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申请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在什么情形下可以申请临时救助?特困人员可以享受哪些社会救助政策……当您在生活中遇到困境需要救助时,弄清这些问题也许可以帮您及时得到政府的救助,让您渡过难关。
让有意义的政策“有意思”,让有深度的法规“有温度”。即日起,“肇庆民政”微信公众号开设民政领域政策解读专栏,民政君为您详细解读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民政事项政策。
上一期,民政君为各位讲述了
低保方面:
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履行如何认定?
劳动义务履行如何认定?
申请低保需要提供什么?看完这个你就懂了!
今天,民政君跟大家说说
低保需要如何申请?
最低生活保障金如何发放?
……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与审批流程是怎样的?
1、提出申请
1、由申请人向家庭任一成员的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
2.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家庭任一成员的户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3.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在本省任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窗口提交申请材料。
✦ 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特殊人员,可以由本人或监护人代为提出申请。
2、信息化核对
受委托查询核对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申请人签署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查询核对委托书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标准,开展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化查询核对。
3、申请受理
经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化查询核对
符合
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标准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受理,并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受理通知书。
不符合
不符合认定标准的,不予受理,并在2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及核对报告。
有异议
1、申请人对核对报告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申请人提出异议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重新进行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化查询核对,出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复核报告。
2、对同一家庭,30日内不重复出具复核报告。对同一个家庭多次出具的报告,以最近一次报告结果为准。
4、入户调查评估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出具受理通知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下,组织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核实,完成申请人家庭生活状况综合评估工作。
入户调查人员应当不少于2人,并在调查时出示有效证件。调查完毕应当出具评估材料,由调查人员和被调查人员分别签字、盖章或者按指纹。
申请人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受理申请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委托申请人家庭成员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入户调查核实。
受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自收到委托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将评估材料送交受理申请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初审及公示程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出具或者收到评估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将结果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置的村务公开栏、社区公开栏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大厅进行公示,有条件的还应当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公示,公示期为7日。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公示期满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材料送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公示期间有异议且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民主评议,并将民主评议结果和相关材料一并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6、审批程序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送的相关材料、民主评议结果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1、对符合条件的申请,确定保障金额,发给《最低生活保障证》。
2、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作出不予批准决定,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7、信息公开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的信息,通过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社区公开栏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开服务大厅、网络平台等予以公布。
公布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家庭人数、保障金额等,但不得公开与救助无关的信息。
公布后有异议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街道异议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调查核实,并将调查结果予以公布。
最低生活保障金如何发放?
发放开始时间: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从批准之日起的次月,按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发放方式:最低生活保障金于每月20日前直接拨付到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账户。代理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收取账户管理费用。
最低生活保障定期核查制度是怎么样的?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家庭人口、经济和生活状况进行核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经济状况信息化查询核对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入户调查核实每年至少进行1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每年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家庭人口、经济和生活状况进行随机抽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入户调查核实,可以通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途径提前联系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核实时,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连续两次无正当理由不配合、家中有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无一留守配合或者超过1年无法联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实后,可以暂停发放其最低生活保障金。
经核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家庭人口、经济和生活状况发生稳定变化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完成核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增发、减发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取消最低生活保障资格的决定。
取消最低生活保障资格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收回《最低生活保障证》,并进行公示。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渐退机制是怎样的?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因家庭成员就业或者家庭经济、生活状况改善不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并主动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报的,经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确认,按照原保障金额延长发放6个月,再收回《最低生活保障证》。
- 感谢阅读-
肇庆民政编辑部
资料来源 市民政局救助科
编辑 罗敬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