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周年·印象濠江】
寻访丁氏宗祠是在一个天气炎热的午后。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穿过几条小巷,眼前豁然开朗,祠堂开阔的前埕上有农妇在翻打晒干的乌豆,祠堂门口有三两村民在纳凉闲聊。丁氏宗祠古朴老旧,置身其中,听着老人讲述宗祠和他们先祖的辉煌历史,让人产生一种代入感,那些历史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华里丁氏宗祠!
【第三十九章】华里丁氏宗祠
丁氏宗祠位于濠江滨海街道华里社区。华里原是临近濠江出海口的一片洼地,因地势低洼,俗称“下底”,雅称华里。
明正德元年(1506 年),南宋潮州知州丁允元裔孙丁松岸携家眷从潮州仙田迁居华里,在金丝垄处砌灶安鼎煮盐,以此为生计,创建华里乡。濠江两岸自古发展制盐业,而华里的优质金丝盐更是闻名遐迩。相传明嘉靖中期,皇帝得了一种病,药石无效。幸亏丁松岸煮制的金丝盐作为贡品上进到京城,嘉靖帝吃了金丝盐后,病情逐渐好转。龙颜 大悦,下旨宣丁松岸进京封赏,然而丁松岸却已离世。于是,嘉靖帝特御赐“报追堂”牌匾,以示对金丝盐的赞许,并从国库拨资,助建祠宇,以昭天子隆恩。
丁氏宗祠始建至今已将近五百年,期间历经重修。1991年,宗祠再次重修,基本保留明清时风貌。祠堂为三厅二天井格局,规模雄伟大气,祠外埕左侧立有旗杆夹。大门门额阳刻“丁氏宗祠" 四个金色大字,门口两边有一对抱鼓石,石鼓下石雕精美。左右开有偏门,左门额刻“锡光",右门额为“永笃”。门面墙壁为石板砌筑,有石刻题字,檐下有人物石雕。祠堂内的木雕精致雅观,花鸟虫兽均栩栩如生,可谓是雕梁画栋。有些木雕、石雕因年代久远,褪去了原有色彩,却别具古朴的历史韵味。
如今,华里的制盐业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这里的人们不会忘记祖先们艰苦创业的历史,不会忘记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因为丁氏宗祠就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 信息来源:区委宣传部、濠江区文化馆、《发现城市之美·濠江》(世界知识出版社)
|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