怎样理解一个人,往往取决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最大的感同身受也只能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在这行十多年,越来越相信,采访技巧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能让你在这一行做下去的,更重要的是判断力,以及对世界保持好奇心。
——王晶晶
04
怎样用精致文本讲述精彩故事?
在《白银往事》中,我这样写道:“高军伟起得晚,头一天夜里,他把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最后几集看了。这几集讲的是明泉寺后山发现死尸,是锦玉班的女旦小桃红,宋慈验尸后,几经周折,找出了真凶。‘宋慈还是厉害,那时候还没有DNA技术呢。’高军伟坐在桌子前,抽着‘兰州’。”
这里面出现了熟悉凶手的邻居看《大宋提刑官》的场景,这个场景很文学化,很戏剧化,甚至与实际案情形成了某种“互文”,让读者阅读此段时如同看电影一样,但这些都是采访获知的完全真实的情况。
好作家都是善于营造氛围的,在这方面,我们要多向那些虚构作品学习。
——卫毅
05
怎样写得准确,用真实打动世界?
在媒体工作得越久,就越清晰地意识到,只有少数人——通常是成功者——拥有故事,而大部分人长久地沉默,就此被遗忘。为了抵御这种单一,我们应该学习讲故事。长久地凝视现实,让被遗忘的复活,赋予普通人尊严,以配得上丰富、变幻的中国。
好的故事是鲜活的,轻盈的,角度巧妙,行文迅速。同时,好的故事又是重的,毫不犹豫地撞击现实,进入混沌无名的生活,在混沌中,雕塑出一个形状。这个形状,是金子一样的生活的内核,是我们所说的“真实”。
轻如飞鸟,重如金,这种轻与重的结合,是最理想的文风。
——郭玉洁
06
真实故事的生产和传播
作为一个深度内容生产者,要强迫自己去了解历史,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特稿《海底来的人:中国初代模特队传奇》,讲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模特队怎么建立起来的故事。
这群当时受到美与自由召唤的年轻人,凭勇气冲破特殊年代的各种枷锁,有的人为此与家庭决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其实也就是40年前的事情,并没有多遥远。
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在于,我们明白今天的坐标和所处的位置,对于各种撕裂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不至于口出妄言。
——王波
07
视频化时代,如何理解故事写作?
曾经,我跑遍深圳这座城市,因为我相信,当停电不期而至,当光明骤然消逝,这座城市的平凡人生,反而会像萤火虫一般浮现。
我也曾和伙伴们,穿越阿富汗的战火地带,用三维投影重现了曾屹立千年的巴米扬大佛。因为我也相信,光影照亮的不止大佛,而是这片土地的往昔荣耀和今日悲苦。
文字是视频化时代的“投影”,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清事物的轮廓。文字也是帮助我们传递信息的“琥珀”,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去包裹并呈现优质的信息。
在这个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飞速变化的世界,在这个传播方式快速更迭、海量信息汹涌泛滥的时代,冷静下来,更关注万物的本质,更懂得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或许更为重要。
——范承刚
这是一个表达欲望甚于倾听欲望的年代,如何讲好故事成为了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
去年,我们邀请了南香红、雷磊、杜强等媒体人开设了《南方周末写作实战训练营第一季: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一经推出,广受好评。还有不少优秀学员结营后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
今年,我们再次出发,历时半年打磨,升级了课程内容,涵盖全新知识点,带你用进阶视角,搭建故事写作的底层逻辑。
现在,我们邀请你加入第二季,一起探寻故事写作的秘密!
南方周末写作实战训练营第二季
故事写作的秘密
7位国内一线特稿记者、主编、非虚构作家
哈佛尼曼学者、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作品作者、非虚构写作奖评委
导师答疑+社群服务+作业点评
9月21日正式开营
原价499元
8月21日至8月29日下单 立享原价6.8折
早鸟价339元
(其他平台同类课程500元-1000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报名训练营
课程亮点
01
网罗中文媒体优质故事匠人
带你用国际视野,俯瞰故事写作的秘密
第一季写作实战训练营,我们邀请了《南方周末》的老师傅们。
这一次,我们扩大范围,网罗了全国的优秀记者、主编。
他们来自《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人物》、正午故事、搜狐极昼工作室等国内一流的特稿团队,也不乏具有国际视野的哈佛大学尼曼学者。
你将从全新的讲师团队中,学到不同“派系”的故事写作技巧:
用“冷”视角写“热”事件的“冰点系”、用“哈佛经验”写中国故事的“国际流”、用常人故事对抗单一价值观的“真实派”……
我们希望在这里,让你一站网罗全国优质媒体、国际一流学府的非虚构写作技巧,掌握故事写作的秘密!
02
升级课程内容,涵盖全新知识点
带你用进阶视角,搭建故事写作的底层逻辑
第二季呈现全新的课程内容,为你提供进阶方法论:
如何把一个想法写成一个故事?
讲师包丽敏从故事的意义讲起,带你理解选题和写作的底层逻辑。
如何搭建结构,让你的写作事半功倍?
讲师杨潇进修哈佛大学尼曼项目“叙事类非虚构写作”课程之后,将给你带来世界顶级大学的写作方法和思考方式,教你如何梳理素材、理顺结构。
怎样采访让人知无不言?
讲师王晶晶将教你如何让受访者敞开心扉,把故事聊出来。
怎样用精致文本讲述精彩故事?
讲师卫毅将帮助你让文字更有文学性,更具人性光辉。
怎样写得准确,用真实打动世界?
讲师郭玉洁将教你怎样理解真实、写得准确深刻,理解非虚构写作的边界。
03
升级课程形式
PPT讲解视频录播,高效掌握故事写作技巧
课程形式由第一季的音频直播
进阶为第二季PPT讲解视频录播
逻辑拆解可视化+知识点细化+全程字幕呈现
让你的学习更高效
课程试看片段
04
陪伴式学习社群+讲师答疑+作业批改
“学-练-评”三维度进行深度写作训练
讲师将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并选择代表性作业进行批改。
向上滑动阅览第一季导师点评
南香红老师点评作业
杜强老师点评作业
王天挺老师点评作业
助教将在课程各时间节点提醒你课程上新、提交作业。还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你一起探讨写作技巧。
左右滑动查看第一季社群答疑、交流截图
原价499元
8月21日至8月29日下单
立享早鸟价339元
(其他平台同类课程500元-1000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学习
训练营课程安排
左右滑动查看课程表
超值福利
1.购课即可获赠非虚构经典图书
凡购买【南方周末写作训练营第二季】的学员,均可获赠《江城》《故事》《被仰望与被遗忘的》其中一本(随机发货,购课前请务必填写准确邮寄信息,保持通讯畅通确保物流派送。)
2.购课即可享受后续课程优惠福利
凡购买【南方周末写作训练营第二季】的学员,均可享受南周书院后续购课福利。关注“南周书院”公众号,获取后续新课上架及优惠信息。
3.预习资料包,高效辅助获取课程干货
每节正课上架前,【学习群】将提前发放预习资料包(包括讲义PPT、讲师预习资料),资料包网盘链接将同时持续更新。
4.代表性作业批改
学员可将作业发送至邮箱1723488303@qq.com,讲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点评。
5.写手孵化通道
学员结课后可提交一篇长篇作品,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刊登在南方周末APP、公众号“谷雨实验室”、“真实故事计划”、“极昼工作室”上。
第一季学员发表的作品
6.陪伴式学习社群,定期学习提醒
购课后,请添加班主任小贝微信(shuyuanxb),备注【南周写作训练营第二季学员】,发送订单截图,小贝拉你进入【学习群】(社群周期截止至2020年10月25日)。
常见疑问
1、 南方周末写作实战训练营第二季内容和第一季相同吗?
第二季课程内容全新,第二季邀请讲师全新,更加侧重故事写作底层逻辑的建构,也可视为第一季的进阶版本。
我们期待第一季学员在第二季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大进步。
2、 没有上过第一季课程,是否可报名第二季课程?
两季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新学员也可单独学习第二季课程。
原价499元
8月21日至8月29日下单
立享早鸟价339元
(其他平台同类课程500元-1000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学习
适合人群
1.时刻与文字打交道的内容从业者
讲故事是媒体人与自媒体从业者的基础能力,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中国式特稿写作秘诀
2.想打牢写作基础的学生、想提升写作表达能力的职场人
无论考试还是职场,写作是核心技能,故事是打动人心的最好方式
3.想写出好文章,建立个人品牌的写作爱好者
跟随已经写出名篇佳作的讲师学习,提升写作技能的实用手段
购买须知
关于课程疑惑,可咨询班主任小贝微信(shuyuanxb)了解。
备注: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成功可反复回听,但无法退订、转让,敬请理解。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学习
(本文为推广信息,
文中除导师照片外,
其余照片均为冯飞拍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