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绿色西电,来到惠州

南方+ 记者

龙门换流站背后的故事。

在南方持续高温炙烤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下称“昆柳龙直流工程”)于7月31日提前实现阶段性投产,源源不断地将云南水电送到粤港澳大湾区。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高速路”,横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全长1452公里。这是由南方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242.6亿元,计划2021年汛期前全部建成投产,开启了更远距离、更大容量、更高效率的西电东送新篇章。

作为项目的关键一环,广东龙门换流站位于惠州市境内。目前,来自云南金沙江的清洁水电已输送至龙门县,为惠州市新增一个500千伏主网电源点,为经济快速复苏的粤港澳大湾区注入绿色动能。

昆柳龙直流工程是什么项目?

清洁的电能,从云南昆北换流站出发,通过特高压线路送达龙门换流站。大西南大江大河奔腾的水力资源,化作千里之外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所需。

龙门换流站航拍图

龙门换流站航拍图

电力专家指出,由于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不均衡,80%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部、中部。这种能源资源与消费市场“逆向分布”,发展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输电技术成为电力能源跨区域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

“昆柳龙直流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乌东德项目部副总经理甘运良介绍,这是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的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助力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工程的建设将促进“西电东送”可持续发展、改善区域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南方五省区的能源结构,支撑起更加稳定安全的西电东送绿色大电网。

那么,昆柳龙直流工程是一个怎么样的项目呢?

金沙江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经过多年梯级开发利用,奔腾的水流被转化成电能,源源不断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乌东德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装机容量达1020万千瓦,是我国第四座、世界第七座跨入千万千瓦级行列的水电站。

昆柳龙直流工程主要依托乌东德电站等向广东广西输送云南水电。工程起于云南昆北换流站,分别送电到广西柳北换流站和广东龙门换流站,故简称“昆柳龙”。直流线路全长1452千米,途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此次阶段性投产的是云南至广东柔性直流双极低端,较计划提前30天。

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增加输送西部清洁水电330亿度,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约1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660万吨。其中每年预计送电广东200亿度,相当于深圳市一年全社会用电量的五分之一。一方面可以消纳云南清洁水电,另一方面有效促进广东广西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使南方区域天更蓝、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

那么,对惠州有什么作用呢?

项目建成后,龙门、博罗、惠城等县(区)将迎来充沛电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惠州将建设大数据中心,龙门正在规划绿色数据中心,亟需充沛的电能予以保障。昆柳龙直流工程投产后,将为惠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龙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叶育强表示。

“电力高铁”背后的“世界第一”

如果说500千伏直流输电是普通“电力铁路”,那么特高压就是“电力高铁”,这对“路”的硬件软件要求都有极大的提高。

甘运良介绍,昆柳龙直流工程采用±800千伏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系统,输送容量800万千瓦。为了既满足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能量输送,又确保受电端广东、广西电网的系统安全稳定,该工程在世界上首次采用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系统,送端采用常规直流,受端采用柔性直流。

安装管线

最先摆在技术人员面前是“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带来的新要求。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电气工程师陈越表示,工程涉及特高压双阀组、三端、柔直站OLT/STATCOM等多种拓扑特点,运行方式繁多复杂。

经统计,昆柳龙直流工程功率输送模式运行方式32大类,各站阀组接线排列组合共有632种,计入OLT/STATCOM等模式运行方式达上千余种。而常规直流(如金中直流)运行方式仅为21种,特高压直流运行方式为77种,昆柳龙632种运行方式为仿真试验和现场试验带来巨大的试验工作量和验证难度,也为工程投运后的现场调度、运行操作带来难度。

科技攻关难度大,建设的难度也不小。该工程直流线路平均海拔1300米,高山大岭区域占比54.6%,沿线地质复杂,跨越铁路、公路、通航河流、电力线路等2691回次。换流站不仅要完成电力工程建设史上总面积最大的网架屋盖结构建设,还要克服持续异常强降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在紧密合作中,难题被接连攻克。比如柔性直流换流阀是工程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设备,被称为工程的“心脏”。如今,世界首个能承受±800千伏特高压的国产“心脏”已成功研制出来,并在龙门换流站正常“跳动”。

“作为世界上首个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引领柔性直流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该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创造十七项世界第一,包括世界上第一个±800kV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世界上单站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世界上第一个具备架空线路故障自清除及再启动能力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等。

服务项目建设,惠州干了啥?

今年5月9日,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广东受端交流配套工程(惠州段)顺利投产。

281天!惠州市、县、镇联动协调,服务项目用地、设计、报批报审等相关工作。该工程新建500千伏线路310余公里,新建铁塔321基,从去年8月开工建设至投产仅历时281天。

重大项目不断跑出“加速度”,这背后是惠州市、龙门县行政效能的提升,政企合作的奋斗。

龙门换流站项目部

“惠州是配套工程的一个落点,输电线路走向要经过政府部门严格审批,绝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我们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完毕后,政府部门的审查速度非常快。”惠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龙门县对龙门换流站工程建设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推动此项工程建设。”叶育强告诉记者,政府方面的工作主要涉及环评、征地和维稳,其中完成征地36.67公顷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土地整备工作,确保国家重点工程如期开工建成。

一边是事关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并满足未来大湾区电力需求的“国字号”工程,另一边是土地征收难度大,且群众对电力换流站心存顾虑。面对重重矛盾和压力,龙门县倒排工期、落实责任,加强部门、乡镇、施工方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按照工作步骤设定协调解决具体事项。

项目建设涉及龙门多个乡村,仅龙潭镇就涉及9个村民小组。白天村民要干农活,工作人员与供电部门有关人员只能在晚上挨家挨户跑。六个多月时间内,龙门县完成土地整备任务,征地36.67公顷,交出了一份“三方共赢”的满意答卷。

“这个工程做下来,确实非常不容易。”工程施工方——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赖联光介绍,去年大半年时间都在下雨,只好增加人力、三班倒抢工期。春节期间又遭遇疫情,大量外地工人返工需要隔离,实在找不到隔离场所,只能向政府求助。

项目所在地的龙潭镇镇长邬少英告诉记者,得知项目部诉求后,“我们马上动员寻找隔离点,防疫站工作人员每天到隔离点消毒、协助企业采购防护物资”。一系列有效、务实的措施为项目复工注入“强心针”。

今年7月29日,随着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800KV特高压工程龙门换流站最后1台巨型变压器安全运抵龙门换流站现场,标志着该工程14台大件运输完美收官。龙门换流站的14台换流变压器是工程建设的核心设备,长度、宽度和重量的较为特殊,对运输要求极高。

从去年第一台变压器启运之初,惠州市、龙门县积极协调交警、路政等单位联动护送。期间,组织设计单位对惠州段公路运输全线159座桥梁全部进行了检测验算,对不满足运输要求的桥梁采取了加固措施;采取分时分段交通临时管制,最大程度减少对社会车辆正常通行的干扰……最终圆满完成运输护送任务。

【记者】马发洲

【视频】韩庆鹏

注:视频素材部分来源于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编辑 南小惠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