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 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海洋生态采访实践活动来了

南方+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不少中小学生将化身小记者,走进不同领域、行业,近距离探寻深圳40年发展巨变、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用自己的亲身行动为深圳40年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小记者“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系列活动由深圳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发起、举办。

如何守护好深圳人的这一片海?在杨梅坑山海之间,有一所深圳唯一的国家级自然学校——深圳市生态自然学校。

本期“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活动,走进这里,从聆听自然、认识自然开始,通过海洋保育课程,了解海洋与生命,学习海洋生态保护知识,解密海洋污染治理以及海洋生态监测监管。




9:40


早晨,南方小记者们从南山出发,一路向东,兜兜转转1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

图说

作为大鹏新区首批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自然学校),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是全国56所“国家级”自然学校之一,由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创办,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生态监测为主题的自然学校,致力于培养环保志愿者教师。

图说

培训内容涵盖水、土壤、大气、动物、植物五大类,自然学校主编写了一整套专用教材,并且开发了“自然教育+英语”、“自然教育+数学”、“自然教育+艺术”、“自然教育+海洋保育”等课程。 

图说




09:48


#聆听自然的声音#

图说

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小记者们闭上了眼睛,聆听四周的声音。

图说

海花声、虫鸣叫的声音,还有林间鸟鸣声......在小记者闭上眼睛后变得无比清晰。原本被忽略的微小的声音在此刻汇成一首琴瑟和鸣的歌曲。

图说

图说




10:00


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建在七娘山上,小记者们从杨梅坑下车,现在沿着山路向上走。

图说

图说




10:40


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老师介绍,最早的地球被海水包裹。海水遮挡了紫外线,为最初的微生物演化提供了庇护。

图说

我们和海洋是息息相关的,只是有的动物演变成海螺、海鱼,也有动物爬上了陆地,演化出种类繁杂的陆生动物。

图说




10:46


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同时也是深圳市空气检测站点,由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创办。

图说

现在老师带领着小记者们来到大气自动监测室。

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六种“典型”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铅(Pb)、二氧化氮(NO2)、悬浮颗粒物(SPM)(包括尘土、烟灰、烟雾和烟尘)、二氧化硫(SO2)和对流层臭氧。

监测室正是通过监测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密度,动态监测空气质量。

图说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迅速,不然城市出现雾霾天气。灰蒙蒙的天空给城市风景抹上了一层灰。

那么,雾霾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雾霾?人们常说的PM2.5又是什么呢?

图说

老师介绍,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是特定气候条件下,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其源头有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火山喷发等。

每个城市雾霾产生的原因都有差异。比如北京的雾霾主要来自沙尘暴、东北地区的雾霾来自冬季烧煤取暖,而深圳的雾霾则是高饱和的汽车保有量。


知多D:什么是PM2.5>>>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它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11:20


“以自然为本,做传播生态理念的使者。”现在小记者们来到了遥感监测室。在这个教室里,摆放则各种昆虫、植物的标本。有常见的蟋蟀“黄脸油葫芦”、螳螂“广腹螳螂”、还有个头庞大的棉蝗。

图说

图说

图说

图说




11:25


每一个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都是不一样的。不同浓度区域的植物吸入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是不一样的。

老师介绍,植物吸收了二氧化碳,通过植株根茎转移到土壤中,土壤里的二氧化碳又被水流带走,最后又进入我们的肚子里。

“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空气、土壤、水等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彼此相连的。”老师介绍,人类的生产生活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

图说




11:40


老师介绍,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是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足足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水受温度和盐分密度的影响,冰冷区域的海水下沉,温暖区域的海水上升,因此形成了洋流。”老师介绍。

虽然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蕴藏了巨大的鱼类资源,但它们的分布却极不均衡:有的海域鱼虾稀少;有的则是鱼儿多得自己能蹦上船来——这些鱼虾天然密集的海域就是渔场。

图说

渔场没有固定的边界限制,鱼群虾群之所以能集中于此,适宜它们生长繁殖的水深、水温、光照、盐度、地形,还有食物,各方面条件一个都不能少。

造就这些条件的因素很多,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海洋中最普遍的水文现象——洋流。

图说

但全球已累计产生63亿吨塑料废物,但只有6亿吨(约9%)被回收利用,另有12%被焚化,绝大多数(79%)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或海洋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

海鸟、海龟、海豹等海洋脊椎生物也会被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塑料垃圾迷惑,将塑料当成食物吃进腹中,或者被塑料缠绕窒息而死。


一则真实的故事>>>

2017年3月12日,一头抹香鲸被发现困在惠州海域大辣甲岛附近,嘴里全是渔网。渔民、渔政、潜水员等多方人员施救,清掉渔网,并试图引导抹香鲸游回深海。在各方人员的救援下,最终仍于当月15宣告死亡。

图说

地球46亿年的时间,才发展成现在的四大洋七大洲。

然而,自从1907年7月14日美籍比利时人贝兰克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之后短短的100年时间,人类建立了一个“新大陆”,太平洋垃圾带,一个完全由人类用垃圾堆起来的“第八大陆”。

图说

这个“新大陆”面积达到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新疆省,16个江苏省那么大。

据报道,这里的垃圾多达8万吨,垃圾的种类繁多,有塑料袋、装沐浴露的塑料瓶、拖鞋、儿童玩具、轮胎、饮料罐甚至塑料泳池…

课堂上,老师给小记者们分发了橡皮筋,将橡皮筋固定在手指上,体验一下海洋动物被废弃渔网、塑料垃圾束缚的感觉。

图说

图说

我们能为海洋做些什么?老师说,我们可以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重复使用容器或制品,回收使用再生产品,拒绝使用无环保观念的产品。


14:00

现在小记者们齐坐在课室里,他们的桌面上摆放着形状各异的贝壳、干花瓣,还有彩石。下午,小记者们将亲自动手,通过制作海洋蜡烛,将海洋的美凝结在小小的蜡烛中。

把贝壳、干花放入玻璃杯中,倒入果冻胶,加上小记者们的灵感,静候一段时间,等果冻胶完全凝固,一件精巧的艺术品就能大功告成了。老师提醒小记者们需要注意,果冻胶非常烫手,在制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图说

图说

小记者们陆续完成了海洋蜡烛。这些蜡烛被静止在一旁,等待完全凝固。下课后小记者们就可以带上自己制作的蜡烛回家啦。

在海边的沙滩上,我们总能看到大小各异的贝壳。在商店里,贝壳也被制作成各色的装饰制品。接下来,小记者们要用各色的贝壳组成贝壳风铃。

图说

8月的午后海风吹拂,纵使太阳尚未收敛光芒,这时候的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依旧十分舒适。山上小记者们欢声笑语,山下潮涨潮落、海水拍打礁石激起浪花。

在缤纷多彩的各类风铃中,贝壳风铃是一种特别的存在。风铃作为日本“清凉文化”的代表,被称为“夏日风情诗”。

海风轻拂,贝壳摇曳出动人旋律,清脆的声音。小记者们在这里邂逅一场贝壳风铃DIY。

不知不觉,今天的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小记者们拿出自己亲手制作的风铃、海洋蜡烛合影留念。

图说

图说

图说

图说

16:00


现在到了小记者提问环节

1.深圳40年的生态环境经历怎样的变化?

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孙校长介绍,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不仅在经济发展上举世瞩目,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为全世界做出来典范。

孙校长给小记者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当年深圳最开始要建设机场的时候,最初选址是在目前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范围。但这一决定遭到了有识之士的反对。在多方沟通协商下,最终将机场迁移到35公里以外的宝安。这才有了现在的这个位于城市腹地的最小的红树林保护区。

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海洋生态采访实践活动来了

2.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生日快到了,您觉得未来的深圳应该如何推进环境保护呢?

“对于深圳的未来来说,我是非常充满憧憬的”孙校长表示,如今,深圳的生态越来越好,蓝天越来越多,更多的动物又回来了。所以我对深圳未来充满期待。但这也需要更多的人去保护来之不易的机会。

3. 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的LOGO图案代表了什么?

孙校长说,实际上LOGO里由了水、土、生、气四个字组成,指的是水、土壤、动植物和大气。这个生字,包括了生命、生活、生态等等。从自然界到我们的行为,到我们的生命如何能更加健康的成长,让动植物的生命和我们人的生命能更好的健康的和谐共生。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海洋生态采访实践活动来了

4.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中小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你们可以变成身体力行的传播者。”孙校长表示,自然学校的理念是走进来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老师,都是一个以自然为本做传播生态理念的人。

我最好的建议是什么?不仅是从我做起,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平台,把自己变成一个媒体,把自己变成一个传播者而去影响你的同学朋友。实际上要去认知了解、认识认可。

为什么说要认可呢?首先要认可自己是动物,不是人,是和其他动植物平等的。有了这个之后,大家同学之间也会相互尊重,对家长也会有敬畏之心。那么,我觉得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撰文】邓子良

【摄影】实习生 王玮

【统筹】孙颖

编辑 孙梦圆 李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