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修路抓项目、提效抓队伍”惠州各县区有何实招新招?

南方+ 记者

日前,惠州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放榜”,其中主要经济指标延续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特别是上半年惠州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大关,增长10.4%,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先进制造业投资也都实现大幅增长。

从各县(区)的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成为一大亮点。各县(区)一批项目签约落户和动工建设,在项目带动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快速上升。

近期,大亚湾重大石化项目推进会在大亚湾区召开,市领导与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分别在惠城、仲恺、惠阳、惠东、龙门和博罗等县(区)召开。(点击阅读:这些会议传递了哪些信号?)记者从这些会上获悉,围绕今年惠州“修路抓项目、提效抓队伍”重点工作,惠州各县(区)因地制宜出实招、出新招,各县(区)将互相学习借鉴,共同助力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

修路:

破解发展瓶颈

紧密对接“丰”字交通主框架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畅成为惠州部分县(区)发展的一大瓶颈,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难以引进项目,难以带来稳定的人流物流等。

去年,惠州谋划了“丰”字交通主框架,破解发展瓶颈,为惠州发展拓展空间。去年底,南北交通轴线即“1号公路”已经动工。惠州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以充实完善,通过市、县区共同努力,形成涵盖惠州全域、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实现由“丰”到“满”的大好交通格局。

加快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各县(区)纷纷行动起来。

今年6月,深莞惠红色干线建设工程(一期)在惠阳动工,这是惠州市“丰”字交通规划在惠阳实施的首个项目。该干线为“丰”字交通规划中的横四快速路,途经新圩、秋长、淡水、沙田等镇街,连接即将动工的新清大道,串联起惠阳多个重要产业园区。此外,惠阳还将全面疏通与深圳东莞的快速衔接廊道。

对于山区县龙门来说,对于改善交通条件迫切需求。近年来通车的广河、大广、武深等高速公路,让龙门快速连接广深等城市。龙门将紧抓大交通的主牵引,紧密对接“丰”字交通主框架,以骨干快速Z1、Z4线为依托,构建龙门“两横两纵两环”骨干路网,国道220线龙门县城至平陵段已动工建设。

惠城区东北部也是山区地区,目前该区将着力打破当地的交通瓶颈,将通东北部山区通道,分步实施沿江景观路,争取打通生态园进场路与S120线、X203线贯通的连接线,提标升级“四好农村路”。

对接“丰”字交通主框架,惠东县正提前着手“横四线”具体走向研究,提出与惠东支线产业园段并线方案,谋划启动产业园至广汕铁路惠东南站路段建设;完成“横五线”省滨海公路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启动“纵五线”环城西路及机场路建设,其中环城西路已进入施工阶段,机场路正在进行初步施工图设计等。

博罗县在交通建设方面制订了“五四三”计划,包括建设五条路、四座桥和三个高铁站。其中的一条路——东江大道是“丰”字交通主框架沿江交通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县城延伸到石湾,总长约57公里,总投资约63亿元,计划今年10月动工;其中的一座桥——博中东江大桥是县城重要过江通道,计划今年9月动工。

大亚湾区将对接“丰”字交通主框架,加快建设龙海三路、龙盛四路等重要市政道路。规划建设石化区对外交通衔接网络,还将主动加强与深圳高铁、客专、地铁、快速路的规划衔接。

仲恺高新区筹措126亿元实施74项市政道路园林城建计划,力争用3至4年时间构建“一环八射”快速路网和“五横五纵”区内骨干路网,全面融入“丰”字交通主框架,形成“丰”到“满”的大交通网络。

抓项目:

做大经济实力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

从上半年各县(区)的经济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成为一大亮点。在项目带动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快速上升。

3个月时间,位于惠东的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已经落户4个数据中心,总投资超200亿元。数据产业园靠近同样位于惠东白花的新材料产业园,这两大产业园均靠近“丰”字交通主框架中的1号公路,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惠州计划将1号公路沿线打造成为惠州现代产业走廊。在这些项目的支撑下,惠东县将发力五大产业,除了大数据和新材料产业外,将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两大科学装置和核电项目建设,推动制鞋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业提档升级。

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让山区县龙门迎来了大项目。今年4月,投资达78亿元的万城南昆山大健康文旅综合体项目签约落户龙门;8月12日,总投资约16亿元的威士忌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龙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龙门大力发展“大山经济”,发力文化旅游、生命健康、特色农业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中药箱、茶叶罐、游乐谷、养生池”。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形势下,两个位于大亚湾区的重大石化项目动工、签约,振奋人心。4月22日,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大湾区惠州乙烯项目正式动工。5月17日,总投资约56亿美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两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以大项目为“压舱石”,大亚湾区锚定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谋求最大发展。

惠州另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战场在仲恺高新区。仲恺始终高擎“产业立区”大旗,把更多政策“红利”和资金“活水”引向产业园区、产业项目,全力突破产业“月明星稀”旧形态,打造“星月同辉”新格局。当前仲恺大力推动中韩(惠州)产业园、潼湖生态智慧区和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建设,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园在几个月前迎来一个大项目——星河(惠州)人工智能产业园,总投资超200亿元。

近日,惠城区信利康乐创汇5G智慧园、哈工大机器人智谷项目动工,这两个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50亿元。当前惠城区发展金山新城、东江湾千亿产业园和国际生物健康谷等三大产业平台,主攻总部经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三大产业。

博罗将大力打造沿经济带,集中力量发展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进一步承接深圳、东莞等地的高端产业、创新资源溢出。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已捷足先登,总投资150亿元的深圳正威集团项目于今年6月落户。今年5月,台铃电动车产业园、广东小刀产业园等项目在博罗动工,博罗将借助现有产业资源优势做大电动车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撑起了惠阳工业“半边天”。今后惠阳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力争在一些产业细分领域做成“高地”,打造“智造高地”。惠阳将打造产业发展平台,聚力打造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和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两个千亿级现代产业园区。

提效:

打造一流效率

深化改革破除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效率,效率问题关系到惠州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项目落户背后离不开一个地方良好的营商环境。各县(区)正通过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让效率快起来,让营商环境更好。

惠城区多个项目实现当天摘牌当天开工,这得益于该区正在实施的“清网增效行动”,该区清除阻碍发展的“蜘蛛网”,比如清理文件3万多份,优化涉民涉企事项69项;进一步搭建机制和平台,建立完善信用快审、并联审批等5项制度和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公共服务等3个平台,不断转变观念和作风,目标是做到在惠城区“办事不求人、办事很顺畅、办完事不生气”。

惠阳区集中力量办大事,实行兵团式集中作战,组建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下设产业园区、交通轴线、市政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专项指挥部,组织专班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为服务项目建设,惠阳对55个产业项目推行VIP服务,专人全程跟踪代办,行政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倒排审批流程表,并建立重点项目约请制度,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惠东县集中精力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和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建设,采取一些创新举措。比如在推进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创新用地保障方法,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实行高效征地,做好组织保障,比如推动机关力量下沉,实施兵团作战等。此外做到善用政策,用足用好土地政策,并且用心用力争取资源。

用地问题长期困扰博罗的发展。为此,博罗以劈开“所罗门王结”的思维方式,化繁为简,果断盘整盘活土地,“一刀两断” 处理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该县一方面开展闲置土地大腾挪,通过空间置换等方式,把全县低效闲置土地的规模指标集中到重点区域和项目统筹使用,同时开展低效用地大改造,借鉴佛山南海经验,原地整合改造村级工业园,实现“脱胎换骨”式的浴火重生。

龙门打开思想“山门”,体制机制上大胆探索创新。为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搭建更加紧密高效的政企交流平台,龙门近期开始推行“星期二企业家早餐会”活动,通过早餐会这种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县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接纳企业家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听取呼声和期望,帮助企业家解决问题,更好地推动龙门高质量发展。

大亚湾全力服务保障大项目建设,在埃克森美孚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组建项目专班,咬定目标,加强协调对接,采取“一线工作法”“挂图作战”等举措,对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前预判,及时解决。大亚湾还实行重大事项顶格协调推进机制,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项目工作流程,把开放的理念贯穿到抓项目建设等各个领域。

仲恺高新区企业项目多,该区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做好全方位服务,包括建立全区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推出企业开办全流程套餐服务、政务服务“秒批”、发挥“政企联合工作组”、“首席服务官”作用等。在发展过程中,仲恺大力推动改革创新,实施市政园林管理一体化、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城管执法力量下沉和国企改革重组等重点改革。

抓队伍:

激活力挖潜力

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工作落实关键在干部。各县(区)为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采取了不少创新办法,同时通过加强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惠城区为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主要采取建专班、提效率,优编制、促流转,强考核、提士气等举措。比如该区设立绩效考核中心,分类设置“差异化、个性化、精准化”考核评价指标,采取“单位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等方式考准考实干部和单位实绩。同时探索设立一批“创新奖”“效率奖”,鼓励干部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在全区营造“以结果论英雄”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近日,惠阳区集中举行乡镇街道体制改革挂牌仪式,重点向镇街下放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镇区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惠阳区推动人往基层走,调剂300名左右的区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人带编下沉镇街。该区还实施区直部门和镇街绩效考核,以差异化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差异化绩效奖金,有效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创先争优。

惠东县迎来不少大项目和大平台的建设,当地干部队伍如何为这些项目平台建设做好服务?惠东完善县指挥部与乡镇联动机制,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因时因需成立工作专班,充分调动起各个年龄阶段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将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同时惠东坚持一线考察法,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去年该县从脱贫攻坚、革命老区建设、核电项目建设、禁毒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中提拔重用一批干部。

博罗坚持有为有位、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根据干部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水污染防治、“两违”整治、项目推动等“一线”表现,结合专业能力、擅长领域、工作实绩等情况,选优配强“一把手”,树立了“有为才有位”、“有位要有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鲜明导向。

去年龙门在全市率先印发《龙门县乡镇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以差异化评价引导各乡镇(街道、区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设置精要务实管用的评价指标,形成一域一策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流转项目的利益共享机制,针对跨镇街的项目建设和企业迁移,实行生产总值、税收等利益共享,调动各地积极性,让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大亚湾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需要不少专业干部。为此,该区在调整配备干部和公务员招录时,加强对干部“精准画像”,充分考虑分析干部学过什么、做过什么、适合做什么,力争做到专业对口、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同时大亚湾区通过一线考察法,发现任用一批好干部,放到防疫、大项目专班、安全环保一线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去锻炼,在全区上下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干事创业氛围。

有为才有位,这是仲恺高新区用人坚持的原则。为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仲恺高新区将区管委会决策权责下放,鼓励班子成员放开手脚,敢抓敢管,主动担当;在疫情防控、项目落地、征地拆迁、城市更新、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一线考察、识别、评价干部;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将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记者】罗锐

【摄影】王昌辉 梁维春

编辑 南小惠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