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市人民医院棠下医院揭牌仪式在棠下镇卫生院举行。江门市人民医院和棠下镇卫生院组成城市医联体,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携手发展、共同进步。
江门市人民医院和棠下镇卫生院组成城市医联体。
同时,江门市人民医院——棠下镇卫生院医学影像远程诊疗中心同日揭牌。中心成立后,棠下镇卫生院将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空间限制,与江门市人民医院影像学专家实现远程阅片,使患者在“家门口”便可得到三甲医院诊疗,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这是今年继与杜阮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后,江门市人民医院与镇级卫生院再度携手共建城市医联体。江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何伟东表示,城市医联体效益日益凸显,该院将在江门市深入推进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全覆盖建设的工作精神指导下,持续打造可复制、可示范的城市医联体工作模式。
两家医院联合建立医学影像远程诊疗中心。
携手发展,共同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
群众所说的“看病难”,主要是指“两头难”: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在偏远农村地区看病难。究其根源,是医疗资源短缺,配置欠合理。
近年来,江门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带领医疗卫生团队到医联体模式成熟的山西、湖北、深圳等地调研,江门市人民医院抓住学习机遇,结合江门的实际情况,率先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的特色之路,努力让整个江门地区医疗水平更上新台阶。
此次江门市人民医院“造血”棠下镇卫生院,正是破解龙头不强之难,进而打下分级诊疗基础,通过纵向“造血”夯实基层。
“早在二三十年前,我还是年轻医生的时候,我的前辈老师司徒良主任、赵伯端主任就定期到棠下镇卫生院出诊。如今,在江门市深入推进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全覆盖建设的工作精神指导下,我院有技术力量,棠下镇卫生院有需求,棠下群众又信任,我们一拍即合。”何伟东表示,此次合作对缓解病人看病难、住院难起到很好的作用。
“两家医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进行深度合作,成立江门市人民医院棠下医院城市医联体,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携手发展、共同进步。同时,有利于我院有序地发展业务、提高技术、扩大影响,让棠下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技术服务。”棠下镇卫生院副院长谭君劲说。
据了解,为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让乡镇的老百姓在当地就可以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江门市人民医院一直以多种形式帮助各乡镇卫生院,以技术帮扶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各种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满意度。
专家下“沉”,促进基层医疗水平“浮”上来
一直以来,棠下镇卫生院面临部分技术空白、人才队伍断层等问题。其中,外科只能依靠返聘的高龄专家,指导外科诊疗服务;妇产科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医生,缺乏高素质人才支撑专科发展;康复科只有开展传统的中医康复技术,急需发展现代的中西医康复技术。
通过合作,棠下镇卫生院得以发挥特色优势,逐步提升专科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诊疗技术能力,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为目标。
而江门市人民医院将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以合作为纽带,整合管理、技术、服务等业务,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江门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侯望平介绍,针对棠下镇卫生院的需求和难题,江门市人民医院将派出医疗骨干进驻基层科室,进行专科打造和同质化管理,把三甲医院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理念引进基层。
“造血”帮扶棠下镇卫生院,具体分为“三步走”:首先,外科基础要打牢,康复患者留得住;其次,利用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的省级重点专科优势,普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技术;最后,同步打造儿科、妇产科,满足当地老百姓的专科需求。
江门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本磊介绍,棠下镇人口较多,老龄化问题突出,康复需求大。针对他们的需求和难题,该院将对其进行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社区康复等指导。
上级专家“沉”下来的同时,基层医生也要“浮”起来。江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林平介绍,近年来,该院一直为棠下镇卫生院业务骨干提供培训的机会,且效果明显,棠下镇卫生院的人才队伍成长迅速。医联体正式建立后,培训通道将更加畅通无阻。
据悉,两院逐步建立以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统一”的管理模式,依托江门市人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提升棠下镇卫生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医疗卫生资源效益。
基层医院拍片,三甲医院诊断
此外,江门市人民医院与棠下镇卫生院联合建立医学影像远程诊疗中心,打通“诊疗快车道”,实时共享医学影像信息,助其快速诊断。
记者了解到,医学影像远程诊疗中心由江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15名具有医学影像诊断资质的高素质医生组成,其中包括2名副主任医师,经验丰富,进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
“基层医院拍片,三甲医院诊断”,所有检查、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均按照江门市人民医院的标准执行,影像学检查、医学诊疗都逐渐规范化、一体化、同质化,为基层群众提供一个创新的技术手段和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医学影像远程诊疗中心,不仅能改善群众的就医体验,也利于做好分级诊疗。
“通过系统,患者影像学资料可通过远程网络清晰地展现在江门市人民医院专家面前,我们医院影像学医生就像坐在棠下镇卫生院的诊断室阅片一样,达到同步的效果。”江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龙光峰说。
医学影像远程诊疗中心逐步建立医学影像分工协作和上下联动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再造医疗服务流程,为群众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协调性服务。同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建立与棠下镇卫生院基层医疗服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医院间分工协助、上下联动,系统地整合、升级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新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解决棠下镇卫生院因医疗资源配置不足的短板,最终实现诊疗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同质化。
最后,在谈及两院医联体未来合作的方向,何伟东表示,医联体将继续以“一院一项目,一院一专科,一院一特色”的工作目标,并根据棠下镇卫生院及周边群众的需求,采取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资源共享等方式开展工作。加强以人才、技术、专科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建设;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强信息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行远程诊疗中心工作的发展;开展医疗质量的常态化督导、同质化管理,形成行而有效、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运行模式。
【文/图】梁爽
【通讯员】曾冬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