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孩子9个脾胃虚弱?有这6种外在表现,妈妈要留意

广东中医药
2020-08-24 09:02
+ 订阅

邱健行:全国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中华中医内科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血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脾胃病学说研究组组长、广东省老中医药专家协会副会、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

隋代医家巢元方在其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小儿肠胃嫩弱”、“不胜药势”。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机蓬勃,对水谷精微的需求则有赖后天脾胃的滋养。但小儿脾胃娇嫩,机能尚未完善健全,在这种小儿“脾常不足”的状态下,如果喂养不当,就容易损伤小儿脾胃而发生疾病。

脾胃失和,孩子易生病

01

多怕冷

“阳虚则寒”,脾胃阳虚的孩子会出现怕冷、手脚冰凉、自汗,脘腹有不同程度的冷痛或冷感,口中多清涎,食欲不振或恶寒呕吐,大便稀薄等表现。

02

易上火

若脾阴偏虚,脾血消耗,可致五脏不安,百病由生,胃阴亏耗,虚火上升,则见口干唇燥、大便秘结等“上火”症状。

03

发育迟缓

“阳虚则寒”,脾胃阳虚的孩子会出现怕冷、手脚冰凉、自汗,脘腹有不同程度的冷痛或冷感,口中多清涎,食欲不振或恶寒呕吐,大便稀薄等表现。

04

气血不足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化生不足,孩子会出现面色发白、精神萎靡、疲倦无力、毛发枯萎、皮肤干燥、指甲干裂等气血不足的表现。

05

易成“小胖墩”

脾的功能之一为运化水湿,脾胃虚则会影响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形成水肿,发展为脾虚肥胖。

因此,我们看到的“小胖墩”不见得是营养过剩而导致的肥胖,也有可能是脾胃虚引起的“痰湿肥胖”。

06

易感冒

中医有言,“四季脾旺不受邪”,在一年四季中,如果脾胃的功能旺盛,则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强调的就是调理脾胃在疾病治疗和养生的重要性。如果脾胃虚弱,运化失调,不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养料,气血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易引发感冒等外感疾病。

如何正确评估孩子脾胃状况?

脾胃功能虚弱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厌食、食积、腹泻、便秘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进一步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减少人体的气血,影响了其他脏腑的健全,导致孩子容易得病。

因此在生活中,家长们应正确评估孩子脾胃的状况,以此来采取适合孩子的调理、养护脾胃之法。那么,如何正确评估孩子脾胃的状况呢?下面的评估表格可供家长参考:

孩子是否经常三餐不规律?

孩子有没有出现过腹胀现象?

孩子头发是否稀疏、发黄?

孩子安静时/睡觉时是否出汗多?

孩子皮肤干燥,或者肤色发黄

孩子嘴唇的颜色异常,过于鲜艳或过于苍白?

孩子的体型过胖或者消瘦?

孩子睡觉时不老实,喜欢翻滚、爬、蹬被子,趴着、屁股撅起来睡觉

孩子受凉或过热或吃较杂的食物时常会发生腹泻

孩子经常便秘,3~5天排便一次,大便较干燥或硬结

孩子脾气不好,经常发火

孩子常出现腹痛、胃痛而哭闹

若您的孩子出现以上状况3项以上,则提示您的孩子脾胃有虚弱迹象,平时需注意调养;若您的孩子出现以上状况5项以上,则提示您的孩子现在正面临一些脾胃病的困扰,建议您及早带孩子就医治疗,同时也请您督促孩子培养良好的护脾胃习惯,以配合治疗。

【来源:邱健行首届全国名中医工作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