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横空出世,对香港影响有多大?

东莞万科
+ 订阅

在国人的传统认知里,“购物天堂”“金融之都”大多指的是香港、上海、巴黎、新加坡或是东京。但今年6月,一个重磅消息让大家将目光都聚集在南海之珠海南岛上。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后,海南将从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税收制度、运输政策等多方面构建起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最近一段时间来,香港因反修例而引发的持续动荡,令当地经济遭遇重创。随着内地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迅速发展,加之内生动力乏力,加剧了香港的紧迫感、焦虑感。此次中央政策一出,《方案》当中不少措施,被网友解读为是要海南来取代香港的某些经济功能,更有甚者提出海南自贸港未来要全面取代香港金融地位。

编辑

海南自贸港横空出世:有深圳东莞等城市加持,香港地位仍不可替代

事实上,从中国经济大环境上来看,香港作为国际资本市场中心、金融中心,是全球资本进入中国的跳板。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下背景下,每个区域将分工合作,东莞强大的制造业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并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可见有了莞深的加持,“香港+深圳+东莞”这一组合,具有世界最完整的制造体系,将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

编辑
编辑

01、免税额度提高,软环境配套亟需提升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购物天堂,一个关键原因是香港实施典型的零关税政策,除了酒类、烟草等特殊产品,其他进口货物都不设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丰富了优惠商品的组合。

今年以来,因疫情影响,香港免税行业受到极大冲击,赴港旅游的内地游客急剧减少。与此同时,海南多家免税店受到的影响却相对较小。央视网报道显示,3月底海南免税店主要业务指标已经恢复到了去年同期八成左右。另外,海南多家免税店也确实在最近几个月连续推出多个折扣力度较大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如今新政发布后,海南岛旅客免税购物额度限额为每人每次将调整为10万元。

从目前来看,新《方案》中的多项设计,正是有利于海南免税行业做出品牌效应,从而让海南更好逛。

编辑

不过,仅仅是因为免税额度提高,香港的金融位置就会被取代?

把海南与香港作横向对比,可明显感到两者的差异。

海南的人口和香港差别不大,但面积是香港的13倍,人均GDP几乎只有香港的七分之一。 在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上,官方也对此进行了解释,从历史数据来看,受制于品类限制、行邮税门槛等,虽然目前免税额度为3万,但2019年人均客单价仅为3544元左右,较额度上限差距较大。

此外,本次方案表示2025年全岛封关以后,除了极少数产品外,其他都没有进口关税。而全岛封关之前(2025年之前),生产资料、原辅料、交通工具、岛内居民的消费品这四类物品通过清单管理免关税。

编辑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不仅仅是离岛免税的问题,它与购物环境、服务品质乃至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有直接关系,而这方面海南目前还是欠缺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和香港等地相比,海南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营造方面,特别是在服务品质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认为,国际上离岛免税一类的政策多为辅助而非主导。从长远看,海南能否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更多地取决于海南在营造综合性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方面有多大作为,以及如何作为。

02、发展方向不同,互补大于竞争

目前,国家大陆地区还没有自由贸易港,此次海南提出要建设自由贸易港,实行“非禁即入”、除了极少数产品外,货物贸易零关税、在旅游、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上大幅减少市场准入等,但这不是意味着未来的海南会替代现在香港的一部分功能和地位。

“海南也不可能复制香港模式”,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世杰表示,香港是靠转口贸易起家发展起来的,而党中央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海南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要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因此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协同性要大于竞争性,甚至香港可以作为海南发展离岸贸易和高新技术的依托点之一。

实际上,香港和海南自贸港各有各的优势。香港主要优势是资金自由兑换和出入境,以及可以做空对冲。海南自贸港加速金融市场开放,政策与以前相比大大放宽,外资可以在内地设独资的基金、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也放开了。

目前香港依旧是国际上认可度最高的经济自由区,加拿大智库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发表《世界经济自由度2019年度报告》,再次将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与新加坡并列首位。

编辑

香港特区发言人说,特区政府将竭力巩固香港固有的体制优势,包括优良的法治传统、自由的贸易和投资制度、简单低税制、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高效的政府。这些优势提供了一个有利环境,让企业蓬勃发展,让整体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譬如就海南岛而言,还不具备香港拥有的独立关税区优势,也不具备香港的监管透明度和资金自由流动。香港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中企海外融资、离岸人民币业务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在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也明确表示,“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被众多的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海南自由贸易港与香港的定位不同,重点发展产业也不同,互补大于竞争。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林念修表示除了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同时强调,更要充分发挥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的优势,重点突出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他表示要“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为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3、深莞加持,角色独特不可替代

去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将香港定位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这份文件中提及香港102次,澳门90次,广州41次,深圳39次,体现出香港在大湾区的核心地位。

实际上,香港国际化开放程度高、地理区位优势好、交通物流便利,生产要素和人才可以快速流通,营商环境一流,科研水准高,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香港在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的基础设施方面名列第一,尤其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领域表现最为出色。根据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行榜,香港力压新加坡、东京,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

编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为香港的发展带来难能可贵的机遇,土地匮乏、人力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香港新型企业的成长。香港的短板恰好是周边深圳、东莞的优势。目前,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为港澳青年北上创业的沃土,其中东莞就吸纳了近40项目落户广东东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香港、深圳、东莞之间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三角关系,三个城市的协同、三种产业间的协同。腾讯马化腾也说,很多智能制造、研发在深圳,制造在东莞或者在深圳周边。这种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编辑
编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中提到,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国家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滨海湾新区,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建设第二校区,培养人才。东莞正好可以弥补香港在制造领域的短板。在智能制造领域, 东莞制造产业配套完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强,莞港在科技产业化合作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可以预见,海南作为自由贸易港短期内是没办法和香港看齐的,但是海南的特色也非常明显,地域面积、海域面积非常广,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能都非常的大,无论是热带岛屿资源、优质的生态坏境等等,都是香港所不具备的,国家的定位也明确了两者错位发展,那就是“定位不同,重点发展产业也不同,互补大于竞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