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挂牌,纳入市属三级医院管理。为此,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根据有关政策,决定从2020年8月25日下午五点半起,按照三级医院的标准调整参保人在我院的社会保险医疗待遇标准。
2019年9月6日,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揭牌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社会保险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袁斯敏介绍,此次调整只是针对社保参保人,不影响自费医疗人群,各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也不受影响。调整主要是降低门诊社区转诊、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住院起付标准,同时增加了可报销药品、服务项目。其中社区转诊报销比例调整为35%,14周岁以上人员的住院起付标准调整为1300元,14岁以下儿童的调整为650元,住院费用年度内累计医疗费8万元及以下的报销比例调整为85%(退休人员增加5%,下同),8万到16万的调整为75%,大于16万的调整为65%。
图为调整后的社会保险医疗待遇
大病保险、住院补充、最高支付限额等维持不变。
袁斯敏介绍,此次调整后,我院社保参保人的医疗待遇与周边医院持平。医院将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让包括社保参保人在内的就医者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平均门诊医药费用、出院病人医药费用均比全市公立医院平均水平低20%。医院通过举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招聘一批硕士、高级职称人员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选送技术骨干外出学习、培训,到省级三甲医院进修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人文素养。目前,已拥有近10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所有技术骨干均曾在省级三甲医院进修,所有的岗位人员的能力与岗位匹配。
图为泌尿外科主任戴勇等在钬激光下开展泌尿系结石的碎石取石微创手术
总院占地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建卫分院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医院设有门诊、急诊、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中医内科、腔镜外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手足踝显微外科、骨科、肛肠科、五官科、整形美容科、妇科、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ICU、康复科、皮肤科、口腔科、治未病科、体检中心等近30个科室,科室齐全,布局合理。拥有病理实验室、临床基因扩增(PCR)实验室、层流手术室(含百级间)、腔镜专用手术间等先进设施,配备了1.5T磁共振、CT、腔镜系统(含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电子胃肠镜、支气管镜、腕关节镜、踝关节镜等)、四维彩超、包括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系统在内的全套进口检验设备等先进设备。
图为建卫院区
2019年以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积极利用市属三级公立医院的平台,加强与高水平医院的合作,引进了以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陈山林,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肖昕,省名中医刘小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黎庆初主任(广东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柯以铨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滨主任(中山大学不育与性医学奠基人)等为代表的一批顶级专家及其团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图为肖昕教授在新生儿科查房
医院已于2020年7月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骨伤科、产科、心血管内科入选省中医药局“十三五”规划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积极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新时代卫生工作方针,既注重挖掘、整理、继承、发扬传统中医药知识,又积极探索中医和现代医学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做到现代医学跟得上,中医服务有特色,中西结合相得益彰。
图为刘兴华(右一)为患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手足踝显微外科在全市率先开展腕关节镜手术,骨科在全市率先开展椎间孔镜、椎间盘镜诊疗项目、完成了全市首例5G远程手术交流,消化内科开展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呼吸内科开展了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镜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神经外科开展了显微镜下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神经内镜技术。五官科引进了NBI电子喉镜等新项目,口腔科开展了种植牙手术等新业务。超声科开展了盆底功能四维彩超检查、子宫三维彩超检查等项目,是东莞市开展盆底超声为数不多的专科。妇产科积极推广生育舞蹈、一对一陪产等服务。
产房开展生育舞蹈、一对一陪产等特色服务
医院加强康复科建设,推动中医康复服务进病房服务。在建卫院区扩大治未病科的业务用房,开设有中医特色的妇女保健科等专科。在总院设立妇产科、儿科中医治疗室。积极开展穴位注射、穴位敷贴、四黄散外敷、中药灌肠、隔姜炙、火龙罐、督脉灸、刮痧、中医洗头、黄帝内针针法、穴位自血注射疗法等中医药特色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图为患者在理疗科接受督脉灸、任脉灸等中医特色治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