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粿,叫阿嬷做的红桃粿

揭阳发布
+ 订阅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逢年过节阿嫲总是会做上许多红桃粿。

小小的我觉得帮着印粿很好玩,我也只能承担这最后的步骤-印粿;后来,阿嫲年纪大了,、怕她太辛苦,但阿嫲却很坚持:自己做的才好吃呢,自己用料足!

红桃粿的历史要追溯到几千年前,做法虽不难却很繁琐,年轻人大多不愿意自己做粿了,只有奶奶辈愿意花时间做这小小的粿,像我们这些年轻人最多打打下手,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了。

临近过节前,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喊上隔壁邻居,一边做粿一边闲话家常,连单调的步骤都显得没那么枯燥,嘻嘻哈哈中仿佛提前感受到了过节的热闹气氛,大家一起包粿一起说说笑笑,过年过节的气氛便开始浓厚起来。

| 阿嫲“才会做”的红桃粿 |

说起红桃粿的馅料,每个吃过的人都各有所爱,而我则最喜欢阿嫲做的咸香糯米馅红桃粿,将糯米煮熟后,捞进香菇、猪肉、虾米、葱花,最后放入调味品就完成了。这样的美味,小时候都盼着包粿能剩下一些,那时吃上1碗糯米饭别提有多满足了!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就开始分工了,有的人负责包粿,这是个技术活,一般都由老一辈的人负责,剩下的就是印粿,手脚要麻利,要跟得上包粿的节奏才能配合得好。

阿嫲熟练从面团上揪下一小块,搓成圆球状,再捏成薄薄的碗状,舀上满满的馅料,手一捏一转,很快就收好口了,此时的红桃粿还只是捏出了大致的圆雏形。

印粿也不是简单的事的呢,把尖的一头对准,顺着模具的边缘慢慢把柔软的粿皮按进去,力度要合适,太大力皮会破,力太小又印不出花纹,最后在桌上或手上敲两下,顺手一翻,一个完整的红桃粿就出来了。

| 红桃粿还可以这么吃!|

红桃粿因其桃果造型而得名,古人云:天上有桃,名曰蟠桃,闻此桃可活百年,尝此桃可活千年。小小的粿里面,包含着揭阳人祈福祈寿的愿望。

红桃粿做好后就要马上蒸熟,以定形便于存放。以前用的都是老式土灶,烧柴火,放一口大锅可以蒸上满满一笼,20分钟的时间里,粿皮从柔软易破慢慢变得光泽有弹性。

做粿一般都会做多一些,阿嫲会把漂亮的红桃粿挑出来留着过节拜拜用,数好数量一个个叠进“竹胡”里,有裂口的、品相稍微不好的则需要挑出来,这时候嘴馋的孩子们就可以先大饱口福了。

刚蒸熟的红桃粿外皮吃起来软糯不沾牙,嚼起来还有些嚼劲,粿皮本身没有味道,搭配咸香的糯米馅吃起来咸淡刚刚好,多种配料使口感更丰富。

若嫌蒸着吃太清淡,也可用油慢火煎上几个,再淋上一点卤水,更是锦上添花!

时代在变,生活慢慢变得更好了,很多习俗也在慢慢从简,但这个小小的粿却始终是揭阳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美味佳肴,也是我心中阿嫲熟悉的味道。

来源

来源:Hello揭阳

整理:“揭阳发布”政务微信编辑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