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膳|被你扔掉的这种“厨余”,不仅能煲汤还能爆炒

每日一膳
+ 订阅

中药课堂:玉米须(下)

上回说到,看似厨余垃圾的玉米须,却是极具药用价值的一味中药,民间素有“一根须,二两金”的说法。

古人对玉米须的药用价值早有认识,500多年前的《滇南本草》,已记载玉米须能“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中医认为,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肝、胆、膀胱经,药性平和,既擅于利水消肿、利尿通淋,用于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以及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短赤、热淋涩痛;又擅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诸证。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玉米须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尿酸、调节免疫、利尿排石及利胆退黄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含有的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能促进机体合成肝糖原,抑制胰高血糖素大量分泌,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从而达到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并对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玉米须多糖还有很强的利尿作用,并能抑制尿液中草酸钙结晶生成,对泌尿系统结石有很好的疗效。还具有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胆汁黏稠度和胆红素含量的作用,从而达到利胆退黄的功效,是治疗胆道结石、胆道炎症以及黄疸型肝炎的良药。

今日推荐——蒜香玉米须

材料:

新鲜玉米须 1小把,大蒜 半个,花生油、生抽少许。

做法:

(1)新鲜玉米须洗净、焯水煮熟后捞出;大蒜洗净拍碎,剁成蒜蓉。

(2)热锅冷油,加入大蒜爆香,加入少许生抽和水煮一下后关火。

(3)把锅中的酱汁倒入玉米须中,捞匀即可。

栏目特约养生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

专家点评:

玉米须是广州人非常喜欢的一种煲汤材料,因为玉米须性平,而且利水祛湿效果特别好,所以大家都喜欢用来煲汤。玉米须还可以用来做一个凉拌菜。不过煲汤可以用干的玉米须,这个就必须用新鲜的玉米须才行。爆香过的蒜头搭配清清淡淡的玉米须,别有一番风味。

本期当值药师:

                                                    

向俊,广东省中医院临床中药师,中药学硕士。擅长:中药药物咨询,包括常用中药煎煮服用方法、配伍禁忌、合理用药咨询,常用中药饮片鉴别,常用毒性中药研究,中成药用药咨询等。

“每日一膳”栏目由南方日报携手广东省中医院联合推出,根据时令,每天为读者奉上一道或汤、或菜、或茶的养生膳食。扫一扫二维码,可上传养生菜式参与“粉丝靓菜”评选,或请专家团队为您私人定制养生膳食。

粉丝靓菜二维码。

为您而煮二维码。

每日一膳出书啦!购买《每日一膳》春、夏、秋、冬系列,微信扫二维码购书有优惠,更有机会获得杨志敏教授亲笔签名版图书。

                                                                                 

每日一膳,每日一善,让我们一起健康为乐,助人为乐!

【记者】严慧芳



编辑 欧旭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