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珠海一家长把手机给小孩玩,结果卡里一下被刷走8万!

和金湾
+ 订阅

人生路上充满各种各样诱惑

网络游戏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连成年人都容易上瘾的游戏

在假期来临

吸引了不少孩子们参与

游戏中炫目的技能、华丽的道具

也成为未成年人被骗的陷阱

“免费领取”的陷阱

近日,珠海11岁的童童(化名)在家用iPad刷“抖音”短视频软件时,看到一条“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广告视频,一时心动,便私信联系了发布视频的博主。

▲网络游戏截图

博主声称,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前提是需要加入指定的QQ群。随后,童童在博主的指引下,进了一个名为“吃鸡皮肤1号群”的QQ群。

进群后,看到群内管理员发布免费领取皮肤的教程,童童主动与群管理员私聊,对方十分“热心”地教她如何“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其实,领皮肤是假,诈骗是真,童童落入了不法分子的圈套。

管理员先是询问童童年龄,童童如实地告诉了对方。管理员看到童童提供的年龄信息,便以童童未成年为由,要求童童必须使用监护人的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才能领取“免费”游戏皮肤。

童童找妈妈要了手机,童童妈妈也没多问便给了她。童童用妈妈的微信扫码后,发现验证信息需要填写微信支付密码。管理员告诉童童,转账后的钱在领取皮肤后,会退回到账户。

支付密码被猜到

童童不知道妈妈手机的支付密码,也不敢问妈妈。但万万没想到,童童用下面这种方式,猜到了支付密码。

童童用妈妈的手机给她自己发送微信红包,猜着输入支付密码,试了几次后,猜中了。(毕竟是一家人,孩子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无意间获知密码很正常)

填完支付密码后,转账给了对方5000元。管理员以验证失败,无法领取皮肤为由,让童童再次扫码转账。

▲软件界面截图

但由于是向陌生人转款,根据微信的软件机制,提示了账户交易异常,无法继续支付。管理员便指导童童用另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扫码“验证”。

没料到,童童妈妈两个平台的支付密码是相同的,童童就陆陆续续地给对方转账了17次,共计转了8万余元。

等到童童妈妈发现手机收到多条银行扣款通知,绑定的银行卡已经被刷空了,一问之下,才知是犯罪分子针对儿童实施的诈骗,急忙带着孩子来到辖区派出所报案。

目前,案件正在依法侦办中。

家长教导很重要

玩乐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面对诱惑缺乏自控力和判断力。父母必须适时干预和正确引导。

作为家长,应该明确教导和告诫孩子,不要沉迷网络游戏,同时要向他们讲述骗子行骗的手段,提醒他们也要注意防范。家长也不要随意告知孩子手机锁屏密码、支付密码等,防止孩子在自已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手机消费或被他人诈骗。


素材来源:珠海公安

本期编辑:张智乐

留言点赞,一起为平安金湾助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