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医|带你品尝客家三宝:萝卜、芥菜、桔子酱

胡世云
+ 订阅

  “菜脯香,福菜巧,桔酱沾肉不得了”短短数字,道尽了客家菜中的灵魂美味。客家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就地理条件和物产而言,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

  这期就说一说我们台湾的客家菜。客家人在台湾的分布,以桃园、中坜、新竹、苗栗至台中东势间丘陵地及山谷间人数最多。其中,台湾苗栗县公馆乡以特产闻名,其中为一般人所熟知的有公馆陶、福莱、红枣、牛心柿等。本期胡博士说中医我们就通过《台湾食堂》解解馋。

  01

  萝卜

  萝卜在中国民间素有“小人参”的美称。一到冬天,便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常客,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萝卜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中医认为,萝卜性凉,昧辛甘,无毒,入肺、胃经,能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肺痨咯血、呕吐反酸等。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热懈毒、利便。在《台湾食堂》中就介绍了客家常见的两种食用方法。

  萝卜干炒蛋

  炒个鸡蛋、焖个鳗鱼、煲个冬瓜蟹汤……简单的萝卜干,能让蔬果豆类、海鲜这类清淡的食材生立马有味。在潮汕,闽南,台湾,梅州丰顺等地区都把萝卜干称为菜脯。萝卜干的制作要经过“晒、腌、藏”三道工序。将萝卜拔出洗净,放太阳下曝晒后用盐围实,一层萝卜一层盐,装满后上盖,再压上大石块封存。

  由新鲜萝卜叶腌渍而成的萝卜苗

  客家人视之为宝物的还有萝卜叶,新鲜萝卜叶性平、偏凉、味道苦辛,具有清热退肿、消炎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来缓解口腔溃疡,辅助抗菌并加快伤口愈合。客家人常将新鲜萝卜叶腌渍成萝卜苗,搭配肉末制作而成风味独特的萝卜苗蒸肉。萝卜叶本身性质偏凉,阴盛偏寒体质者、脾胃虚寒者等不宜多吃。其次,萝卜叶主泻,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也不适合吃萝卜苗。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慢性胃炎等肠胃病人不适宜吃萝卜苗。

  02

  芥菜

  在传统的客家腌菜中,以福菜最具代表性,而公馆便是腌制福菜的大本营。福菜是以大芥菜为材料,采收后经过曝晒、搓揉、腌渍等手续,再将之装瓶倒置于地上2-3个月,以防止空气进入导致, 是台湾民众过年过节是餐桌上的常备菜。

  芥菜不光能做成福菜,还能直接入坛腌制成酸菜。两者的不同在于,福菜比酸菜保存的时间更长,从制作到完成约需要半年左右,而食材更干爽、风味则比酸菜更重。福菜因为减少了水分,又历经持续发酵的过程,食材更干扁而色泽较褐黑。

  我们所熟知的梅菜扣肉中的梅菜实际上也是芥菜晒干制作而成。梅干菜的味道咸酸沉厚,偏干硬的梅干菜是在芥菜盐腌成酸菜之后,取出日晒、风干到完全干燥的状态,卷成球状或整理塑形后,继续密封保存而成。

  中医理论认为芥菜性温、味辛,入肺、胃、肾经。不过前面提到的腌菜含有大量的盐分,故高血压、血管硬化的病人应该注意少食或者禁食,热盛偏热的患者,或者热性咳嗽、疮疡、痔疮、便血,或者有眼疾的病人不宜食用。

  03

  桔子酱

  桔子酱被称为客家之宝,剥皮后取桔子肉去籽后,加辣椒、糖以及盐巴进行调味,将煮好的洗干净的皮加入,熬制而成的桔子酱沾肉吃,清甜又解腻。

  中医理论认为,桔子性平,味甘酸,有生津止咳的作用,用于胃肠燥热之症;有和胃利尿的功效,用于腹部不适、小便不利等症;有润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之症。风寒咳嗽、痰饮咳嗽者不宜食用。

  在桔子酱的制作过程中,整个桔子最有营养的便是桔子皮,中医理论认为,桔子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的功效。在这里也要提醒各位,桔子皮营养价值虽高,由于新鲜桔皮种含挥发油较多,容易刺激消化道,进而导指消化功能紊乱。另外,新鲜桔皮刺激肠胃,还可能是因为桔皮表面附着有农药,一般的水洗日晒可能并未将这些有害物质清除干净,因此未经加工制成的桔子皮,切勿擅自冲泡饮用。

  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简单,浓郁的家常风味便俘获了不少老饕们的欢心,重山珍、轻海味,重蒸煮,轻煎和炸的烹调方法,让朴实的食材演绎出了不一样的风味。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