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厚积薄发的京东,如今加速进入收获期。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4.174亿,单季度新增3000万,1137个品牌在京东平台下单金额过亿元,京东成为国内外品牌的最大增量场。
北京时间8月17日晚间,京东集团(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D;港交所股票代号:9618)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务业绩。财报显示,京东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净收入2011亿元人民币(约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3.8%,市场预期1906.22亿元,去年同期1503亿元。
这一增速也创下京东近10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并首次实现单季净收入超2000亿元人民币。同时,这也标志着,京东成为国内首家单季收入破2000亿的零售及互联网公司。
利润方面同样可观。京东2020年第二季度经营利润为50亿元人民币(约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3亿元人民币。2020年第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4亿元人民币(约2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亿元人民币。
需要注意的是,京东本季度不仅收入利润双双取得大丰收,活跃用户数也首次突破4亿。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较去年同期的3.213亿增长29.9%至4.174亿,单季度新增3000万,同比29.9%的增速也创下近11个季度以来的新高。2020年6月,京东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0%。
此外,第二季度,在持续的技术投入下,京东集团的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4.8天,创下公司近5年来的新低,继续引领全行业提升供应链效率。
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京东坚定地发挥在供应链和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稳定的日常必需品供应以及不间断的物流服务。面对变化的经济环境,京东不断深挖自身生态体系,创造就业机会以回馈社会,与业务合作伙伴共渡难关、共同成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京东集团第二季度业绩稳健且实现了收入的加速增长。丰富的产品供给和优质的服务体验持续为平台吸引大量新用户。”
业务“大丰收”
今年二季度适逢6·18电商促销节,这也是是新冠疫情后第一个电商行业大促的购物节。作为大促主场的京东平台,618期间累计下单金额达到2692亿元,同比增长33.6%。
与618大促的亮眼成绩相对应地,京东二季度财报也表现不俗。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京东净收入20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02.8亿元增长33.8%。京东第二季度经营利润为50亿元(约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3亿元。2020年第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经营利润为56亿元(约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2亿元。
同时,京东本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4亿元(约2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亿元。Non-GAAP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9亿元(约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6亿元增长66.1%。
需要注意的是,京东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经营利润率为2.8%,去年同期为2.1%,利润率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之所以利润率获得提升,与京东积极扩张品类、运营效率提升、强化服务收入密切相关。据了解,尽管家电3C等业务是京东的核心业务之一,但其利润率相对单薄,利润相对较高的为快消品等品类以及服务业务。除了高利润率业务持续发力之外,京东的履约费用占比在下降。财报显示,本季度京东集团履约费用为120亿元,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6.1%下降至本季度的5.9%。财报数据显示,京东二季度日用百货商品销售的净收入为640亿元,同比增长45.4%,超过整体增速的33.5%,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6.4%,多方发力进而带动整体利润率的提升。
“在消费品和生鲜方面我们的利润改善还是非常明显的。”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谈及本季度利润率改善情况时,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首先,随着我们在一些品类和品牌方面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我们与更多的品牌达成了更紧密的合作。第二,随着规模效应,我们会在履约费用率上面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三,我们会把一些更适合线下的品类,把订单和流量转移到线下的合作伙伴,三方面构成了我们整个利润率的上升。”
本次财报中的另一个亮眼要素是京东的活跃用户数表现。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较去年同期的3.213亿增长29.9%至4.174亿,单季度新增3000万,同比29.9%的增速也创下近11个季度以来的新高。2020年6月,京东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0%。
这与京东持续深耕下沉市场密切相关。面对逐渐崛起的下沉新兴市场消费需求,京东在不断满足相关用户的消费习惯、购物体验,以及地域差异带来的诸多消费差异,并在智能供应链保障“低价好物”优势的基础上,多场景体系性下沉,包括社交电商平台京喜、主站京东秒杀、京东极速版,以及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便利店等实体场。
这些布局也在今年618得以验证。QuestMobile数据显示,在618期间新安装京东APP的用户中,近68%的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京喜自身新用户增长环比超过100%,所有新用户中有7成来自3-6线城市。在京喜的推动下,很多下沉新兴市场的新用户完成了“电商首购”。
扩展“朋友圈”
从一体化走向一体化开放,围绕这一战略,京东近来也动作频频,从曾经的“单打独斗”演变为积极与第三方平台深度合作,扩展自己的“朋友圈”。
今年以来,京东先后控股五星电器、工品汇、跨越速运,并与国美零售、快手、携程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创新生态。
5月,国美零售与京东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此后,国美将“家·生活”供应链、中大件物流仓储配送、服务体系、全国2600多家门店等“零售新基建”接入京东平台,并于近期启动300亿元的联合采购。
针对下沉新兴市场,今年5月京东零售与快手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在快手小店的供应链能力打造、品牌营销和数据能力共建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打造短视频直播电商新生态。京东零售将优势品类商品提供给快手小店,双方共建优质商品池,由快手主播选品销售;快手用户将可以在快手小店直接购买京东自营商品,并能享受京东优质的配送、售后等服务。
8月,京东宣布正式完成对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这也是京东集团首次战略投资连锁便利店场景。京东方面称,将借助便利店业态的服务属性和即时性消费场景,对线上的计划性消费形成有效补充,强化零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继去年战略入股五星电器之后,京东本月宣布全资控股五星电器,新的京东五星电器将继续保持独立经营。此后五星电器原有直营门店将逐步改造升级为京东五星电器双品牌门店,通过全渠道数字化改革,承担起京东在线下的科技展示中心、顾客体验中心和会员服务中心功能。
此外,京东还将合作的触角探至旅游行业。就在财报发布的前一天,京东集团宣布携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后者的核心产品供应链将接入京东平台,双方将在用户流量、渠道资源、跨界营销、商旅拓展、电商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借助此次合作,京东会将800万企业客户和4亿消费用户接入携程,同时将商品供应链与携程旅行产品供应链加以联合。
京东频繁“合纵连横”,是为了与合作伙伴一起相互借势,共同开拓新的市场机会。也正是受益于京东平台上品牌、商家、产业带等合作伙伴的强劲增长,京东集团二季度的各项业绩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我们会继续推进整个供应链的开放包括开放的心态以及能力。上半年我们有很多的供应链的合作,下半年我们会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徐雷表示,今年下半年京东将继续推进供应链合作,并进一步布局下沉市场和产业带,同时将持续推进全渠道生态建设。
技术驱动体验
今年6月18日,京东在香港二次上市之际表示,共计345亿港元的募集资金,将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
事实上,技术始终是京东发展的基石。用户对京东购物的信赖,离不开最基本的用户体验,这背后需要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加持。同时,京东与众多生态伙伴达成合作的基础,同样是其背后耕耘多年的供应链技术及物流体系。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京东集团技术研发投入达到75.4亿元,连续多个季度成为中国企业中对技术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过去三年来,京东已累计投入367亿元用于技术研发。
相关成效也是显著的。第二季度,在持续的技术投入下,京东集团的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4.8天,创下公司近5年来的新低,继续引领全行业提升供应链效率。
从普通用户观感而言,也很容易体会到京东的技术实力。上半年,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京东不断升级“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等新基建核心能力。因此,尽管今年第二季度仍然叠加了疫情因素的影响,从生产到消费、从国内到国际,都使零售行业面临巨大挑战,然而在此期间,京东一直尽全力保持着正常运营,面对迅猛增加的消费需求及时做出了有效部署,推动民生物资迅速对接、物流及时配送,保障了千万家庭的日常生活。
通过创造新供给来催生新需求,是加速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途径。今年二季度,京东将反向定制业已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开发能力,从电脑数码拓展至电动车、食品等更多新品类,充分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京东零售于6月份推出了基于AI技术的测肤功能,用户通过手机上传照片,即可获得肤质分析和个性化的护肤与美妆产品购买指南。
疫情后,各地纷纷出台消费刺激举措,京东基于多年来在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上的积淀,以及在用户群分析、优惠券发放、风控技术上的长足优势,先后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消费券发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包括京东零售在内的整个京东集团,从今年开始一直在加强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和B端的企业的合作,无论是在收入和和与合作伙伴实现更紧密的关系上,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徐雷判断道,“但这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去投入和提升。”
助力经济稳步前行
第二季度,随着疫情缓解,消费信心亟待提振,在此背景下,京东集团以史上优惠力度最大、购物体验最佳、品牌商和平台商家增长最强、新品发布最多的一次京东618,助力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截至2020年6月30日,1137个品牌在京东平台下单金额过亿元,美的、小米、海尔、联想、格力、vivo、惠普等11个品牌下单金额破百亿元,甚至有2个品牌下单金额超过千亿元。在京东618期间,第三方商家的成交额同比增速是去年618的2.2倍,在品牌商、商家等合作伙伴的强劲增长下,带动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2692亿元,沉寂半年之久的消费潜能被点燃。
资料显示,618期间,众多品牌投入近1000条专属生产线,涉及家电、生鲜、运动等品类,鼎立支持京东618。90%以上的核心品牌在京东618发布新品,占这些品牌销量的35%,也助力京东618卖出超过2亿件新品,满足了“新新人类”的消费需求。
此外,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国内出口型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积极寻求内销出路。4月份,京喜推出产业带厂直优品计划,为大量工厂型、农产型、外贸型商家搭建高效的线上销售系统, 6月,京喜再次加码对外贸商家的帮扶力度,投入价值20亿资源,帮助10万家外贸企业搭建转内销通道,精准对接国内消费需求。同时,京喜计划在今年布局100个工厂型和100个农产型产业带示范基地。
疫情期间,为帮助农产品尤其是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京东在中国近百个城市推出了“移动菜篮子”社区计划,为用户提供新鲜农产品,这不仅高效地助力农产品上行,也全力确保了民生供应。上半年,京东平台上的农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了140%,京东生鲜目前所售农产品覆盖了中国95%的产地。
同时,面对抗疫和民生物资紧缺的局面,京东联动大量品牌伙伴加班生产、加快流通,甚至直接奔赴品牌商的工厂,将大批刚刚从生产线下来的货品装车,及时运输到京东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物流中心。全球知名品牌霍尼韦尔更是宣布,春节期间只有霍尼韦尔京东旗舰店的货品是官方授权,而且霍尼韦尔与京东一起维持原价,绝不加价卖给消费者。
在众多工厂停产、大量商家断货、不少物流停摆时,京东却凭借的供应链优势,与品牌伙伴深度合作,做到了有货还能送,成为抗疫情、保民生、撑经济、稳就业的生力军。
稳经济的同时还需稳就业。在上半年疫情期间,京东集团积极发挥就业“稳定器”作用,并联合投资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促进就业。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集团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已突破了28万人(其中上市公司部分除兼职人员以及实习生外约有24万名员工),间接带动全国就业人数超过1800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