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宝生产基地,安静的作业室,一排排卡座,一台台电脑,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测绘人,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上的图斑,偌大的作业室内只有此起彼伏的鼠标和键盘敲击声。
滴滴,哒哒,滴,哒哒.....在最靠边的一个位置里,键盘鼠标声音交替响起,节奏之快让人也跟着紧张起来。走进一看,只见一位测绘人,右手轻握鼠标,左手五指灵活地悬放在常用的快捷键上,屏幕上的照片快速切换,让人眼花缭乱;而他的目光,也随着电脑屏幕飞快移动着。
没错,这是一天审核5800个图斑的测绘人洪晓凡。据了解,一般情况下,一位初审员一天工作10小时,能够审核10个任务包(约2000个图斑),而洪晓凡的常规速度是10小时审核15-16个任务包(约3000-3200个图斑)。此外,因为审核成果质量优异,后期复核组对他的成果自动存档,不再检查复核。
洪晓凡
11年测绘路,数不清的项目
从2009年参加工作开始,洪晓凡就来到了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到现在已有11年时间。
洪晓凡参与过大大小小各类测绘项目。2018年开始,他参与“三调”工作,从“三调”初始库建设到统一时点更新,每个环节几乎都有他的身影。
在省级审核工作中,洪晓凡的最高纪录是一天审核5800个图斑。这个消息在作业室不胫而走,引来大量迷弟迷妹前来一睹“大神”真容。
“这速度也太快了吧?!是怎么做到的?”很多同事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都表示惊讶,在讨论间隙,言语之间更多的是对这个测绘人充满敬佩。
说到同事的反应,洪晓凡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挠了挠头:“有那么多吗?我不知道,工作的时候就是一直在审核,没有留意数量。”
“大神”是这样炼成的
同事口中的“大神”,不是一天炼成的。
“因为我见得多了,一看图斑就知道是它具体指什么。比如刚过来参加这项工作的人不熟悉一些果树图斑,就会影响判别速度。”洪晓凡说,他总结自己审核快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从初始库开始就参与了项目,对规则比较熟悉,对地类判断比较准确,很多照片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属于哪种类型。例如,球场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则地类不同,在村边就是科教文卫,在马路边就是特殊用地。
虽然洪晓凡觉得这技能主要来源于经验,但大家都知道,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善于总结的习惯,才是成功背后的核心因素。
“有任务来了,二话不说就开始干活”“对规则把握非常透彻”“对自己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说到洪晓凡,不少同事都竖起来大拇指,并在心里把他当成学习的榜样。
“三调”任务紧,每天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的工作时间,对于洪晓凡和其他奋斗在“三调”一线的测绘人来说是常态。洪晓凡回到家通常是晚上十点多了,陪伴孩子的任务更多落在妻子和家人身上。谈到家人,他眼光微闪。
“三调”项目是个浩大的工程,因为有千千万万像洪晓凡这样的一线测绘人团结协作、日夜坚守,才有“三调”任务的稳步推进。
他们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笔一划勾勒着祖国的样子;他们又是不凡的,共同创造出不凡的事业。在全国国土调查历史的画卷里,没有他们的名字,又能处处见到他们的踪影。
向无数测绘人致敬!
【通讯员: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谢诗艺】
粤自然小编团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