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蛇咬伤,还在用嘴吸毒?

马晋平
+ 订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夏秋季节正是蛇类繁殖的旺季,在闷热、潮湿的夜晚,蛇会频繁出没,大大增加了蛇咬伤的几率。电视剧里面常常有这么一个情景:男女主在外游玩,女主突然被蛇毒蛇咬伤,男主二话不说就趴上去,用嘴将毒液吸出来。但是,用嘴将毒液吸出,不仅有可能救不了被咬的人,也有可能让救人者也中毒!

  蛇咬伤的中毒机制

  并非所有的蛇都有毒,蛇毒是毒蛇头部毒腺分泌的一种蛋清状半透明的黏稠液体,是多肽、溶蛋白酶、毒素的复杂混合物。不同的蛇种、亚种、甚至是同一蛇种在不同季节所分泌的毒液的毒性成分也存在一定差异。蛇毒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溶血性毒素类:主要见于蝰蛇、腹蛇、竹叶青、五步蛇等。这一类毒素主要是破坏患者的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引起出血、溶血、休克,被咬伤处会有剧痛,呈紫黑色,迅速肿胀、发硬、流血不止,常发生皮肤坏死、淋巴结肿大,且迅速扩散到头部、颈部、四肢和腰背部。咬伤后4小时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则会因心力衰竭或休克而死亡。

  神经毒素类:主要是金环蛇、银环蛇等蛇分泌的毒素。这类毒素主要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咬伤后,局部症状不明显,流血少,红肿热痛较轻微,但是伤后数小时内会出现急剧的全身症状,兴奋不安,痛苦呻吟,全身肌肉颤抖,口吐白沫,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眼镜蛇、眼镜王蛇等分泌的蛇毒则是混合型毒素,被咬伤后会同时出现以上两种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蛇咬伤处理的误区

  误区1:用嘴吸毒

  如果救人者的口腔黏膜有破损,毒素就可以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体内;即使口腔黏膜完整,过多的毒素也会通过黏膜吸收,引起急性中毒。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误区2:现场挤压排毒

  蛇咬伤后,注射入人体的毒液量在1.5-2ml左右,如果伤口没有做充分的切开,挤压只能挤出很少部分含毒素的血液;挤压不得当更会将毒素挤压到更深层的组织引起大面积的组织坏死,甚至是进入浅表静脉引起急性中毒性休克,特别是溶血性毒素类。因此,乱挤伤口,非但不能排出毒素,还会进一步加快毒素的扩散。

  误区3:切开

  不要自行打开伤口,不规范的切开伤口不仅不会排出毒素,反而会因处理不当造成失血过多或伤口感染。

  误区4:冰敷

  冰敷可以缓解蛇毒所导致的肿胀疼痛,但是并不能延缓毒素的吸收。蛇毒主要是通过改变微小血管的通透性进行吸收,降低温度并不会减少毒素的吸收,反而有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确处理蛇咬伤

  如果是在靠近医院的地方被蛇咬伤,应直接到医院处置,先不用处理伤口;如果到达医院有一段时间,则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自救:

  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拍下蛇的照片或记住蛇的某些特征,有利于医生根据蛇毒的种类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状态,尽量避免活动受伤肢体,因为蛇毒是通过淋巴回流吸收的,当骨骼肌活动越剧烈,毒素吸收的速度就越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除受伤肢体上的衣物和饰品,迅速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减少毒素进一步吸收。有条件的话,用弹力绷带轻轻绑住伤口的近心端(上端)。事实上,止血带结扎在蛇咬伤的处理中存在争议,若是被分泌溶血性毒素的蛇咬伤,绷带绑得太紧有可能导致被咬伤的组织坏死,伤口附近的血管损害后毒素会加速扩散。因此,绑扎时要注意,尽量使用较宽的材料进行绑扎,加压的程度以能够在止血带下面插入一个手指最佳,每20分钟就要放松1-2分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被蛇咬伤需镇定,用嘴吸毒不可取!

  被蛇咬伤,还在用嘴吸毒?------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2107帖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