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博贺千年渔港的开渔节:“互联网+”造势刷新海洋魅力

南方+ 记者

茂名博贺千年渔港的开渔节:“互联网+”造势刷新海洋魅力

△播放视频

8月16日中午12时,本轮南海休渔期结束,南海渔民们将再次扬帆出海,开始新一季生产劳作。同日,2020年第四届南海(茂名博贺)开渔节亦迎来系列庆典高峰。本次开渔节结合民间传统,举办祭海祈福、开渔启航等民俗仪式,以祈祷渔民作业一帆风顺,喜收渔获。午时12点,博贺渔港1380余艘船只开渔启航。

直播回顾>>开渔出海!南方+带你直击茂名“千年渔港”开渔节

本届开渔节活动借助各类新媒体社交网络窗口,面向全国乃至世界输出中国南部海域的传统海洋文化与地方民俗特色,使茂名博贺渔港这一位列全国十大渔港之一、“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地的千年渔港从低调走向公众,以崭新形式展现民族传统文化自信,进而促使地方海洋产业持续繁荣。

“互联网+”助力 

让千年渔港发展更自信

本届开渔节以“两翼相连齐发展 港通四海渔天下”为主题,以突出茂名特有的海洋文化、疍家文化、冼太文化为核心,在延续“博贺印象”系列文化IP的同时不断突破活动形式,积极拥抱互联网生态,打造“互联网+”与传统渔业文化深度结合,为海内外公众展现千年海港“乘风破浪”的海洋文化应有之义。

image.png

本届开渔节期间不但举办了圣母巡游、开渔祭海、扬帆出海等传统仪式,还增添了“渔乡味道·最美厨娘”厨艺美食竞赛,并邀请来宾参与地方特色“赶海”体验、海产团宴、海岛环游等特色活动,通过直播、Vlog等向外界传播博贺人文美景、海产美食、渔民生活,并借此深耕“茂名滨海新区海丝遗迹”与“冼夫人文化”两大本土历史文化土壤。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包括茂名电白区、滨海新区在内的很多海鲜饭店、海鲜干货店等迎来了一波波消费热潮。加上博贺港也是当地网红的潮流“打卡”地与话题焦点,借助直播带货给渔民带来一定的收入。“今年开渔渔汛好,肯定是个丰收年。我们渔民就期待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博贺镇新港渔委会书记博贺镇渔民协会秘书长陈合说。

“网络上很多观众很喜欢看渔民生活相关的直播或短视频,我们也很乐意宣传博贺渔港,觉得很自豪。”一位现场直播的网红博主子琳告诉记者。

海洋产业启动

便捷精准推动“向海而兴”经济发展

2019年底,建设历程3年的博贺湾大桥全线通车,成为连接茂名沿海经济带黄金廊道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作为广东省三大渔港之一的“粤西明珠”博贺新港区亿吨大港进一步成为面向东盟、辐射内陆的现代化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并成为推进“滨海绿城”茂名城市群“蓝色产业”统筹发展的强大引擎。

城市节点的贯通将引导产业集聚,促进粤西“向海而兴”经济腾飞,进一步推动广东沿海经济带的海洋经济发展。在区域发展的宏观蓝图下,“便捷而精准”的互联网推广则不断助力地渔业的外向发展。

“本届开渔节通过‘渔业+电商+旅游+网红直播带货+N’营销矩阵模式,进一步宣传博贺千年渔港的独特魅力,并在这一平台上孵化、推广一批优质的农业渔业品牌及企业,全面推动茂名博贺经济、社会、文化多维发展。”茂名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赵广辉表示。

本次开渔节上通过借助实体店、直播、电商等平台的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向消费者推介博贺渔港的历史、文化、渔业开采、海产品品种,营造轻松便捷的博贺海产品“线上购”的消费体验。

开渔节现场还发布了“博贺鱼”这一区域公用品牌标识,预示着未来,博贺海产将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整体提升博贺海产品牌形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外推广已具备博贺地域特色的优质产品墨鱼饼、一夜埕以及金丝鱼、马鲛鱼等南海海产。促进博贺海产品及加工产品的购销活动,在有效提升博贺渔家文化内涵同时,致力提高地方海产品及加工产品的购买量与品牌口碑,全方位实现博贺开渔节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博贺渔港已连续17年居广东渔港之首,连续十年进入全国十大渔港行列。博贺渔港的渔船吨位、发动机功率、年生产总值、钢质船舶占有率等指标,在广东省内遥遥领先。”茂名市副市长崔剑说。

据悉,茂名博贺开渔节的举办将持续向世界推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茂名文化名片,精准凸显博贺滨海旅游文化与发展实力,成为博贺港及滨海新区产业优势、创新发展和未来远景的文旅文化、海洋经济的品牌IP。

【统筹】刘俊

【采写】李沁 刘栋铭

【拍摄】刘栋铭 李沁

【剪辑】刘栋铭

【通讯员】白晓虹 柯健波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