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9月,莘莘学子即将步入课堂。
即将来广东高等学府就读的你们,
知道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历史吗?
在广东,韶关坪石、清远连州、梅州、云浮等多处高校遗址正在被修缮,由此形成“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这里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根脉所在。
“我们在日寇入侵的战火延烧中逃命,也因此见识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学者齐邦媛在其回忆录《巨流河》中的真切体悟,让那段教育抗战史绽放着时代华光。
广为人知的是西南联大。
其实,华南教育抗战史,同样闪烁着熠熠星光。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广东省陆续停办各市中小学,省立私立学校大部分迁于粤北地区,韶关坪石、曲江是最主要的迁校目的地之一。
在日寇北上后,高校继续向更为偏远的连县、云浮、梅州等地迁徙。
为何要选在这些地方?战争时期,利于避难的山区,以及能积聚物资的旧时商贸中心、港口码头等,更具备办学条件。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连州(抗战时期的连县),水资源丰富,且长期是联系湖南和广东的商贸中转站,省立文理学院抗战时期九载十迁,两度迁至连县。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抗战时期迁校路线图
“日子苦极了。”
曾在抗战时期读于省立文理学院的许实回忆道。
校舍、宿舍全部由树皮和竹笪搭成,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用来冲凉洗脸的井水冬天冰凉刺骨。
教授的生活同样十分清苦。哲学家张栗原教授在东陂墟上仅买两块豆腐做菜,令人不禁为之凄然。
省立文理学院连州办校地址。
然而无论多么艰辛,莘莘学子仍旧刻苦攻读。先师们包括教育家林励儒、历史学家王越、文学教育家吴三立、历史学家陈守实等人,在积极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高水平教学质量和科研力量,为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教育保障。
连州东陂镇西塘村存有多处办学遗址。
想要近距离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史吗?
在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起“写出‘我心目中的抗战英雄’有奖征稿”活动,优胜者将入选南方报业小记者,参与“品粤游径”研学营,跟文史专家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连州基地,体验“烽火课堂”,追寻华南教育历史,传承先师精神。
【活动详情】
“品粤游径”研学营是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打造的“文化+旅游+教育”线上线下活动平台,通过走读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点,向广大市民群众尤其是学生和青年团队展现广东文史古韵和文旅魅力。
“品粤游径”研学营首场活动——勿忘先师!南方报业小记者走入连州“烽火课堂”活动将探访连州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深入了解华南教育抗战史,文史专家、刘禹锡纪念馆馆长曹春生将全程讲解,带领南方报业小记者们走访冯达飞纪念馆、刘禹锡纪念馆和秦汉古道等历史文化遗迹,从连州出发,读懂岭南。现活动面向全省招募6组家庭(一大一小)免费参加活动,快来争取名额吧!
写出你心中的抗战英雄,赢取免费研学游。点击图片可进入投稿通道
1.活动主题
围绕“我心目中的抗战英雄”为主题进行创作,探寻华南教育抗战史。
2.活动对象
10至16岁中小学生
3.投稿时间
即日起至9月1日24:00 (投票时间同步)
奖项评选作品人气排名第一的参赛者和五组优秀作品的参赛者将成为南方报业小记者,并获得参加“品粤游径”研学营之南方报业小记者走入连州“烽火课堂”研学旅行的机会。
【注意事项】
1.体裁不限、形式不限,可提交包括散文、诗歌、绘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作品。视频作品大小在200M以内,接受mp4、mov格式投稿,视频内不出现第三方平台logo。
2.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若使用网络图片需在正文处备注清楚,一旦发现抄袭将取消参赛资格。
3.一旦投稿,视为作者将作品版权授权给活动主办方和南方+客户端,主办方和南方+客户端可对作品内容进行网络发布、线上线下推广等。
4.作品提交后将进入“审核中”状态,此时可修改内容;作品一旦审核通过发布,将无法撤回修改。请仔细检查后再提交,实在需要撤回修改,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关注南方+客户端公众号(ID:nanfangplus),将有工作人员为您解答。
【导师简介】
曹春生,被誉为“连州文化遗韵追随者”“连州文化记忆定格者”,曾任连州市文联主席、《连州报》总编辑,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曲艺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从1999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湟川贤踪》开始,至今已出版《连州古村遗韵》《连州历代名人》《连州民俗大观》《连州石刻史话》《连州地名考源》《秦汉岭南第一州》《连州刺史刘禹锡》等10本著作。
指导单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主办单位: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
支持单位:国家5A级景区连州地下河
点击此处投稿有奖征稿!我心目中的抗战英雄
【统筹】周人果 张盛良
【执行】陈峥 洪燕文 崔澄碧
【撰文】周人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