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大小小的餐桌上,除了美食,文明用餐也是“主角”之一。餐桌文明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不剩饭、不剩菜、不浪费是文明餐桌最基本的要求。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我区文明餐桌氛围逐渐浓厚,大部分消费者已养成了节约节俭的消费习惯,更有不少市民将“打包”意识贯彻到底,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回家吃,点餐宁愿点少也不点多。
餐厅在醒目位置贴出“不剩饭、不剩菜”提示,劝你“点餐”适度!
目前,“文明餐桌”的开展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关注并且积极加入到行动当中,店内均在醒目处张贴着“文明餐桌”的海报,每个餐桌边同时张贴有“文明餐桌,从我做起,不剩饭、不剩菜”的温馨提示。
在城区一餐饮店内,市民梁先生一家三口正准备下单点餐,“现在很多餐厅都有‘文明餐桌’这个提示语,提醒着我们要有良好的用餐习惯,现在一看到这些标语就觉得很亲切很舒适,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对孩子需要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培养。”点完菜后,梁先生还不忘提醒着一旁的4岁女儿注意说话音量,不能影响旁边的客人用餐。
“现在文明餐桌是一种时尚,我们不仅要专注食物本身,更加要践行好自己的义务,所以除了按照要求张贴提示,我们还会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一餐饮店负责人表示,他们会适时组织店内员工学习其他地方餐饮服务的先进经验,在客人点单时适当提醒顾客酌量点餐,婉转提醒个别大声说话的顾客收小音量以免影响其他客人的用餐,并让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佩戴卫生套装,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按量点菜、剩菜打包渐成习惯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顾客用餐时大多都能做到文明用餐,用餐后吃剩的食物“打包”带走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给顾客盛饭,很多人会说吃不了那么多,叫我少盛点。现在顾客点菜也不会点很多,吃完了不够再点。”陈先生从事餐饮工作已有8年,近些年他明显感觉到文明餐桌新风带来的变化,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很多,现在顾客吃不完的基本会打包。
“现在我们都习惯吃多少点多少,也不用去在乎别人想法,吃不完的一定都打包回家。”市民戚女士认为,点菜没必要超量,平时在家吃饭也应尽量少剩饭菜,教育孩子节约粮食。
市民邹小姐说,自从有一次女儿在就餐时询问旁边的“不剩饭、不剩菜”标识是什么字、什么意思后,每次外出吃饭女儿都会牢牢记得这句话,还装成一副小大人模样去提醒家人和自己的朋友,觉得这样的女儿很可爱也很懂事。
“文明餐桌”需要你我共参与!
近段时间,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我区“文明餐桌”行动的深入开展,区文明办联合各相关部门陆续开展了多次餐饮服务经营场所“文明餐桌”开展情况联合督查行动。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我区统一印制了公益广告宣传牌、文明用餐标识、禁止吸引标识等宣传物品,督促各镇街等及时派发到各辖区内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
下一步,“文明餐桌”督查行动将继续保持常态化,同时,会继续开展相关宣传活动组织各类餐饮企业悬挂、张贴“文明餐桌”宣传语,放置温馨提示牌,组织餐饮经营场所开展适度点菜、理性消费服务引导,提醒消费者节俭用餐、安全用餐、卫生用餐,通过各类宣传活动加强市民文明就餐、安全饮食相关知识,倡导节俭、文明、健康的饮食文化和生活追求。
如今,“文明餐桌”的良好习惯在从化已蔚然成风,无论是酒店、企业、饭堂等餐饮经营场所在逐步完善“文明餐桌”各项工作的开展外,学校同样大力推行“文明用餐、勤俭节约”的理念,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文图:黄颖瑶 蔡梓荣
编辑:黄彦祯
初审:陈治
编审:梁伟东
审核:邬影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